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振華
體育課是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各年級的必修課程。通過體育可向學生傳授基本運動技能、知識,增強體質,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提高全民族素質奠定基礎。最近,國家又推出全民健身計劃,要求全體國民動起來參加有益健康的體育活動,以達到提高國民健康水平的目的。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如何注意教材各個環節之間的銜接,采用多種教法,上活每節體育課?放而不亂,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初中學生的興奮與抑制不均衡,興奮占優勢,活潑好動,注意力不易集中。根據學生這一特點,我在教學環節中都力求體現一個“活”字,使學生在每節體育課上都感到有新鮮的內容,對每個練習層次都覺得有使不完的勁。因此,如何上好體育課,將成為體育教師必須深入研究的課題。本文從我對體育的理解和教學經驗出發,就中學體育課的準備活動及有關問題進行探討。
一、了解體育課特點
體育課的準備活動應該體現本課內容的特點。眾所周知,無論從事何種體育項目,科學合理地安排準備活動都是非常必要
的,因為準備活動的效果將直接影響到教學和訓練的效果,如果人在相對安靜的狀態下沒有經過準備活動就進行激烈的體育運動,就會出現各種不適癥狀,如動作僵硬、不協調,不能發揮正常的運動水平,并且容易出現傷害事故。這種現象需運動一段時間才能減輕或消除,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生理惰性與人的生理活動能力規律。總是從相對安靜狀態過渡到預備工作狀態,再提高到較高水平,然后持續相當一段時間,又逐漸恢復到原有水平或低于原有水平的狀態。所以,準備活動首先是通過肌肉活動,克服各種組織器官特別是植物神經系統的機能活動惰性以及肌肉的粘滯性,從而縮短肌肉進入工作狀態的時間,及早發揮較好的運動水平和高水平的運動能力。然而,各個運動項目均有自身的運動特點,故準備活動也應有針對性地安排,體現出該項目的特征,使準備活動具有高
效性。
二、準備活動是全面的
任何一個體育項目都是全身參與的一種協調運動,沒有哪項體育運動只用一個器官就能夠完成,因此,要上好一堂體育課,它的準備活動必須全面考慮,合理安排,不僅要有針對性,而且要注重全面性。準備活動的安排要根據本課的任務、內容來合理選擇充分活動身體各部肌肉、關節的練習,在準備活動的編排上要遵循由局部到全身、熱運動量由小到大、運動部位由離心臟較遠自四肢逐漸轉為軀干和全身活動的原則,為順利地轉入課本的基本部分練習奠定基礎。
三、活動的內容不斷變化
在教學過程中發現,每次體育課的準備活動中,如果稍有變化或稍加入一些新內容,對提高準備活動的質量就會有影響。如果連續幾節課使用一套相同的準備活動動作,收到的效果就不是很理想。因為從運動生理學觀點而言,習慣性的、已經形成鞏固動力定型的動作,在完成練習時,中樞神經是較省力的,學生可以下意識地進行練習,這時中樞神經處于較低水平的興奮狀態。如初二年級的跳上成分腿屈體立撐—挺身跳下(橫箱),讓學生分組進行:先做從高處挺身跳下緩沖落地動作練習,從中體會“挺身”和“緩沖落地”的動作要領,再進行上板踏跳完成分腿挺身跳下緩沖落地動作練習,這樣由簡到繁,先分散再集中,由于練習層次合理,學生很容易就掌握了動作,克服了一些學生怕摔的畏懼心理。這樣的練習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分鐘,但對于學生建立正確的動作概念、提高動作質量、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發展個性等都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所以,若想讓他們集中注意力上好每一堂課,最好的辦法就是每堂課都有新的東西,每堂課都能對其神經系統產生新異刺激,這樣才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使之認真對待每堂課。但是,怎樣才能使準備活動新穎多樣化呢?我們可以利用視覺對運動事物的方向、幅度、形態變化的敏銳性等特點,通過變化原有的動作部位、先后順序,改變原有動作的幅度、強度節奏以及動作的路線等方法,在不改變動作的性質、程度和難度的情況下,對學生形成新異
刺激,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四、活動離不開音樂
在準備活動中配以節奏明快的音樂,不僅替代了枯燥呆板的
l、2、3、4的口令,而且能使學生從過去機械的形同木偶的廣播操中解脫出來,使練習過程活躍起來,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在聽覺上也是一種享受,讓學生在愉悅的樂曲欣賞中完成準備活動,何樂而不為。所以,音樂是準備活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這將會有效地提高準備活動的質量和效果。
五、應注意的問題
1.從學生的實際身體素質、接受能力出發,不可以強度太大或動作過繁,以免影響基本部分的學習或降低學習興趣。
2.準備部分占用的時間不可過長,以免影響基本部分的講解和練習,避免舍本逐末的現象發生。
3.要遵循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編排原則,做到內容和方法由易到難,動作速度和節奏由慢到快,動作連接及組合由簡到繁。
參考文獻:
[1]劉強.淺談體育課準備活動意義及安排[J].成才之路,2011(04).
[2]郝利玲.淺談如何提高準備活動的趣味性[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