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瀟月
【摘要】大學英語教學存在忽視本土文化、過度注重西方文化的傾向。這使得以聽說讀寫的訓練為主的英語教學失去了文化支撐。不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具備文化溝通、傳播、交流的能力。而目前應對英語考試或競賽為主的教育目的,則存在忽視文化滲透的傾向。文化作為知識技能的承載和深層次表達,應使其發揮其作用,課堂教學中應注重中西文化的滲透,使學生真正具有與人進行良好、順暢的溝通、交流的能力。從而使學生達到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同時促進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關鍵詞】英語教學 文化滲透 探索 必要性 途徑 作用
一、文化滲透的必要性
1.體現在教育目的上。英語教學應為社會提供所需要的人才,應明確為社會服務的價值取向。英語的價值應在應試的基礎上提供更高層次的文化探索,使學生真正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內涵。首先應為淺層次的習慣、風俗、行為準則的滲透,其次應為國家層面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價值體系的滲透。應注意遵循系統性的原則將文化傳遞給學生。
2.體現在知識本身的學習上。應注意到大學英語教學效果的真正實現需要了解一定的背景知識??辗旱睦碚摕o法使學生活學活用知識,改造和創生知識。如在進行閱讀訓練時,如果不能結合知識的寫作背景相應的文化去理解,則很容易造成生搬硬套的現象。從而使知識的學習僵化、不得法。
二、文化滲透的作用
1.有助于正確理解。體現在閱讀和作文中,只有融情入境才能避免導致邏輯上和認知上的錯誤。而在此過程中,我們更應注意我們的認知背景,我們所原有的思維是基于中華文化、儒釋道合一的背景,我們的民族性格、思維方式、認知方式無不受到它的影響,體現它的一部分。因此,必要的文化滲透讓我們首先更了解自己,并為我們提供理解外來文化的依據和憑借。也只有深刻掌握和理解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才能更好地理解文化的包容性。中華文明是延續至今的從未被隔斷的文明形態,它對世界文明作出了必要的貢獻。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認為西方文明的一部分受到中華文明的影響。因此,文化滲透是必要的。它使我們更清楚自己,更清楚自己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更清楚完整的文化形態。而英語教學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培養跨文化交流的人才。人才關鍵在于思維和跨文化交流意識,其次才是基于此的實踐和交際行為。
2.作用的長期實現。當然,對于理論與實踐的轉化需要長期的滲透和過渡過程,不過教師可以在充分研究跨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和相應理論的前提下,依據學生的學習水平適當改進教學方法或模式,為中國文化的滲透打下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教師也可在實踐中逐步摸索有效的方法和途徑,使學生能更好更快的實現中外文化的對接。因而在跨文化交流中,處于相對合理的地位,使跨文化交流能夠順利、有成效的進行下去。
三、文化滲透措施
1.教師自身素質。教師應注意自身素質的提高,應基于教材講解文化背景知識,拓展知識領域,變固定的教材為學生吸收異域文化的長效來源。對此,教師應積極參與進修活動,力爭帶給學生豐富的情感體驗和感性認識,從而使學生更好的、更全面的體會英語文化圈與漢語文化圈的異同。從而相互借鑒、各取所長。
2.培育學生能力。 應使學生具有文化交流的意識,從該角度看待自身的學習內容。確立新的學習目標。數據表明,學生在進行跨文化交流過程中,存在難以用英語表達自身文化的問題。如用英語翻譯儒家經典和道家經典著作,解釋中國特有詞匯和文化現象等。中外文化對接出現了文化層面上的障礙。
3.改進教學模式。改變傳統的以講授知識如單詞、句型、語法為主的教學模式為輔以文化熏染,使知識技能的獲得帶有一定的文化和民族色彩。西方文明與中華文明有很大的不同體現在民族信仰、追求、價值觀念、風俗習慣以及情感態度上。教師應留心教材的可教點,向學生滲透中華文化,使學生能夠在對外交往中,立足于自身文化,從而能有的放矢,使得與外國友人的談話能夠順利進行下去。
四、文化滲透的方法
1.創設情境。英語教師應善于利用所教的知識,并能借助一定的情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中英文化。學生應持有一種對比參照的態度學習英語。英語的學習不僅是英語單詞和英文知識,更是英語環境。
2.個別詞匯講解。中英語言系統中,會出現相同的詞代表不同含義的現象。這與漢語言多音多義現象和西方符號語言的相應特點有很大關系。有時甚至感情色彩會出現差異。而褒貶混用則會造成很大的交際障礙。因此,在教學中明確中西方的文化差異顯得尤為重要。
3.課外活動。英語的學習重在營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而僅僅局限于課堂的45分鐘,是不能實現明顯的教學效果的。教師應積極在生活中和其他實踐活動中,與同學對比中外文化的差異,使學生能將自如應對中外文化的差異,從而將理論落實到實踐。使學生能用英語介紹本國文化、能進行正常的文化交流,也能理性看待中外文化的異同,從而具備全球化的視野和文化胸懷。
五、總結
基于上述分析,中國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已有充分的實施理由和條件,教師應結合自身實際和學校發展狀況,在教學中適當引入中國文化,使中外文化交流在更充分的條件下進行。不僅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且有利于實現大學英語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黃威.王波.大學英語教學文化元素滲透初探[J].新疆職業大學學報.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