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一萍
中心鎮:推進新型城鎮化的主陣地
黃一萍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十八大把新型城鎮化作為國家戰略,并提出“有重點地發展小城鎮,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戰略部署,為中小城鎮的發展帶來了嶄新的機遇。而中心鎮在承接城市經濟輻射帶動、激發農村經濟活力等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將是今后中小城鎮發展的重點和關鍵。青田現有三個省級中心鎮(溫溪、船寮、臘口)、一個市級中心鎮(海口),四鎮分別是“一心一區三組團”空間布局中一心三組團的中心城鎮,如何讓四個中心鎮在當前的新型城鎮化浪潮中,把握時機尋求加速發展,不僅對青田新型城鎮化發展起著互促共進的作用,也對城鄉統籌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
在新型城市化戰略的大背景下,青田要抓住有利契機,把中心鎮作為推進新型城鎮化的主陣地,以生態立鎮為理念、以文化傳承為依托、以產業發展為基礎、以要素保障為支撐、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進一步加大培育力度,努力把四個中心鎮培育成為生態文明、特色鮮明、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的美麗小城鎮。
樹立生態發展理念。將生態人居、生態環境、生態經濟、生態文化等生態發展理念貫穿城鎮化全過程,強化城鎮生態規劃,加快推進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生態基礎設施和綠化、休閑廣場等宜居生態工程建設,推進工業園區生態化和循環化改造,結合“六邊三化三美”、“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優化城鎮生態宜居環境,把四個中心鎮打造成為青田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示范區。
加大有效投入。大力提升中心鎮的優先發展地位,在總體規劃時優先考慮中心鎮發展的需要,加大中心鎮項目傾斜力度。建立中心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三年計劃、五年規劃”項目儲備庫,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加大對中心鎮交通路網等市政基礎設施和醫院、學校、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的投入。
構建組團發展格局。以組團發展為框架,突出中心鎮組團中心的作用,加強中心鎮與周邊鄉鎮的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的銜接,統籌組團內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減少重復建設,提高基礎設施和其他公共產品的使用效率,形成共建共享、城鄉一體的設施網絡布局。
找準發展定位。明確中心鎮特色主題,挖掘地域要素,提煉歷史文化精髓,找準發展方向。溫溪鎮以打造綜合性現代濱江小城市為導向、船寮以培育工貿型小城鎮導向、臘口以打造為麗水市區的衛星城鎮為導向、海口著力打造旅游商貿小城鎮,在中心鎮規劃中融入專項的特色規劃。
打造文化名片。歷史文化是特色發展的靈魂,要充分保護、挖掘、弘揚中心鎮在自然、經濟、歷史、文化等方面的特色,加強古村落、古宅、特色民居和紅色故居等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加強魚燈、賽龍舟等民俗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傳承文脈、彰顯個性,打造自己的文化名片,提升知名度和文化軟實力。
加大城市營銷力度。通過空間結構、產業布局、道路骨架、重要建筑、景觀小品等特色規劃設計,在中心鎮重要的地段、街區、主要出入口體現當地的地域特色,結合旅游開發和招商引資等活動,加強媒體推廣、活動體驗、產品營銷等力度,推進中心鎮的城市品牌營銷,不斷吸引周邊地區人口前往中心鎮投資創業、安家置業、觀光旅游。
