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
進一步提升民企外貿出口競爭力
陳曉
近15年來,寧波市民營企業茁壯成長,民營外貿成為寧波經濟的新增長點。1999年,寧波經濟對民營外貿的依存度僅為4.6%,民營出口對寧波GDP的拉動度為1個百分點,貢獻度為0.19;到2013年,寧波經濟對民營外貿的依存度上升為47.1%,民營出口對寧波GDP的拉動度為4個百分點,對GDP的貢獻度為0.43。民營外貿在寧波經濟發展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據海關統計,2014年寧波市民營企業對外出口仍然保持著強勁的增長勢頭。2014年出口461.3億美元,比2013年同期增長18.5%,明顯高于全市GDP7%的總體增速,占同期外貿出口總值的63.1%。民營企業已成為寧波市發展最快的外貿主體。寧波市民營企業出口呈現出以下主要特點:
民營企業出口成為外貿出口的中堅力量。1999年至2014年,寧波民營企業年均出口總值增幅35.6%。1999年寧波民營企業在外貿出口額中僅占14.2%;2004年,寧波民營企業外貿出口額首度超過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占當年全市出口總額的38%。從2005年到2013年,民營企業占全市出口比重逐年上升,依次為41.3%、43.3%、44%、46.6%、49.5%、52.3%、54%和55.6%和59.3%。
塊狀經濟為貿易依托。寧波市民營企業布局從廣大分散的農村地區向小城鎮和城市等優勢空間集聚,塊狀經濟特色明顯。在塊狀經濟的依托下,寧波民營企業出口凸現以一般貿易出口為主的基本特征,2014年一般貿易出口額為432.3億美元,占同期全市民營企業出口值93.7%,增長19.6%;加工貿易出口額為24.8億美元,占同期全市民營企業出口值5.4%,增長13.2%。這些民營企業出口產品的原料、生產、加工都在本土進行,對當地產業鏈和經濟發展具有顯著的拉動作用,并帶動了專業市場的形成和發展,使各縣(市)區形成自身的特色產業,如鄞州和奉化的服裝、慈溪和余姚的小家電、慈溪的軸承、余姚的燈具、北侖的模具、寧海的水海產品等。
貿易伙伴趨于多元化。寧波市民營企業與全球2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關系,出口貿易伙伴主要側重于歐盟、美國和東盟。2014年出口歐盟129.6億美元,增長19.8%;出口美國85.9億美元,增長19.6%;出口東盟36億美元,增長32.2%。近年來,歐美國家為減輕債務危機,實施系列財政緊縮,并積極回歸實體經濟,嚴重影響了寧波的出口,寧波民營企業在夾縫中求生存,在世界金融危機嚴重影響下仍能保持增長態勢。
外貿出口規模偏小,抵御風險能力相對較差。1999年寧波有外貿出口實績的民營企業僅211家,2013年增長到10540家,占全市外貿出口企業總數的78.2%。與其他企業相比,大部分民營企業的規模偏小。2014年寧波民營企業平均外貿出口規模為437.7萬美元/家,而同期寧波國有企業為6113.2萬美元/家,外商投資企業為831.9萬美元/家。民營企業出口業務經營存續期比較短。截至2013年,連續十年有外貿出口實績的民營企業僅占全部民營企業的52.5%,連續五年的占74.9%,連續三年的占83.8%。由于民營企業單一的產權所有制,導致了民營企業缺乏規模優勢、經營存續期限短的特性。如果民營企業繼續一成不變,將無法獲得充裕的資金投入到產品的研發和企業規模的擴張,造成企業生存周期短,缺乏競爭力。
整體產業層次不高,國際競爭能力不強。寧波市民營企業的出口商品主要集中于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2014年寧波民營企業出口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211.7億美元,占民營企業出口總值的45.9%,其中前五類的產品為服裝及衣著附件、紡織紗線(織物、制品)、小家電、塑料制品、燈具。寧波市民營企業的出口產品還未完全擺脫低價值、低檔次、低附加值的“三低”現象。民營企業出口前50位的商品中80%的單價低于全部企業的平均價格,五成的企業出口規模在10萬美元以下,出口產品大部分由眾多的無名小廠生產,沒有品牌,檔次低,技術含量不高。2014年寧波市民營企業出口機電產品241.9億美元,雖占民營企業外貿出口總值的52.4%,但近年來比重未有較大改變,且所出口的機電產品鏈比較短或處于產業鏈終端,附加值比較低。出口高新技術產品16.2億美元,增長30.8%,僅占寧波市民營企業出口3.5%,與前幾年相比民營企業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地位反而有所下降。

