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杰 王天宇
減量污泥法(厭氧水解
——生物接觸氧化)處理生活污水實例
馬 杰 王天宇
本文介紹了采用厭氧水解——生物接觸氧化工藝處理生活污水的設計和運行情況。該項目設計規模為120m3/d,進水COD平均為500mg/L。連續運行表明,出水的COD平均為50 mg/L,最高為78 mg/L,其余指標均達到相關標準。運行過程產生污泥量很少,減少了污泥處理系統的造價,表明該處理工藝對小型生活污水具有較好的針對性,達到了環保的設計要求。
某廠主要排放的生活污水包含食堂排水,洗浴排水,辦公樓內的生活污水等,廢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COD,BOD,SS,氨氮。
該公司每日最大排放的污水量為100 m3/d,在設計中選取的水量為120 m3/d。經過處理工藝后的排放水質執行《遼寧省地方標準污水綜合排放標準(DB21/1627—2008)》排入污水處理廠的排放標準的要求。該公司設計進水水質和排放標準見表1。
工藝流程
污水處理工藝流程見圖1。
主要構筑物設計
格柵池:鋼筋砼結構,地下式,1個,定期清除柵渣。尺寸為1.2mX0.5mX0.8m,柵間距為8mm。通過自流進入調節池。
調節池:鋼筋砼結構,地下式,1個。尺寸為4.5mX3mX5m。通過2臺CP-5 0.75-50潛水泵(1用1備)提升到厭氧水解池底。
厭氧水解池:鋼筋砼結構,地下式, 1個。尺寸為3mX3mX5m。有效水深4.5m,有效容積40.5m3,水力停留時間8.1h,彈性填料體積為40 m3。
生物接觸氧化池:鋼筋砼結構,地下式, 1個。尺寸為7.5mX3mX5m。有效水深4.5m,有效容積100m3,水力停留時間20h,彈性填料體積為110 m3。兩臺鼓風機HC-60S(1用1備)。氣水比20:1。
沉淀池:鋼筋砼結構,地下式,1個。尺寸為2.5mX2.5mX5m。內設一個泥斗,泥斗傾角60°,水力停留時間4.5h。在泥斗設1臺潛水污泥泵CP-5 0.75-50,定期回流沉淀污泥至厭氧水解池。
該污水處理工藝從2014年6月份正式運行,檢測結果見表2。排放水CDOcr最高達到92.3mg/L,最低值10.9 mg/L,平均值為45.2 mg/L,沒有排放出水COD招標情況,剩余檢測指標都達到環保標準的要求。

圖1 污水處理工藝流程

表1 進水水質和排放標準

表2 檢測結果

項目CODcr/(mg+L-1)氨氮/(mg+L-1)總磷/(mg+L-1)時間2014.6.27,8:50排放水質28.7 14.2 1.28時間2014.6.27,11:00排放水質22 10.9 1.24時間2014.6.27,14:50排放水質18 10.5 1.24時間2014.6.30,9:30排放水質65.2未檢出1.51時間2014.6.30,12:50排放水質59.6未檢出1.28時間2014.6.30,15:00排放水質55.2未檢出1.22時間2014.7.9,10:20排放水質40.8 0.414 1.40時間2014.7.9,12:00排放水質44.4 0.296 1.41時間2014.7.9,15:00排放水質56.5 0.413 1.40時間2014.7.10,8:45排放水質45.1 0.962 1.39時間2014.7.10,11:30排放水質48.5 0.712 1.39時間2014.6.30,15:00排放水質92.3 0.728 1.42
占地面積。污水處理站由室外地下構筑物和一個輕鋼彩板房體構成。室外占地面積為55m2,房體為單層15m2,房體有效高度2.4m。
污水處理工藝操作人員編制。全職工作人員1名,白天工作時間8h。
工程投資造價和運行費用。污水處理站總投資約60萬元,和一般有污泥處理的污水處理站比較起來節省了20%的投資。運行費用包括電費,維修費,總運行費用不包括折舊費,共計0.36元/ m3。
環境效益。項目實施后,企業CODcr年排放量減少約2.4t,企業運行近一年,污泥沒有排放,減少了生化污水處理產生的二次污染。
本工藝側重于廢水除COD,氨氮,SS。主要包括以下二個過程:
厭氧水解。厭氧水解池是利用填料上的微生物系統對污水中的污染物質進行降解處理的一種環保技術,它使污水中大分子和難降解的有機物被微生物系統斷鏈而為細胞外酶分解為小分子有機酸,懸浮和膠體狀的有機物水解成可溶性物質,從而破壞有機分子的基團,提高了污水的可生化性,后續進行好氧生物處理的難度降低,在厭氧水解池內反硝化菌以原污水中的有機物作為碳源,將硝態氮還原為氣態氮,使氨氮得以去除。
生物接觸氧化。生物接觸氧化池處理選用彈性填料,有效地富集了好氧微生物,提高了混合液污泥濃度,增大了池容負荷;其主要優點是耐沖擊負荷,產生的剩余污泥量少,因為污泥大部分固定生長在填料上,減少了污泥膨脹現象的產生。
設計上在生物接觸氧化池采用了延時曝氣工藝,減少了污泥量的產生,少量的污泥在沉淀池沉淀后回流至厭氧水解池,又作為厭氧水解池的碳源被分解,從而達到一個處理系統污泥減量和良性循環,工藝中節省了污泥濃縮及壓榨外運等的相關的建設投入。運轉費用及人工費用。
該處理工藝采用了全自動控制,選用西門子PLC器件,由PLC和現場的處理設備、浮球水位、自動化儀表相連,進行數據交換,數據處理,數據管理。操作柜采用手動和自動兩種模式,操作簡便、快捷,診斷故障方便,維護和修改PLC程序容易,保證了工藝運行的穩定。
該工藝抗沖擊負荷能力強,在污泥處理方面可節省大量資金,工程造價和運行費用低,非常適合應用于小型生活污水的處理,具有較大的推廣價值。
10.3969/j.issn.1001-8972.2015.2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