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玲 徐園園

摘 要:本文為探索高仿真模擬人在專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隨機抽取2012級三年制護理專業17~20班共198名護生,分別在第三學期和第四學期進行了多次高仿真模擬人實踐教學。結果顯示,多次應用高仿真模擬人進行實踐教學可提高學生專業知識水平、護理操作技能,培養學生的臨床勝任能力等多項能力。
關鍵詞:高仿真模擬人 護理實踐教學 教學評價 教學方法
一、對象與方法
1.對象
隨機抽取筆者學院2012級護理學院三年制護理專業17~20班學生(簡稱護生)共198名,其中女生189名,男生9名,年齡20~24歲,平均(20.96±0.88)歲,所有護生均通過基礎護理學、健康評估、成人護理學等相關課程的理論和實踐操作考核。教學均安排在第三學期和第四學期,按照授課計劃進行多次高仿真模擬人實踐教學。
2.方法
(1)仿真臨床情境的構建。筆者學院臨床護理實訓中心配有挪威Laerdal公司的simman高仿真綜合模擬人,構建高仿真情景教學系統,與多媒體大教室相連接,用于實時或錄像觀摩。實驗中心教師負責將設計好的病例信息輸入simman,借助simman創設出患有疾病的模擬人。
(2)教學內容的確定。為了更好地在教學過程中展示患者的救治場景和護理工作流程,筆者學院專科護理教師集體備課選取典型臨床案例,通過整合基礎護理學、成人護理學及健康評估等多門課程的理論與技能,設計綜合臨床情景。護生可以在一個仿真的病例情境中體驗不斷變化的生理過程并多次訓練,把課本理論知識從死記硬背到逐漸理解再到融會貫通,而不影響病人的安全。如左心衰竭患者中西地蘭的正確運用、妊高癥患者硫酸鎂用藥前后的注意事項、休克患者的生命體征判斷等。
(3)課堂實施。教師在實訓課前1周將病例告知護生,護生根據病例組成合作小組,一個主干病例設置3~4個場景,由12~15名學生負責,其余護生觀摩。課前要求護生熟悉病例流程、分頭查閱資料、設計可能出現的護理診斷并尋找合適的處理方法,整合小組成員的知識和智慧,以提高課堂效率。多組輪換,整個班級涉及4~5個主干病例、12~15個不同情景。每個護生均有2~3次訓練機會。教學按照“病例簡要講授+綜合模擬演練+負責組護生自我評價+觀摩組護生評價+教師總結”模式進行。在整個實訓課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護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法。
(4)教學評價。每個病例完成后采用護生和教師共同評價的方式,包括護生自我評價、護生相互評價、教師評價等。評價標準包括整體護理、人文關懷護生解決問題能力以及綜合應用能力等層面。
3.教學效果評價
全部教學結束后發放問卷調查表198 份,收回有效問卷198 份,回收問卷有效率100%。結果見附表。采用spss13.0統計數據軟件包進行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1.護生對高仿真模擬教學效果的評價(見表1)
表1 護生對高仿真模擬教學的評價(n=198)[n(%)]
項 目 首次模擬教學實訓課結束后 五次模擬教學實訓課結束后
認可 較認可 不認可 認可 較認可 不認可
開展高仿真模擬教學的必要性 39.4 44.4 16.2 91.0 9.0 0
臨床決策能力的正確性 29.3 43.9 29.3 80.3 17.7 2.0
人文關懷能力的準確性 22.2 39.3 28.4 53.5 34.3 12.1
病例相關護理操作的規范性 32.8 46.5 35.9 79.3 18.2 2.5
團隊合作精神的默契性 35.4 31.8 32.8 76.8 21.7 1.5
開展高仿真模擬教學的延續性 30.4 39.4 30.8 85.9 14.1 0
2.帶教老師對護生高仿真模擬教學的評價(見表2)
表2 帶教老師對護生高仿真模擬教學的評價(n=10)
項 目 首次模擬教學實訓課結束后 五次模擬教學實訓課結束后
滿意 較滿意 不滿意 滿意 較滿意 不滿意
護生健康評估能力 1 2 7 7 2 1
護生護理措施實施能力 1 2 7 6 3 1
護生對護理效果評價能力 0 2 8 6 3 1
護生的思維判斷能力 1 1 8 7 2 1
