李哲
小學低年級學段學生學習音樂的最大困難,在于不能較長時間集中注意力來聆聽歌曲,從而對音樂的了解和欣賞水平難以達到較理想狀態,因此,聆聽習慣的培養,就成為了音樂教學工作的重點之一。結合該學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智力特點,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調動音樂諸元素的內在聯系,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自覺聆聽,從而養成良好的聆聽習慣。
小學低年級學段學生聆聽習慣培養根據新課標義務教育的規定,小學一年級和二年級是小學低年級學段。在這一學段的學生,其具有的特點跟幼兒時期比較接近,小學音樂要在他們身上起到作用,就必須培養良好的聆聽習慣。只有養成良好的聆聽習慣,才能達到小學音樂教學的目標,使小學低年級學段學生可以初步感知音樂樂感,并通過音樂熏陶豐富情感、陶冶情操,初步形成積極健康的審美觀念。因此,針對小學低年級學段學生的特點,有意識培養學生的聆聽習慣,是每一個小學音樂老師都不得不面對的難題。筆者認為,要培養小學低年級學段學生的聆聽習慣,就要把握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心理、認知、情感體驗等綜合考慮,才能讓學生真正進入到音樂的殿堂,建立對音樂世界的認識。
第一,結合小學低年級學段學生智力發展的特點,尊重學生的主體性鼓勵學生通過積極參與到教學環節中讓學生感知音樂,從而達到聆聽習慣的培養。
小學低年級學段學生,在心理上仍舊處于幼兒階段,因此好動、注意力不集中、耐心不足是他們學習音樂最大的天敵。而在智力發展上,對于七八歲的孩子來說,又是處于具體運算的前期。針對這樣的特點,一方面,我們要尊重并保留學前音樂教育的方式,尊重學生學習主體性,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音樂教學環節,并表揚其中表現較好的學生,樹立典型,使實質參與有較廣泛的群眾基礎。另一方面,音樂教師又要有意識讓學生認識到,老師對聆聽意識和聆聽習慣是非常關注和重視的,換言之即得音樂教師要把聆聽意識的樹立當作是小學低年級學段教學的重中之中。
我們以花城出版社會《小學音樂》一年級下冊《感知音的高低》為例,首先可以利用教具小鈴鐺來引起學生的關注,組織學生說出自己玩小鈴鐺的感受。然后再讓學生聽小鈴鐺的歌曲,感知音的高低。在教學的過程中,一方面,可以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讓學生自己一邊唱歌一邊搖鈴鐺,讓學生對音高和節奏有直觀的感受;另一方面,音樂教師要通過這種學——唱——搖三者結合的教學方式,牢牢抓住小學低年級學段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從而達到聆聽習慣的培養。
第二,要密切聯系小學低年級學段學生的生活經驗,引起學生的關注,提高學生的興趣,才能讓學生在關注中自覺聆聽,培養聆聽習慣。
藝術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音樂也不外乎如此。而興趣又是最好的老師,要培養學生的聆聽習慣,就得引起學生的關注,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從音樂新課標中,我們不難發現小學低年級學段的學習目標,都是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因此,培養小學低年級學段學生的聆聽習慣,也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從授課內容、教學方法到教學反饋都要密切聯系生活,才能讓學生在自覺接受音樂教育過程中培養聆聽習慣。從花城出版社《小學音樂》教材所選曲目和內容來看,小學低年級學段的內容既符合學生的欣賞水平,又能考慮廣東地區的實際和學生的生活經驗。以一年級下冊為例,其內容編排為:童謠新唱、感知音的高低、十個小印第安人、律動音樂《向前走》。這些內容不僅僅結合了學生的實際情況,而且還尊重了孩子聆聽音樂的規律,挖掘小學生的想象力。密切聯系生活經驗,讓學生的聆聽內容既在新課標之內,又富有地方特色,使學生充滿熟悉感,才能引起學生的聆聽欲望,從而培養聆聽習慣。
不僅如此,密切聯系小學低年級學段學生感知的生活經驗對聆聽習慣的培養也很重要。如果說聯系學生實際生活是直接經驗的話,那么聯系學生感知的生活經驗可以說是間接經驗。在花城出版社《小學音樂》一年級下冊中,有“落雨大”章節。作為一首嶺南童謠,這首歌不僅契合小學生生活的現實,每個在廣東的人都基本上能體會到下大雨水浸街的場景,而且還可以通過自己經驗來進行創新、改編。而不同的學生的經驗有可能不同,特別有些來自廣東以外的學生,他們則可以通過感知本地學生的故事,幫助自己消化、理解教學內容,從而提高自己興趣,培養聆聽習慣。
第三,從音樂本質出發,充分利用音樂諸元素,導入音樂簡單技巧來引導小學低年級學段學生,培養聆聽習慣。
音樂有其本身的規律,音樂教師要充分利用音色、節奏、音高等音樂元素有機聯系,挖掘音樂規律,并結合授課對象來進行引導,才能引起學生興趣,培養良好的聆聽習慣。我們以花城出版社《小學音樂》二年級小歌舞劇《龜兔賽跑》為例,充分利用音樂元素來設計培養小學低年級學段學生的聆聽習慣。首先,利用游戲規則找到扮演不同動物的角色,如小白兔、小烏龜、小猴子、大象等。其次,分組把旁白、小白兔音樂、小烏龜音樂進行分工,如小白兔音樂相對音色明亮,節奏輕快,音高較高,可用女生來唱;而小烏龜音樂則相對音色較深沉,節奏較緩慢,音高較低,可用男生來唱。最后用簡單的音樂技巧把歌舞劇全部串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課堂教學。由于整個教學設計貫穿了游戲及音樂元素、音樂技巧,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起來不會感覺枯燥,無形中就能培養學生聆聽習慣。當然,在教學設計過程中也可以加入各種器樂,通過器樂演奏來初步分辨音色、音高,熟悉音樂節奏和節拍,讓學生熟悉更多音樂知識。
總之,面對小學低年級學段的學生,音樂教師要耐心教導,細心觀察,才有可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聆聽習慣。在這一過程中,既要照顧到這一階段小學生的心理、情緒,根據其智力發展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又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使音樂學習可以“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尤其不能脫離音樂本身,要充分利用和調動音樂的組成元素,找到簡單規律吸引學生的注意,并形成持續的音樂興趣和成就感,最終解決聆聽習慣的培養難題。
參考文獻:
[1]王英.聆聽使學生踏上音樂的旅程[J].小學時代,2013,(05).
[2]錢鵬.將音樂的耳朵“喚醒”——音樂課堂如何培養傾聽的藝術[J].新課程研究,2010,(01).
[3]滑光霞.淺談新課改下傾聽藝術在課堂的運用[J].吉林教育,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