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義臣
各種不同的問題是組成數學學科的關鍵性內容,我們強調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教學是為了培養學生多元化的數學邏輯思維,這對數學學科的教學工作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探索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相關知識,并為更好的實施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教學,提出一些簡單的建議。
小學數學數學方法多樣化一、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
1.內涵
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是指解決同一個數學問題的方法不僅限于一種,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體現著多樣化。如果兩個解決問題的方法能體現出不同的問題情境,就可以認為這兩個解決問題的方法是不同的方法。而解決問題的方法所隱含的基本數量關系的則能體現出問題的情境。也可以說,如果兩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同,那么兩中方法中體現出來的基本數量關系就不同。
2.本質
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實質上就是開發出對同一個問題的多個產生鏈條的行為。從本質上說,數學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就是數學理論構造的多樣化。從學生的角度分析,當不同的學生面對同一個問題時,由于學生私人感悟程度、知識基礎、認知水平、思維傾向等因素的不同,他們所能感悟到的相關知識、策略、方法、技巧也就不會相同,進而形成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不同。在實際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當中,不同的學生經常產生對同一問題的多種多樣的解決方法,這一現象是小學教學實踐中經常出現的。正是因為這些,我國的小學數學教師在重視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同時,還應該同樣重視培養學生對同一問題運用多種不同方法解決的能力。
二、研究的必要性
1.問題是數學本身的內在組成部分
任何科學的宗旨都是解決問題,同樣,在數學學科的發展史中,任何的新內容、新知識點,都是因為眼前無法解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而出現了這些新的內容,這就客觀的推動了數學學科的發展,也可以說,問題是數學學科發展的推動力量。能說明這一問題的實例繁多,例如五次以上代數方程求解問題、古希臘幾何尺規作圖三大難題、近代數學難題、伯努利最速降落線問題、費馬問題、哥德巴赫猜想、李曼猜想……不勝枚舉。德國大數學家希爾伯特曾經指出,提出新問題會導致數學學科產生變化,數學就是在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理論體系。
2.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能夠促進學生的數學思維發展
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曾明確指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如果能從給定的信息中衍生出其他的各種各樣的信息,便能夠促進求異思維和轉換能力的提高,從而有助于人的創造能力的培養。如果數學問題能不滿足于一種解決方法,能夠努力嘗試運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這便是數學學習成功的一大標志。教師如果能在教學過程中,恰當時機地啟發學生從不同視角研究問題,提出對相同問題的不同構想,努力運用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這樣既能充分聯系多個相關知識點,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又可以加強學生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學生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發展的薄弱
我國現行的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大力提倡培養學生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在日常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教學卻不常出現在小學數學的教學課堂上。在很多學校中,一題多解的教學只會出現在某些特殊班級中,只有所謂的優等生才能在課堂教學中進行這方面的學習。這就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當下我國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話教學發展的薄弱。
三、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教學的建議
1.注重學生的綜合建構
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教學,一方面,要著眼于對學生解決問題方法的培養;另一方面,也應該著眼于在學生的意識綜合建構這些方法,不應該簡單地以培養學生形成對一個問題用多種思維方法解決為唯一目的,一定要注重學生綜合解題意識的構建。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從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形成高水平的數學邏輯思維。
2.注重基于問題情境的規定性來開發不同的解決方法
在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教學過程中,如果只是教會學生多種不同的數學算法,不涉及數量關系、問題所處的情境等因素的話,教學就不會起到它應有的培養學生思維發展的作用。另外,如果只是在教學種單純的體現出算法多樣性,而不注重思維的多樣性的話,課堂教學就會逐漸的走向機械性的重復教學模式。可見,在進行一題多解的教學過程中,只是實現算法的多樣化,就不會起到培養學生創造性邏輯思維的作用。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一題多解的教學時,一定要注重從問題的情境方向來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的多樣性。
3.重在引導學生自主開發多種解決方法
很多的教育學研究者批評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總是羅列出一個問題的所有解決方法,然后不假思索地直接向學生灌輸這些解決問題的方法。他們指出,如果教師僅僅在課堂上用這樣的教學方法教學,完全不注重啟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即使學生學會了這些解題方法,也是簡單的囫圇吞棗,學生只是學會了模仿,不可能真正的領會到這些解決方法中所蘊涵的數學思想,嚴重的會導致學生對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學習的抵觸情緒。因此,教師必須在課堂上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才能真正達到課堂教學的目的。教師一味的包辦代替、強行灌輸,根本不能讓學生在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學習中得到創造力方面的鍛煉。
四、結語
現今我國小學數學的教學課堂中,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教學效果不是很好,形成這一現狀的原因很多,有教學方法類的原因,也有重視程度上的。這就要求一線的教育工作者,要想改變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教學實踐中存在的這些問題,就一定要改變教學過程中的隨意性和低效性,如果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對這一數學教法問題進行系統深入的研究。作者在這方面的研究只是開了個頭,提出了一些個人認為行之有效的建議,但這絕不是這一問題已經完成了的標志。衷心希望這一研究課題,能夠受到更多的數學一線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和研究,從而推進我國數學課程與教學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鮑建生.變式教學研究[J].數學教學,2003,(1-3):11-12.
[2]戴再平.數學習題理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20.
[3]蔡桂榮.妙用一題多解培養創新思維[J].黃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3):69-71.
[4]曹培英.小學數學學習中的問題解決[J].課程·教材·教法,1999,(9):44-48.
[5]陳啟桂.應用題復習的一點做法[J].小學數學教學參考,2005,(6):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