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紅
高效課堂是一種教學形態,集中表現為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它是一種融學生認知建構與情感激活、教學控制與情境創設為一體的教學形態??梢詮囊韵聨追矫娲蛟煨W語文高效課堂:微笑授課,感染學生;情境導入,激發興趣;提問適宜,優化課堂;續編故事,提高水平。
語文高效課堂微笑情境提問續編高效課堂是一種教學形態,集中表現為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它是一種融學生認知建構與情感激活、教學控制與情境創設為一體的教學形態。高效課堂也是一種教學理想,其意義是為現實教學產生一種動力、牽引、導向作用。實施高效課堂教學是教學永恒的主題,是教師永遠的追求。在我們倡導的新課程改革下,小學語文課堂究竟應以什么樣的姿態才是最有效的課堂教學方式,如何才能達到資源的優化配置呢?
一、微笑授課,感染學生
在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中,充滿微笑地去授課,這是一種簡單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當然,這種微笑是發自內心的,是對學生的一種關愛,是一種與學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種矯揉造作、虛假的表情。學生在洋溢著微笑的課堂中,會感到教師的可親可敬?,F在有些教師在授課時,總是板著面孔,處處想著在學生中樹立威嚴感,這就在無形中就扼殺學生對你的親切感。那樣的話,試問,學生還愿意和你交流問題嗎?其實,教師的威嚴不是建立在嚴厲的表情基礎上的,而是來自于你的學問和修養。微笑著面對學生,其實是一種自信,一種認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學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說教,往往是因為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征服學生,而運用一種外來的壓力去迫使學生去做,我想,這有時似乎會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語文教師要想使學生在一種歡悅、暢快的課堂氣氛中去追求知識,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滿這種情緒,用自己歡悅的情緒去感染學生。
二、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老師說過,課的開始,其導入語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導語時首先要考慮如何激發學生對這些課文的學習興趣,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拓展學生的思維跨度,使學生處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憤”“悱”之中。用高超的懸念藝術,層層設疑,絲絲相扣,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為學生深入地鉆研教材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所以,設計精妙的導語,總是蘊含著豐富的懸念,能夠極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語是一堂課的切入點。精心設計課堂導語,先聲奪人,可以喚起學生強烈的“樂知”“樂學”的欲望。設計優美生動的導語,創設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美的情境,叩開學生的心靈,是很重要的,可使學生或悄然動容,或神思飛越,或躍躍欲試,或期待盼望,從而很快進入“共振”的境界。如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導入時課件出示有關西沙群島的風光和物產短片,讓學生初步感知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讓學生通過畫面感知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產生走進文本的欲望,達到一種“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
三、提問適宜,優化課堂
課堂提問的作用是相互的,但教的目的是為了學,教學活動的協調和教學水平的提高,仍然是為教學這一活動服務的,其受益者仍然是學生,所以,為了更好地發揮課堂提問對學生的作用,優化我們的語文課堂,提問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方向,這也決定了我們的課堂提問要有明確的出發點和針對性。其出發點就是每節課的教學目的和要求;針對性就是圍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一篇課文可以設疑的地方很多,我們不僅要設計出緊扣目標的關鍵性問題,還要把問題提準,使各教學環節組合成有機的整體,產生合力。例如,《七顆鉆石》的重點問題是討論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到什么?由于問題提得準,本課的主要內容和教育意義基本上也就把握了。
教師的提問在實際操作時應面向全體學生,不能只盯住幾個尖子生。應該利用問題的系統性,由簡到繁,由易到難,設計階梯式的問題,不僅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當堂能積極思考,而且給他們指出攀登的途徑,激勵了他們攀登的勇氣。課堂提問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啟發學生思維、傳授基本知識,控制教學過程,進行課堂反饋的一個重要手段。它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成敗。教師必須細細揣摩,問到關鍵處,問到有用之處,問到學生心里去,問出水平來,才能更好的促進我們的教學,利于學生的發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問的技巧與藝術,體現出教學新理念。
四、續編故事,提高水平
小學生對聽、編故事可以說是情有獨鐘。在小學階段,語文課本中故事較強的記敘文就占了一定的比例。像這一類的文章,結尾都可以視具體情況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來續編故事。如學習完《晨讀》一課后,我緊扣中心句引導學生想象:10年、20年以后,這3位少先隊員分別正在干什么?他們是怎樣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來建設可愛的家鄉的?學生紛紛發言:貪玩的小男孩在老師的幫助下改正了自己的缺點,發憤讀書,10年以后,正清華大學讀書。15年以后,用功讀書的小女孩兒成了一名醫術高明的醫生,在她們村里開了診所,給鄉親們看病解除痛苦。20年以后坐在右邊的那個小男孩兒成了一位帥小伙子,他掌握了很多農業科技知識,帶領鄉親們種植了果樹,走上了致富之路,家家戶戶都住進了小洋樓。之后,我又讓他們自擬題目,把自己所想的在課下寫在日記本上。學生興致特別高。這樣的結尾設計,不但培養了學生的想像能力,而且也提高了他們的寫作興趣。
總而言之,語文教學的改革是一項由觀念到行動,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統性工作,需要教師付出開創性的努力。我們已經邁出了開創性的第一步,但是我們的研究還相對滯后,還有許多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構建新課標下小學語文的高效課堂,還需要語文界的同仁們不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