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榮
在十幾年的語文教育生涯中,我對“語文教育”經歷了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理想的教育是:培養真正的人,讓每一個從自己手里培養出來的人幸福地度過一生。這就是教育應該追求的恒久性、終極性價值。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對語文教育也有了新的要求。語文教學不僅僅要傳授知識,而是把知識能力的提高同思想認識的提高融合在一起,更不能孤立地培養能力,因為它是人類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也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好其他科目的基礎學科。
語文的有效教育迫在眉睫,什么是語文的有效教學呢?凡是能促進學生發展,有效實現預期語文目標的教學活動,就是語文的有效教學。語文有效教學不能盲目進行,它不是顛覆性的革命,而是日積月累的點點滴滴的完善,更是教師一種責任心得所在。首先,我們應把握好方向性,有了發展方向,其他所有的一切才有價值和意義。其次,是“有限性”,我們對語文教學的認識總會有局限,自認為語文教學的“有效”客觀上總是“有限”的,事實上,“有效”不可能無限地提高下去,而是要在課堂生活的豐富性和發展性上下工夫。不能只求“效率”,更要注重終身可持續發展的“效益”,健康的“有效教學觀”就要統籌兼顧。
只要教師的“教”有時代的活水,教學生命才不會枯竭。我們語文的有效教學強調的不僅要育才,更要育魂,所以,“語文教學”應轉變為“語文有效教學”。首先,我們教師要有完整和持續的精神,但這不僅僅是教師單方面的完整和持續,而是師生共同合作的完整和持續,和諧的師生關系決定著課堂的效率和效果;其次,在語文課上要有一種“大語文”的觀念,也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將聽說讀寫四種能力視為學生的基本能力,并能熟練地運用到課外的生活文化中;第三,教學環節的完整性,它包括教師的備課、授課、檢測、講評,學生的預習、作業、等環節,各項之間要不斷循環,總體教學效果就不會差;最后,注意對教學方法的完整理解,“有效教學”最有價值的地方就是一切著眼于實際,使課堂教學不拘一格,辯證地看待各種教學方法,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如果說以前的教學是“無意插柳”的話,那今后我們就應“有心栽花”。語文的有效教學不僅是我們共同追求的道路,更是讓學生終生受益的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