做大做強產業基礎。以市場為導向,加強政策引導,努力提升產業園區建設檔次,著力發展特色產業,提升產業層次,鼓勵、扶持和引導中小企業合資合作,加入大企業的產業鏈和營銷網絡,加快推進低、小、散的傳統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集群轉變。溫溪加快推進鞋革、金屬加工和機械制造三大“百億級”產業集群;船寮帶領中部組團加快形成五金泵閥產業集群;臘口做大做強五金、鋁業、新能源等主導產業,加快融入麗水生態產業集聚區;海口重點培育汽摩配產業、電工電氣兩大主導產業,成為溫臺地區產業集群的重要配套基地。
進一步加快人口集聚。大力提升“以產立城、以城促產、產城融合”水平,依托產業支撐,加快推進農民公寓、住宅小區、移民安置小區和相應的生活配套設施建設,有規劃地引進大型房地產項目,鼓勵外來務工人員、周邊及欠發達山區農民下山移民到中心鎮。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加快社保、醫療、就學等社會保障的配套改革步伐,研究出臺實施宅基地置換、農民進城購房補助政策,實現中心鎮人口集聚與產業集聚的同步推進。
鼓勵農業人口向二、三產業轉移。引導農村耕地成片流轉,大力發展現代生態休閑農業;積極發展現代商貿、商務總部、現代物流、休閑旅游、文化創意、電子商務等配套生產性服務業。加快人力資源市場和就業服務信息網絡建設,建立健全非農產業轉移就業培訓制度,進一步推動農業人口向二、三產業轉移。溫溪鎮重點依托麗水唯一的出海口青田港,大力發展港航物流,建成全市乃至浙西南的大宗物資出海口,打造全市港口物流樞紐區;船寮鎮大力發展商貿服務業,重點做好船寮會鯉、白岸灘風等休閑旅游的開發建設;臘口鎮充分發揮自身的區位優勢,積極引進現代物流企業,大力發展倉儲物流業;海口鎮強化與石門洞景區的聯動發展,有效開發古村、農業園、雄溪源流域森林等旅游資源,大力發展休閑旅游業。

▲青田縣將生態人居、生態環境、生態經濟、生態文化等生態發展理念貫穿城鎮化全過程,強化城鎮生態規劃
資金上,一方面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在溫溪鎮財政體制改革的經驗上,建立中心鎮的財政分成體制,為中心鎮發展建設提供充足的調控資金,切實增強中心鎮的自我發展能力;另一方面有效發揮市場的作用,鼓勵民間資本參與中心鎮建設,積極探索運用PPP(公私合營模式)等股權性融資建設模式,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中心鎮教育、衛生、文化、養老等社會服務領域建設。
土地上,優先考慮中心鎮建設發展用地需要,加大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傾斜力度。通過舊城改造、退二進三、遷村并點、土地整理、建設用地復墾、清理閑置土地等方法,提升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水平,實現“以城養城,以城建城”的良性循環。適時推進行政區劃調整,加快中心鎮與周邊鄉鎮的撤并融合,為中心鎮的發展預留空間。
人才上,一方面要加強現有人才的培育,通過加強對中心鎮機關干部的業務和技能培訓,提升城市建設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搭建人才協作平臺,縣城的學校、醫療衛生機構與中心鎮建立結對、協作關系,縣級部門和中心鎮建立雙向掛職交流制度,同時加大招才引智力度,積極引進符合中心鎮發展需要的實用人才。
深化擴權改革。按照“權力下放、重心下移、服務到位、權責對等”的原則,加快推進強鎮擴權改革,鼓勵縣級部門在中心鎮延伸管理機構,賦予中心鎮在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鎮建設管理等方面的縣級管理權限,在溫溪鎮進行先行先試的基礎上,梳理中心鎮迫切需要的擴權經濟社會管理權限,進行分批下放,逐步到位,同時強化考核、管理等保障政策配套,確保下放權限的有效運作。
創新服務機制。探索建立政府和企業、非政府組織、社區、公民、農村專業合作社等社會主體共同參與的公共服務生產網絡,在市政維護、污染治理、環衛清掃、垃圾運輸、綠化養護等市政公用事業領域積極探索運用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等方式,加快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強化城市管理。加強鎮區街道規范化管理,依法整頓街道鎮容鎮貌、經營秩序和交通秩序,優化居民生活環境;積極推進數字城管向中心鎮延伸,建立精細化、規范化城市管理;將城市管理、環境衛生、安全生產等部門執法權力進行下延,探索建立中心鎮綜合執法體系;加快撤村建居改造步伐,組建新型的城鎮社區,不斷提高城鎮居民整體素質和城鎮文明程度。
作者單位:青田縣發展和改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