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陳秀丹 王福艷 任航英
(西南政法大學 重慶 401120)
女性與傳播研究是一項基于女性學和傳播學的研究,出現在上個世紀70年代西方女性主義運動中。直到1995年,我國新聞學研究才將女性與傳媒納入研究范疇。近年來,女性形象一直是新聞學與傳播學中有關女性與傳播研究的熱點。
《中國婦女報》和《重慶晚報》所構建的女性形象,從1990到2013年之間有何變化,這兩份報紙在構建女性形象時又有何異同?本文力圖通過研究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中國婦女報》是全國婦聯的機關報,是國家對婦女進行宣傳的喉舌,它充分反映了國家意識形態對于女性的解讀,所構建的女性形象也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重慶晚報》創刊于改革開放初期,與女性與傳媒論點在我國興起的時間基本吻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女性與傳媒理論是否指導了媒介中女性形象的建構。所以,要比較國內黨報和都市報在構建女性形象方面的異同,選取《中國婦女報》和《重慶晚報》是非常合適的。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內容分析法和文本分析的方法。樣本選擇則采用等距抽樣:從1990年1月到2013年12月,每隔10個月抽取一份報紙,再從中循環選擇周一至周日出版的報紙,如此兩份報紙各獲得60份樣本,將報紙年份分為四個時間段,選取其中涉及女性的新聞、消息等文字性內容,按報道類型、報道性質、女性角色定位、職業等幾個方面進行統計,得出兩份報紙在構建女性形象方面的總體特征。
經統計,這四個時間段內,政治報道比例在下降,經濟報道和文化報道呈上升趨勢。此外,女性社會新聞報道比例在這四個時段內分別為47.7%、39.5%、46.9%、54.7%,總體上接近半數且不斷增加,可見《中國婦女報》對女性的社會生活較為關注。
1.身份分析
身份分析主要關注報道中出現的女性以哪種角色被報道。社會角色,如工人、干部、教授、農民工等;家庭角色,如妻子、母親、兒媳等。經統計,突出女性社會角色的新聞占總篇數的百分比在這四個時間段內分別是93.2%、86.4%、84.3%、62.5%,總體上呈下降趨勢,但所占比例始終過半,報道集中于強調女性的社會角色。
報道與《中國婦女報》的目標受眾是緊密相關的。
《中國婦女報》中女性的職業變化比較明顯,除了公務員、工人、農民等比較普遍的職業,1994年6月的報紙中出現了“打工妹”一詞;1995年、1996年出現了“下崗女工”、“企業家”;2001年出現了“保姆”;2003年出現了“洗腳妹”;2005年4月出現了“家政”,2006年2月出現了“女航天員候選人”,2006年12月出現了“留守婦女”和“女部長教姐妹們網上賣東西”;2007年出現“二奶”,2011年出現“她經濟時代下的電子商務”等。
2.年齡分析

圖1:《中國婦女報》各時段關于不同年齡的報道占樣本總數的比例
由圖可知,除了年齡不可辨識的報道外,在四個時段中,關于青年、中年的新聞報道占據較大比例,可見,《中國婦女報》對青年和中年女性關注較多。在四個時段中,都不強調報道人物的年齡特征,年齡對《中國婦女報》中女性形象的影響并不大。
3.報道性質分析
經統計,《中國婦女報》采用正面報道為主來展示女性形象,在每個時段內正面報道都約占總量一半,和其全國性黨報以正面宣傳為主、樹立社會正氣、向社會宣傳女性的宣傳路線相吻合。
總體來說,《中國婦女報》從1990年到2013年所構建的女性形象,通過大量的正面報道,展現了一批自立自強,且具有較高文化水平的職業女性形象。隨著社會的變革,《中國婦女報》所構建的女性形象逐漸多樣化,關注每個時期女性群體出現的問題和女性在獨立與解放方面取得的最新進步,塑造了與時俱進的女性形象。
1.報道類型分析
根據新聞報道內容劃分報道類型,《重慶晚報》25年女性形象報道類型的變化如下圖:

圖2:《重慶晚報》報道類型隨時間變化圖
