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少峰
摘 要:初中數學與小學數學有著一定的區別,搞好中小學兩個不同階段的教學銜接問題,能夠幫助學生盡快轉換角色,順利完成思想和知識的過渡,盡快適應初中生活。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對于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過程中卻存在一些現實問題,需要教師靈活地予以處理,積極探究解決的對策,努力實現中小學數學教學的完美銜接。
關鍵詞:教學銜接;教學內容;學習習慣;教學方法
中小學數學教學是有著一定區別而又密切聯系的兩個階段,做好中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是我們初一教師面臨的重要任務,也是擺在我們面臨的一個難題。本文結合多年的實際教學,認真分析了當前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中存在的問題,探討了做好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的策略,不做拋磚之玉,權當奠基之石。
一、存在的問題
1.教學內容方面
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大都以直觀形象的形式出現,運算簡單且應用性不強,主要考查學生基本的運算和少量的算術應用題。而初一數學教學內容隨著代數式和證明的引入,相對來說變得更加抽象復雜,對邏輯推理要求更高,難度也大幅度提高。因此,做好教學內容的銜接是中小學數學銜接的重要問題。
2.學習方法方面
學習方法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小學階段重視運算結果,忽視方法指導,學生習慣聽從教師的安排,隨著初中學習內容的不斷拓展,常常會導致學生運算過程不夠完整規范,容易出現符號上的失誤,缺乏主動學習的習慣。因此,做好學習方法方面的銜接也是擺在我們數學教師面前的重要任務。
3.教學方法方面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小,自主學習能力差,所以在小學階段的教學過程中,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機會較少。而初中階段,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能力的提高,在教學中教師往往采取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教學形式,這也造成很多學生的不適應,因此,做好教學方法的銜接顯得尤為重要。
二、應對的策略
1.教學內容方面的銜接
小學數學與初中數學有著密切的聯系,可以說,初中數學教學內容是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的擴展和深化。作為初一數學教師要想做好中小學教學的銜接,必須對小學數學教學內容有著全面的把握,明確每一章節內容與小學數學內容的關系,學習新課時要注意聯系小學內容,在復習小學數學所學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新課學習,只有準確把握新舊知識的銜接點,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如在學習“單項式”一課時,教師要明確本章內容與小學學過的用字母表示數有著前后聯系,在教學時可以舉一些具體的實例,如用代數式表示:(1)已知一個數是a,另一個數是它的一半,另一個數是多少?(2)小花家離學校x公里,小明家到學校的距離是小花家離學校距離的2倍,小明家離學校多遠?(3)如果長方形的長為a厘米,寬為b厘米,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學生通過回顧小學所學的內容,很容易就表示出結果:(1)■a;(2)2x;(3)ab。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能熟練運用代數式表示數量關系。通過這種方式的學習,不但達到了中小學教學內容的銜接,而且使學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單項式的概念,掌握單項式的相關知識,避免了因小升初帶來的不適,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學習起來更加自然和容易。
2.學習習慣方法的銜接
學習習慣和方法是學習效果的重要影響因素,經過六年的小學學習,很多同學養成了一定的學習習慣,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例如,積極思考,敢于回答,注重積累,建立錯題集等。初一新生在新的環境,面對新的同學,都想好好表現自己,教師要抓住這一點,采取多種手段,鼓勵學生積極發言,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初中數學相對于小學來說內容比較深,做好學習習慣與方法的銜接尤為重要。如預習是小學和初中都強調的學習方法,但是小學生的預習與初中生的預習有著明顯的不同,由于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在預習時需要教師做好方法指導,制訂預習提綱和預習目標,這種預習不是一種自覺性的行為,而初中數學學習中的預習則是以自覺預習為主,因此,教師在預習方面一定要做好過渡和銜接,通過多種方法進行預習指導和訓練,使預習成為學生學習的一種本能。
3.教學方法的銜接
教學方法得當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教師要認真研究中小學數學教法上的差異,積極采取適當的方式,做好中小學教學方法的有機銜接,使學生在熟悉的學習環境中進行方法的掌握,提高學習效率。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實際問題是初一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方法的指導與銜接。如:在畢業典禮上,教師買了一筐蘋果分給全班的小朋友,如果每人分10個,在還差90個;如果每人分8個,也差8個。問全班共有多少人,這一筐蘋果共有多少個?對于這種應用題學生很熟悉,但是不習慣用方程的方法去解決,這時就需要教師做好方法的引導,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列算術式子來解決,學生很容易能得出:(90-8)÷(10-8)=82÷2=41(人),10×41-90=320(個)。然后再引導學生設有x個小朋友,則第一種分法可表示蘋果的個數為
(10x-90)個,第二種分法可表示蘋果的個數為(8x-8)個,因為這兩種都是表示蘋果的個數,所以,10x-90=8x-8,從而很容易得出x=41,那么10x-90=320(個)。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行比較,明確列方程解應用題要比算術式子容易理解得多,從而消除對應用題的恐懼感,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總之,做好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新課改的客觀要求。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要正確分析當前中小學數學銜接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究有效的解決策略,使中小學數學教學自然過渡,從而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趙文彬.中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探索與實踐[J].中學數學, 2014(24).
[2]李志軍.中小學銜接階段的數學教學[J].教育,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