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惠芳 潘望 詹淼華
創新型企業:從模仿創新走向自主創新
——浙江省創新型企業發展調查分析
程惠芳 潘望 詹淼華

▲浙江創新型企業已經進入從模仿創新向自主創新轉變的重要階段。圖為總部位于杭州蕭山,以三維數字化與3D打印產業為主營業務、擁有已授權和申請中的技術專利60項的先臨三維公司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為了比較全面了解浙江省創新型企業發展的情況,摸清楚創新型企業的家底,更好地推動浙江省企業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我們對浙江省1000家創新型企業和146家工業龍頭企業創新發展的情況進行調查問卷,620家企業回復了有效問卷調查表,現將創新型企業調查情況進行分析,供有關部門決策參考。
浙江已經進入創新型企業快速發展的重要階段。浙江創新型企業發展的基本特點是創新型企業以中小型注冊資本企業為主,民營創新型企業占90以上,創新型企業主要集中在制造業,創新型制造業企業占91%。浙江企業創新動力和能力有所增強,企業已經越來越重視通過自主研究開發擁有核心技術,表明浙江創新型企業已經進入從模仿創新向自主創新轉變的重要階段。浙江企業的產品創新能力居全國前列,市場需求變化和產業轉型升級已經成為企業技術創新的重要推動力量。
企業創新動因排序——市場需求變化是企業技術創新第一推動力量。企業認為最重要的創新動因是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其次是產業升級和企業品牌戰略要求,再次是成本上漲迫使創新,通過創新提高效率和效益,降低成本。政府政策推動和資源、環境約束推動創新在企業創新動因排序中處于靠后位置。調查數據表明,市場需求導向是促進企業創新與轉型升級的最主要動力。
產業轉型升級中的技術創新動因排序——關鍵是掌握產業核心技術。在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技術創新排序,創新型企業認為最重要的是掌握產業核心技術,其次是由于產業內競爭加劇以及產業資源約束要積極進行縱向拓展產業鏈,創新型企業重視進行縱向拓展產業鏈和建立產業資源配置體系。加工制造向系統集成服務轉變排在技術創新最末位,表明大多數創新型企業繼續會在制造業領域內進行技術創新。
成本上漲引發創新原因排序——原材料成本、勞動力成本、資本成本上漲推動企業創新。生產要素成本上漲已經成為推動企業技術創新的重要動因。企業成本包括資金成本、勞動力成本、原材料成本、土地成本、供應商議價能力以及營銷和管理成本。在成本上漲的排序調查中,原材料成本、勞動力成本、資本成本上漲居前三位。近幾年來,企業經濟效益下滑與融資成本比較高有直接關系,如何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是當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決的重大問題。
創新型企業的產業轉型方向——向高技術產業轉移占63%。根據對創新型企業的產業轉型方向調查,向高技術產業轉移占63%,提高產品附加值占22%,建設產品品牌占10%,產品成為國家標準占4%,向服務業轉移占1%。說明創新型企業對發展高技術產業有比較強的需求,一方面是國家對高技術企業有10%的稅收優惠政策;另一方面依靠低成本、低價格的發展模式確實已經難以為繼,企業正在積極尋找依靠技術創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創新型企業區域轉移方向分析。創新型企業發展跨區域轉移方向的調查中,有65%的創新型企業選擇不轉移但在本地升級,有22%企業選擇向國際轉移,有13%創新型企業選擇向中西部轉移。調查數據表明,浙江有相當大一部分(占創新型企業33%)創新型企業會進行跨國或跨區域的轉移,如何進一步改善浙江本地的企業發展環境,如何留住創新型企業在浙江發展壯大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重大問題。
創新型企業技術創新水平自我評價——74%的企業認為技術創新處于國內行業領先水平。在企業技術創新水平自我評價調查中,74%的企業認為處于國內行業領先水平、20%的企業認為處于省內行業領先水平、6%的企業認為已經達到國際行業領先水平。
企業創新產品水平評價——84%企業認為新產品水平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在企業產品創新水平調查中,84%的企業認為其新產品水平處于國內領先水平、11%企業認為新產品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也有5%企業認為新產品僅為區域性水平。企業新產品的平均產值達到3億元左右,其中新產品超過10億元產值的企業占7%,介于1億與10億元的企業占29%,但也有15%的企業暫未有新產品。
企業產品創新能力分析——浙江企業產品創新能力位于國內領先水平。620家企業的新產品營業收入占企業營業收入的比例平均值為57.6%,其中新產品產值占企業產品總產值的比率在50%-100%的企業占總數的58%,比率介于10%-50%的企業達到26%,有16%企業新產品營業收入占企業營業收入的比例在10%以下。浙江創新型企業和工業龍頭企業新產品的平均市場占有率達到30.1%,由此可以看出浙江企業產品創新能力位于國內領先水平。
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調查——企業專利數量快速增長,浙江專利數量居全國前列。實用新型專利占53%,外觀設計專利占35%,發明專利占12%。企業擁有專利數量是企業技術創新產出能力的重要標志。近年來,浙江企業專利數量快速增長。620家企業在2011年有效專利數量達到22731項,其中有5家企業具有有效專利500項以上,有的企業專利數量達到數千甚至上萬項。有9%企業擁有專利數量在50-100項左右,有25%企業擁有專利數量在20-50項。雖然浙江企業專利數量增長不斷加快,但是發明專利數量偏少,國際專利偏少。在全部專利中,實用新型專利占53%,外觀設計專利占35%,發明專利占12%;國內專利達到99%,國際專利僅占1%。專利申請授權的平均時間和研發時間均為1.5年左右。