由圖可知,女性形象報道總數在1990-2007年之間呈上升趨勢,在2002-2007年里報道總數最多,所有的樣本中,體育娛樂新聞所占比重最大、文化新聞最少,1996-2007年10年間體育娛樂新聞和法制新聞增長最多,政治經濟文化三方面較10年前數量有所上升,這得益于女性在政商文三界的活躍度越來越高。報道數量在2008年—2014年間逐漸減少,說明突出女性角色的報道數量減少,從另一角度來看,不過分強調女性的性別可以弱化新聞報道中的性別差異。
1.女性角色分析
經統計,25年來報道中突出女性社會角色報道的比例一直不低于50%,總體來說呈上升趨勢,可見女性在社會中的活躍度強、參與社會事務的積極性越來越高。
2.職業分析
數據顯示,25年間報道女性的社會角色漸趨多元,女性具有突出社會角色的報道比例有所增加。同時,在1990年至1995年間,報道中女性的角色明顯顯示的只有農民、家庭婦女,工人、干部,還有文體明星這幾種。到了2008年,除了上述四類,新增醫生、律師、警察、模特、商人等。職業種類的增加也印證了女性參與社會事務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在各行各業發揮自己的作用。
3.年齡分析
總體來說,報道中女性的年齡很大部分是不可分辨的,但可以直觀地看出少年兒童的報道數量增加;青年的報道從1990—1995年的比重最大,之后開始減少;中年和老年的報道比重不多。從某種角度來看,女性年齡的數據之所以難以統計,在于報道中女性的年齡沒有明確提及,或針對某一年齡群,不對女性年齡進行詳細報道,這樣既減少了年齡層面的歧視,也使得年齡不能成為女性媒介形象的標簽。
4.報道性質分析
經統計可知,正面報道居高不下,中性報道有所上升。從整體來說,《重慶晚報》在涉及女性的新聞報道中,直接顯示正面形象的報道數量比例最大、數量最多,同時整體的數據顯示為增長趨勢。
《重慶晚報》作為都市化媒體,同時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重責任,其正面報道居高不下,反映了《重慶晚報》積極爭取社會效益,這對于女性形象的塑造也是有利的。同時,中性報道數量增加,顯示出報紙對女性的評價態度越來越客觀,既不過分夸贊,也不過分貶低。
在樣本文本特征方面,通過對比我們發現,《重慶晚報》體育及娛樂報道和法制報道的數量比《中國婦女報》多出很多,同時政治新聞報道的數量則相對較少。
在樣本內容方面,兩份報紙都通過正面報道報道了大量女性的社會角色,且社會角色呈多元化。女性在社會中的活躍度高,體現出女性參與社會事務的積極性越來越高。《重慶晚報》并沒有把女性固定在家庭里,沒有囿于傳統的對女性的刻板印象,而是展現出女性的社會角色,顯示出女性在社會中的參與度。但是,在形容女性的詞匯方面,《重慶晚報》多用了“美麗”“身材”“穿衣”“溫柔”等詞,在負面新聞中甚至出現了“騙子”“坐臺女”“女蛀蟲““悍婦”等含歧視意味的詞匯。
1.報紙性質不同
《中國婦女報》是國家對婦女進行宣傳的喉舌和婦女工作的宣傳手段,具有鮮明的黨報特征,代表著國家意識形態對于女性的解讀,力求實現媒介社會示范的功能。《重慶晚報》作為都市報,以刊載社會新聞和評論為主,具有較強的故事性和趣味性,更易被受眾接受,由于其素材多來自普通百姓,所以大量報道了貼近百姓生活的社會新聞、法制新聞等,因而其所建構的女性形象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區別于官方意識形態的普通大眾對于女性的認識。
2.服務理念的差異
這兩類報紙都以受眾為本位,突出服務的理念,但在具體操作上還是有著明顯的差異。作為黨報,《中國婦女報》通過把女性作為獨立的主體,介紹其真實鮮活的故事,塑造了自立自強的職業女性形象,展示了新時期巾幗不讓須眉的風采,努力以平等的視角對待男性和女性,表達了女性和男性有平等地位的訴求。
《重慶晚報》作為一份都市報,其發行量對新聞選材有著非常大的影響。“性”、“腥”、“刑”一直是西方小報挖取新聞的三個重要關注點,隨著改革的深入,西方媒體商業化的傳播模式、傳播理念對我國媒體的影響越來越大,大量報道女明星或者關于女性犯罪的新聞能夠吸引讀者的眼球,成為提高發行量的一條捷徑,這也導致它所呈現的女性形象有別于主流意識形態。
[1]遇瑩.《中國婦女報》女性形象建構及變遷[D]:[碩士學位論文].蘭州:蘭州大學,2010
[2]風笑天.變遷中的女性形象在——對《中國婦女》雜志的內容分析[J].社會,1992(7):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