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健
(南京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江蘇 210023)
調查總括:此次調查,本組成員以“論媒介如何成功塑造青少年偶像并傳播正能量”為題,在江蘇五市(南京、蘇州、南通、徐州、揚州)各發放200份問卷,100份針對12—18周歲的青少年,100份針對他們的家長,其中一半發放至市重點中學,另一半發放至市非重點中學。本文將針對發放至五市的500份青少年問卷中有效回收的446份問卷做媒介與青少年偶像研究。
擬態環境就是我們所說的信息環境,也有學者稱之為似而非環境。擬態環境并不是現實環境的鏡子式的再現,而是傳播媒介通過對象征性事件或信息進行選擇和加工,重新加以結構化以后向人們提示的環境。①日本學者藤竹曉提出擬態環境的環境化,認為許多由媒介塑造的擬態事件經過大眾媒介的傳播之后,就會成為一種社會流行現象。換言之,大眾媒介對其所選擇呈現的媒介信息有強化作用,如2014年3月中旬馬航事件讓世人揪心,但短暫的幾天過后,文章出軌事件的爆出(該事件在微博圈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轉發量)讓大眾的關注點有了大幅轉移,這雖然與媒介傳播的時效性不無關系,但究其本質,前者的嚴重性要遠大于后者。事實證明,媒介的強化對社會流行現象的產生有直接的作用。
當下,電視文藝不斷壯大,網絡傳播不斷崛起,文化娛樂類信息被嚴重強化,這就造成同等條件下,文化娛樂領域的公眾人物的被強化程度大于其他領域的大眾人物的被強化程度,如企業家、科學家、政治家等;其他領域的公眾人物的被強化程度又大于非公眾人物的被強化程度,如生活中的親戚好友師長、教科書中的人物等。可總結為:文娛領域公眾人物被強化程度>其他領域公眾人物被強化程度>非公眾人物被強化程度。
青少年的個性正處于發展形成階段,有很大的可塑性,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②這個時期,青少年內心深處會萌發一種強烈的自我意識,具體表現為對自我的關注和審視,這就關系到青少年可能會思考自己腦海中理想型的人應該是怎樣,易對這種心理的完美者產生一種認同和羨慕,如果在生活中真的遇到自己想象中的認同者,便會對他/她產生崇拜。或而青少年時期,由于身心的急速變化,青少年會在這種變化中迎來自己的叛逆期,叛逆的青少年需要人去理解,當看到媒介中充滿個性的人物時,便會有一種強烈的心理認同。所以,青少年對偶像的崇拜是一種實質性的偶像崇拜。
如以上分析,青少年需要的是接觸心理認同對象的渠道,恰巧媒介擬態環境的成功運作需要有受眾在其中扮演消費者和買賬者,所以媒介的擬態環境就成了青少年獲得偶像信息的最佳渠道;反過來正因為有青少年的積極響應,媒介塑造的擬態環境才成立并且能發揮重要的作用。現階段的擬態環境構成已與十年前不同,網絡來勢洶洶,廣播電視勉強堅持,紙質媒介與傳統人際傳播的影響力則日薄西山。
網絡在近些年正在進行突飛猛進的變革,web2.0時代的到來更是向世人展開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大數據時代、微時代、全媒體時代……
在2007年、2008年的突飛猛進之后,青少年網民增幅開始變緩,這并不意味著網絡的發展慢下去了,而是表明網絡已經在青少年群體中向飽和接近,網絡已經擺脫了它作為新產品的新奇感,而是像一個武器真正深入到每家每戶,尤其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手機、iPad等移動媒體,以其無法代替的私密性和便捷性更加強了網絡的滲透功能。本次調查中,發放500份青少年問卷,有效回收446份。紙媒、電視、網絡、移動媒體的使用率逐漸上升,移動媒體的平均使用率是紙媒平均使用率的2.5倍左右,移動媒體在網絡的大數據、參與度高、迅速等諸多優點基礎上,有更強的私密性和便捷性,對于青少年而言是獲取信息的首選。
與上一次2005年的調查相比,青少年的媒介使用重點已從紙媒和電視轉移到網絡等新媒體載體上,媒介使用習慣的改變,對青少年的偶像產生和特征有很大的影響。在這里,筆者將蘇州市收回的88份有效問卷作為樣本進行分析。同學們在問卷中提到的偶像共有56名,具體數據如下:
以上數據很明顯地表示了娛樂明星在偶像圈子中的絕對優勢。本次調查與上次調查中出現的偶像特征有一定的相同之處,具體如下:
(1)被青少年認同的偶像,最主要的特質是在自己的領域成績突出;其次是有才華、有能力和努力上進。因此,處于成長期的青少年,他們在進行偶像選擇時有一定的理性成分在,即使在幾乎達到100%可視化的傳播時代,外表的吸引力僅僅是一部分的籌碼而不是全部,青少年對偶像內涵有不變的追求。
(2)科比、周杰倫的長紅時代:科比、周杰倫是混跡于偶像圈已久的明星,從第一次2000年的“媒介與青少年”研究中,他們就具有很高人氣,十余年過去了,他們的高人氣依舊保持,這與他們在媒介上長期樹立起的良好形象有關,也與他們能夠不斷創造出滿足青少年需求的作品或成就密切相關。當然,除了這些相同之處,兩次調查表現出青少年偶像的更多區別所在:

(1)韓流明星席卷中國:在24位提名的娛樂圈偶像中,竟然有10位是直接或間接的韓流明星,或是韓流組合,或是組合中的人氣成員,甚至是已經解約的韓流明星。韓流明星的進攻速度、廣度、深度都令人驚奇,據統計,2014年全年,鹿晗、吳亦凡、EXO等與韓流密切相關的人物,其關注度極高,在百度指數、網易2014娛樂人物熱度榜上都取得靠前的排位。
(2)網游達人充斥現實:除了韓流明星,網游達人或者網絡游戲中實力超強的人物也成了青少年們的偶像。之所以青少年會把這些源自于網絡時代造的虛幻世界的人物當作偶像,是因為近些年網游像韓流一樣,在青少年圈子里逐漸站穩腳跟并迅速成長。
無論是韓流明星、網游達人還是習近平,他們都與網絡密切相關。傳統意義上對偶像的崇拜已經在悄悄發生改變,偶像對于青少年來說從往常的一味仰視正在變為漸漸地相互了解和互動,這樣偶像與崇拜者之間的信任和崇拜者的忠誠度都會有所提高,因此在調查中發現有25%左右的同學明確表示自己不會喜新厭舊。
青少年媒介使用習慣的改變不僅僅只是選擇發生變化,當他們接觸世界了解世界的渠道改變之后,他們了解世界的方式和內涵也在發生改變。
網絡的影響力難以估量,尤其當它作用于心智還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時,產生的效用更是驚人。作為傳播者,更應該思考如何正確地利用網絡的優質資源傳播偶像的正能量,為做到青少年、傳播者、偶像三者共贏不斷努力。
注釋:
①郭慶光:《傳播學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4月第2版,第113頁。
②蔣海升等:《青少年網絡道德建構研究》,山東大學出版社,2011年9月第1版,第5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