企業研究開發經費投入能力——研究開發經費的投入進入加快增長的階段。620家創新型企業和工業龍頭骨干企業年投入研究開發經費達到數百億元,企業重大專項1663項,重大專項經費達到116億元。在調查中大多數創新型企業和工業龍頭企業提出今后五年研究開發經費占企業營業收入比例力爭達到3%-4%。在“十二五”時期,創新型企業自主投入研究開發經費預計達到1050億元左右。但是目前企業核心技術的研究開發經費來源中90%以上來自企業自有資金,銀行貸款和政府專項科研經費比例偏低。
企業核心技術來源分析——88%的浙江企業核心技術主要靠自主研發,23%的企業認為核心技術水平已經達到國際標準。企業核心技術來源調查中,88%的浙江企業核心技術主要來自自主研發,通過產學研僅占10%,而購買與國際引進技術只占2%。表明企業已經越來越重視通過自主研究開發擁有核心技術,也表明浙江創新型企業已經進入從模仿創新向自主創新轉變的重要階段。企業核心技術水平調查中,有39%的企業所具有的技術標準水平達到國內標準,23%的企業已經達到國際標準,38%企業仍處在行業標準和企業標準水平。
企業研究人員與科技領軍人才的水平——科技領軍人才隊伍迫切需要擴大。在企業科技領軍人才的水平調查中,根據調查結果統計,企業科技領軍人才中院士占5%、國內博士占16%、新世紀151人才占13%、省特級專家占6%、海外留學回國人才占8%、千人計劃人才占4%。在企業全部研發人員中,碩士總數只占研發總人數的6.87%、博士僅占1.51%,海外科技人員最少,只有0.97%。調查數據反映,浙江企業創新的研發人員學歷水平偏低,企業科技領軍人才隊伍需要進一步發展壯大。
約束企業創新的因素排序——創新人才、創新資金、創新信息缺乏。在對約束企業創新的因素排序調查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創新人才缺乏,排第二位的是創新資金缺乏,排第三位是創新信息缺乏、創新方向不明,排在第四位是創新政策支持不夠和創新周期太長。
創新人才缺乏程度排序——缺乏技術人才、領軍人才、設計人才、管理人才。創新人才缺乏程度排序調查中,最缺乏的是創新領軍人才和技術人才,其次是設計人才和管理人才。浙江市場營銷人才是最不缺乏,表明浙江企業擁有營銷人才的比較優勢,浙江企業引進人才的重點是創新型領軍人才、技術人才、管理人才、設計人才。
創新型企業需要金融支持政策排序——需要銀行信貸支持、稅收減免、政府專項資金支持政策。創新型企業需要金融支持政策排序首先需要創新融資政策和財政政策:銀行信貸支持、稅收減免、政府專項資金支持政策。其次需要鼓勵創新型企業上市、發展創新型產業基金和風險投資政策,再次是發展創新型企業的產權交易市場。創新型企業對目前的金融政策認為滿意為14%,比較滿意為48%,認為一般占37%,不滿意為1%。
創新制度建設重點——完善創新獎勵制度和創新績效考核制度。創新制度建設的重點調查中,有44%企業認為建立和完善創新獎勵制度是加快自主創新的重點,20%企業認為建立和完善創新績效考核制度,12%企業認為建立和完善創新目標責任制度,12%企業認為建立技術人員入股制度。
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重點——加快發展企業技術研究中心,加強行業技術戰略聯盟和產學研技術戰略聯盟。有關企業技術創新體系的建設重點調查中,65%企業認為加快發展企業技術研究中心是企業技術創新體系的建設的重中之重。在產業技術戰略聯盟建設重點方面,分別有29%和30%的企業認為加快龍頭企業公共核心技術戰略聯盟和加快行業技術戰略聯盟是建設的重點,同時也有23%的企業選擇產學研技術戰略聯盟。
企業創新戰略目標調查分析——發展新興戰略性產業。企業創新戰略目標選擇中,59%創新型企業選擇發展新興戰略性產業,表明新興戰略性產業是創新型企業未來創新發展的方向。有28%的企業選擇對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向服務業轉型的創新型企業僅占1%。
根據創新型企業調查中企業普遍關心的問題,提出完善創新體系,加快創新型企業發展的建議:
確立創新人才優先發展戰略,統籌推進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在調查中企業普遍反映,要加快創新發展首先要解決創新人才缺乏的問題。浙江企業創新人才缺乏程度排序中,最缺乏的是創新領軍人才和技術人才,其次是設計人才和管理人才。建議確立創新人才優先發展戰略,統籌推進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引進高層次創新人才“一站式”服務體系,加強創新領軍人才、技術人才、設計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力度。
完善政府創新政策體系,加快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關鍵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努力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政府創新政策重點應引導企業對關鍵核心技術投入和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究開發,鼓勵形成自主知識產權、自主著名品牌,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完善政府的創新獎勵政策、創新績效考核制度和創新目標責任制度。完善創新融資政策,建立商業銀行對創新投資的信貸支持考核體系。加強各級政府財政對重大關鍵核心技術研究開發的專項資金支持政策。加快發展企業技術研究院,完善產業技術戰略聯盟和產學研協同創新等創新體系建設。
(本次調查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浙江省科技廳重點軟科學項目的經費支持)
作者:程惠芳,浙江工業大學全球浙商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導;潘望,浙江物產金屬集團經濟師;詹淼華,浙江工業大學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