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元元 盧曉利
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轉變學生學習方式,讓學生學會探究,學會學習,這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要實現學生的自主探究,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就要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構建生本課堂,實現學生的主體參與與主動探究,在探究中增強學生問題意識,培養探究能力。
科學探究提問質疑實驗新課程改革強調:“倡導自主探究性學習,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過程,勤于動手動腦,逐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其核心就在于打破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探究式教學,引導學生全程參與到探究活動中來,成為探究的主人,在探究中來主動地獲取知識,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探究能力與創新能力。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我們要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模式,以新課改為指導思想,對教學進行全面改革,構建生本課堂,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整體提高。
一、轉變師生角色,實現學生主體參與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指出“學生只有在緊密、融洽的師生人際關系中,才能對學習產生安全感并能真實地表現自已,充分表達自己的個性,創造性地發揮自己的潛能。”精辟地指出了師生關系對于學習活動的重要作用。在傳統教學中將師生關系單純地定位教與學的關系,教師是高高在上的教者,而學生在整個教學中處于完全的次要從屬地位,只是信息的被動接收者。這樣的師生關系只會抹殺學生的個性,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學生不僅享受不到學習的樂趣,滋生厭學情緒,同時也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更談不上創新與探究。要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就必須對師生角色進行重新定位,建立知識互動與情感溝通的師生關系,讓教師與學生成為共同的學習主體,這樣才能帶給學生心理的自由與安全,進而激起學生對生物學科強烈的探究熱情,實現學生的主體參與。
1.教師要尊重學生,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師生成為平等的參與者。教師不再是傳道授業解惑,課堂不是教師的一言堂,而是師生共同參與的多言堂。教師要成為組織者、參與者與指導者,給予學生更多主體選擇權,讓學生以主體身份參與到探究中來,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展開知識的互動,
2.教師要熱愛學生,展開積極的情感互動,師生成為真正的朋友。成功的教學始終伴隨著師生之間積極的情感互動,這樣的教學更加和諧融洽,更能激起學生活躍的思維與亢奮的狀態,提高學生的探究參與度,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探究的樂趣。
二、巧妙提出問題,誘發學生探究動機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問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使學生進入求知的憤悱狀態,進而展開有深度的探究活動,這正是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的內在動力,是開啟學生創新之門的鑰匙。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提問藝術,在最恰當的時機提出更具價值的問題,以問題來誘發學生探究動機,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推動學生探究活動的開展。
1.注重教材與生活的聯系。生物是研究生命的學科,與人類生產生活密切相關,要想引導學生展開深入的探究,真正地走進生物科學探究的殿堂就必須要重視與現實生活的關系,否則就只能成為機械的照本宣科,而不利于學生探究活動的開展,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為此,教師要在生物教材與現實生活之間找到最佳的結合點,以學生所熟悉的各類生產生活現象來引出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同時,又要引導學生運用所學來解決現實問題。這樣的探究更具真實性與實踐性,更能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讓學生的探究更有成效。
2.注重已知與未知的聯系。學生的認知過程是從已知區到最近發展區再發未知區的循環過程,不斷地運用已知來學習未知,將未知轉化為已知。如果問題的著眼點是已知,因此我們在提問時要著眼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這樣所設計出來的問題才能既貼近學生的基礎,同時又具有一定的深度,這樣的探究才能更有價值,更能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探究更加主動,更有深度,更有成效。
三、鼓勵學生質疑,增強學生問題意識
巴爾扎克說過,打開科學大門的鑰匙毫無疑問是問號。科學探究中不僅要重視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更為重要的是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自主提問,這正是培養學生創新,提高學生探究的關鍵。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要將教學排得滿滿的,而是要適當放慢教學的步伐,為學生的獨立思考與思維預留空間,引導學生主動地去質疑,去發現。
1.營造民主氛圍,鼓勵學生質疑。教師要為學生營造民主的教學氛圍,要讓課堂成為師生共同參與的教學活動。教師要將提問的話語權交給學生,將學生從傳統的師道尊嚴中解放出來,鼓勵學生能夠勇敢而積極地將個人不同見解與觀點表達出來,讓課堂上有更多來自學生的不同聲音。
2.加強教師指導,引導學生質疑。我們不僅要重視學生所提出的問題,更為重要的是關注學生思考與思維全過程,既要實現學生思考的獨立性與思維的積極性,同時又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加強方法的傳授,如在新舊知識的聯結處提問、在知識的重難點處提問,將相關的知識點聯系起來等,讓學生學會提問。
3.運用激勵手段,增強學生信心。增強學生信心,讓學生更加主動的學習,這是評價的一個重要功效。面對學生的提問,我們不能輕易而武斷地以對與錯來進行判斷,而是要著先肯定學生勇于提問的積極性,再對問題本身進行評價。對于問題本身的評價方式與評價結果更為重要。對于問題的評價要以引導為主,不僅要讓學生知道問題是否有價值,更為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將思維過程暴露出來,讓學生自主地認識到問得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并引導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自行修正問題。
四、開展探究實驗,實現學生主動探究
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通過實驗來展開探究是學生學習生物的重要手段,更能帶領學生走進生物科學的殿堂,讓學生自主地去發現規律與定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為此,在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實驗教學,要為學生提供更多親自操作的機會,引導學生在實驗中展開認真的觀察、積極地探究。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放手,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權與選擇權,讓各小組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提出各種假設、制訂實驗方案、通過實驗驗證、對實驗現象結果進行分析等,讓學生全程參與到實驗探究中來。如葉綠素的提取與分離、探究生長素促進植物扦插生根的最適濃度等。教師則在必要的時機,如學生思維受阻時給予必要的啟發,扶放有度,發揮教師的主導性,這樣才能確保學生在整個實驗中的主體參與和探究。
總之,在生物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營造探究氛圍,引導學生展開主動探究,在探究中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性變革,讓學生學會學習,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高澤芹.高中生物教學中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課程教育研究,2013,(30).
[2]劉清華.如何在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考試周刊,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