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銳
平時成績考核、期中考試、期末考試、技能鑒定等綜合起來,就是當前大多數職業院校考量教師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果的主要方式。然而,職業教育是知識教學和行動訓練相結合的教育類型,所以對教學質量的考核與評價不能單純以“成績論英雄”,這不符合職業教育規律。
為此,江蘇省淮海技師學院積極改革考評機制,建立“四方”考核,實施“多元”質量評價,從規范課堂教學過程評價、統一課程結業考試、嚴格社會職業鑒定、建立企業考評機制四個方面,嚴把教學質量關,以全面提高教學效果。
過程評價,兼聽并蓄
掌握課堂上所學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保證教學質量的根本。學院規定教師每次課、每個項目、每個單元都要設置考核項目和考核內容,對學生的學習態度、課堂表現及學習效果進行考核,適時評價教學情況,及時反饋教學得失信息,促進師生揚長避短,不斷提升教學效率。考核采取學生自評、學習組同學互評和教師考評相結合等形式。
為了使教學過程考評規范有效,學院制定了《淮海技師學院學生教學過程成績考評規范》,規定考核內容包括學習態度、學習表現、應知和應會達標情況、遵守紀律和安全規程等;考核主體為教師、學生本人和同學;考核方法分為定性和定量兩種,對學習態度、學習表現等采取定性考核的方法,對出勤、答疑、筆記、作業、操作等采取定量考核的方法。考核結果作為學生平時成績的評定依據。
這一規范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適時關注學生狀態。同時,教師主導的教學過程考核突破了“一考定乾坤”的局限,促進了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保證了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
結業統考,統一標準
淮海技師學院以往的課程考核是由課程組或任課教師命題、閱卷、計分,實際上是教師自己考核自己,難以做到客觀、公正,考核結果也不能真實反映教師、系、學院的教學質量,不僅難以激勵教師優化教學,更難以實現鞭策學生努力學習的目的。
基于此,學院制定了《淮海技師學院課程結業統考辦法》,規定統考課程范圍為全院各專業主要文化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實訓課(也稱考試課);統考依據是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和教材;命題聘請校外各課程專家,從各門課程題庫中抽題進行;制卷由教務處安排專人負責;監考、閱卷、計分由教務處統一安排,實行系部和任課教師回避制度;命題、制卷、考試、閱卷、計分全程由學院紀檢督察室工作人員按規定監督。
統考課程成績合格率、優良率、均分作為評價教師教學業績重要依據,與教師評先、評優、晉職等掛鉤;統考成績也是評價學生學習成績的依據,與學生評先、評優、評獎掛鉤,上述統考辦法使得學院對教學質量評價有了真實的依據,教師對自己教學質量有了底數,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成績也不再盲目樂觀。
鑒定考證,嚴格管理
“雙證”是淮海技師學院對學生畢業的基本要求,而學生職業技能鑒定的主體是社會職業技能鑒定機構,屬第三方教學質量評價。雖然技能鑒定能客觀評價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和學院專業技能教學水平,但存在的一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針對這種情況,從2013年9月份開始,學院主動與宿遷市職業技能鑒定中心對接,要求鑒定人員嚴格按鑒定考評紀律進行監考、閱卷、評分,真實客觀地反映綜合職業技能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職業技能成績,以提高技能等級證書的含金量。
同時,學院還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嚴格技能鑒定考試管理的通知》,用結果考評相關任課教師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職業技能,使實習指導教師加強了對學生訓練指導,也使學生對技能實習不再抱僥幸心理。規范職業技能鑒定管理,使職業技能鑒定真正發揮了社會評價指揮棒的作用。
企業考評,跨界監督
職業學院畢業生適應用人單位工作需要,是職業院校教學質量評價的重要依據。然而,學院考評的“好學生”不適應用人單位工作需要的大有人在,這說明學院的評價機制與企業實際用人要求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
為解決這一問題,淮海技師學院制定并頒布了《淮海技師學院學生企業職業實踐能力考評制度》,明確了頂崗實習的企業選擇、時間安排、崗位職責、學習任務、紀律和安全要求、表現與業績考核等內容,將企業考評納入教學評價中。
學生在頂崗實習中的表現和業績考核,由企業按員工的標準考核學生工作表現和工作成績,評價學生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考評結果由企業在實習期滿時以頂崗實習鑒定的形式提交學院,以定量的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等和定性評述記錄。學院把企業對學生頂崗實習評價結果記入學生學籍,作為學生評先、評優、獎勵依據和畢業的條件,頂崗實習評價不合格的學生,推遲畢業,待合格后再予畢業。
用人單位頂崗實習考核使學院人才培養與用人單位需求、專業與行業、課程與崗位工作有機對接,縮小了學院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的差距,促進了學院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