▲寧波市民營企業與全球2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關系,出口貿易伙伴主要側重于歐盟、美國和東盟。圖為廣交會上寧波參展企業形象廣告
貿易壁壘的障礙不利于民營企業外貿健康發展。近年來寧波民營企業的產品在國際上遭遇多起反傾銷案件,這些案件涉及金額巨大且越來越頻繁,已成為民營企業對外出口的主要障礙。同時,眾多的中小企業大量涌入低價同質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生產,在缺少必要行業規范和約束的情況下集中出口,這種粗放式的國際化經營模式不斷遭受環保指控和產品安全指控。種種跡象表明,民營中小企業僅靠低質廉價產品占領國際市場的增長方式已經走到了盡頭。
經營成本高企,民營企業發展潛力受到制約。在勞動力、能源及原材料等價格上漲的推波助瀾下,民營企業生產成本大幅度提高。民營企業還普遍面臨著匯率風險及融資難等困境,生存壓力空前增加。近年來企業“用工荒”現象日趨嚴重,“機器換人”即是用工現狀的倒逼,也成了不少民營企業的主動選擇,但是更新設備代價不菲。調查顯示,寧波市制造企業所用的自動化設備,90%以上來自國外,國外設備不僅價格高昂,且常常需要二次改裝和調試,這對于許多規模較小的民營企業來說是巨大的壓力。
理順行政管理體制,提高政府服務效能。掃除民營企業發展障礙,建立市場經濟的健康運行機制:一是賦予民營企業平等地位,營造良好競爭環境,尤其是在資本、人力資源、技術、土地、信息等方面,消除對民營企業的所有制歧視;二是改變對民營企業管理政出多門、權責不清的狀況,進一步完善行政審批制度,全面清理取消不合理收費事項,切實減輕民營企業負擔;三是改進促進出口的金融扶持措施,擴充和完善金融工具的服務功能,逐步提高貸款額度,降低準入門檻;四是積極建立社會服務體系,發展創業服務、投資咨詢等中介服務機構,及時幫助民營企業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加大扶持力度,鼓勵民營企業自主創新。引導民營企業由資源粗放加工型向資本技術驅動型轉變,提升民營企業科技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一是大力推進科技園、公共創新平臺和電子商務平臺等載體建設,強化各類載體的孵化作用,推動企業自主創新;二是要通過一系列的財稅扶持政策,建立利益補償機制,使企業創新有利可圖,愿意創新;三是完善風險分擔機制,大力發展風險投資事業,加大對自主知識產權的保護和激勵,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讓企業敢于創新;四是完善校企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引進高新技術項目,發揮對民營企業嫁接改造、科研成果轉化與推廣應用等技術資源優勢;五是鼓勵民營企業發展“優、新、高、特”產業,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力度,全面提高資源利用率。
優化公司治理結構,實現產品產業結構升級。企業要想得以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學會“修煉內功”:一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高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打破封閉的產權結構,形成制衡與效率相協調的治理模式,實施科學的人才戰略,將人才優勢轉化為創新、競爭、發展優勢;二是關注國際市場的新動向,根據環境的變化和自身條件,對自己進行合理的戰略定位,以全球化視野謀劃自身發展戰略,開辟新的利潤增長點,轉移低端產業鏈,實現國內產業深度化;三是通過技術創新帶動產品創新、品牌創新和生產經營模式創新,努力將價值鏈向研發、標準制定和品牌建設拓展;四是改變過去OEM、ODM出口方式,逐步建立出口企業的終端贏利模式。
政企合作應對貿易壁壘,幫助企業克服出口障礙。政府在加強預警和培訓的基礎上,應建立健全出口公共服務體系:一是設立相關機構在產品的設計和生產過程中加大對企業技術研發,產品檢測,咨詢服務等環節的指導扶持,幫助民營企業的出口產品避開貿易壁壘;二是在民營企業遭受國外反傾銷調查或技術性貿易措施通報時,應加強對企業的指導,幫助企業收集數據,協助開展應對行動,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寧波海關統計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