護生的“受傷觀念” 1 4 5 8 1 1
護患溝通能力 1 2 7 8 1 1
護生團隊合作能力 2 2 6 7 3 0
三、討論
1.在專科護理實踐教學中開展高仿真模擬教學的背景
傳統的實踐教學主要是針對某一項護理技能進行訓練,而護生進入臨床后,主要是技能的綜合應用,兩者之間有一定的差異。如輸液法,護生可能對輸液的整個操作流程熟練,但是不同的疾病患者要求的輸液量、輸液速度、藥物的配伍禁忌、輸液時患者的病情觀察等不能靈活運用。高仿真模擬教學無疑彌補了這些不足,它提供了護生反復操作練習、允許威脅患者生命安全的錯誤發生的機會,大大提高護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也緩解了臨床教學資源緊張的問題。在歐美等發達國家,高仿真情景模擬教學貫穿整個護理教學課程。
目前患者維權意識提高,護生在臨床見習實踐操作減少,護理臨床綜合技能的培養倍加困難。從表1可以看出,護生臨床決策能力的正確性在五次模擬教學實訓課結束后認可率達到80.3%。可見在專科護理實踐教學中開展高仿真模擬教學勢在必行。
2.高仿真模擬教學提高了護理人才質量
相對于傳統的單項技能訓練,高仿真模擬教學護理情景相對復雜,護生必須根據病情做出準確的護理診斷和制定較為完善的護理措施,這對護生臨床思維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積極作用。高仿真模擬教學由于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可以彌補單純思考的不足,在與其他角色的良好互動中,學生思考、實踐、反思,評判性思維能力得到提高。
通過問卷調查,護生首次模擬教學課完成病例所需時間長、護生自我評價的滿意度和帶教老師滿意度低。經過五次模擬教學課后,護生在各方面所用時間明顯減少。故開展高仿真模擬教學的必要性,護生的不認可率從首次的32.0%下降為零。
同時,從表2帶教老師對護生高仿真模擬教學的評價可以看出,五次模擬教學實訓課結束后護生健康評估能力、護生護理措施實施等能力明顯提高。
3.高仿真模擬教學培養護生人文關懷意識
培養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已成為21 世紀護理教育的重要內容。曾有報道說護生人文關懷能力雖在逐年提高,但仍顯不足。模擬教學通過設置人文關懷的情境,如后臺老師扮演患者與護生的交流、設置患者痛苦的癥狀等,可以培養護生從護理的視角領悟人文關懷。如模擬教學中強調護生體格檢查時注意動作的輕柔,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培養護生用非語言方式(眼神、表情)與患者交流與溝通等。
從表2可以看出,護生通過多次模擬教學后,護生的“受傷觀念”、護患溝通能力方面帶教老師的滿意度分別提高到了80%。
4.高仿真模擬教學提高了老師的教學能力
Hoffmann認為把高仿真模擬教學整合到整個課程體系中,老師在這中間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筆者學院帶教老師普遍認為高仿真模擬教學具有教學形式多樣性、教學內容綜合性、教學過程可控性、老師角色多重性的特點。從病例的設計——教學準備——組織實施——評價反思,帶教老師需要根據不同的病例設置不同的場景、承擔不同的角色。這不僅要求帶教老師有豐富的醫學理論實踐知識,也要求帶教老師有全面的護患溝通、人文關懷等知識。因此,高仿真模擬教學對提高專業課老師完善知識結構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Wilford A.Doyle TJ.Integrating simulation training into the nursing curriculum[J].Br J Nurs,2006(17).
[2]孫建萍,牛桂芳,楊支蘭等.不同教學方法對護理本科生評判性思維能力的影響[J].中華護理教育,2012(5).
[3]曾曉英,李如竹,江躍華.護生人文關懷能力培養的實踐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0(5).
(作者單位: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