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雪珂
“水嘗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生靈光。”從教幾十年,我深深地體悟到了育人之本沒有固定的模式,只有自己不斷地貼近學生、了解學生、相信學生、調動學生、發展學生,才能找到一條適合學生生活、做人、求知之路,讓他們一路開心、一路開竅、一路收獲。多年的教學中,我不知與學生相擊相撞、相談相論、相聽相聞多少次,正是這種相撞、相互激發、相互促進,才有了今天的教學相長。“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在師生相互的信任與理解中,開啟了生命永久的意義——發展。
那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學校正值給住宿生發放補助的時日。我同往常一樣,滿懷激情地給學生講課,可是不到十分鐘,門“吱嘎”一聲被推開,一位家長直呼他孩子的名字,叫去領補助了。我雖不滿家長的行為,但未流露于臉上,只是緩緩地關上了門,繼續講課,可不到兩分鐘,門又被推開,又有個學生被家長喊叫出去了,我情緒一下子降到了零點,面帶怒色,停了停,還是接著講課了,但講課語氣明顯多了幾分生硬,表情更是難看。此時的課堂談不上參與,談不上主動,更談不上精彩,學生更多的是一種惴惴不安,他們哪有心思聽課?名存實亡的課堂冷卻了我的燥熱,我也同樣心不在焉,心有旁騖。
正在此時,又來了兩位家長,站在窗外向教室里窺視著,我隨機應變,停下了講課,并打開門,很自然地問家長:“是叫孩子領補助嗎?那行,讓孩子去吧!”隨后我又對其他同學說,“凡是領補助的同學都下去領吧!”起初有些學生還不敢動,以為我說的是反話,我有面帶微笑催促道:“快去吧!不然,讓家長等久了!”“唰”那些學生都起身走出了教室,教室里出現了窸窸窣窣的聲音,也有竊竊私語的,我明白,他們在談論剛才之事。我趁機淡然地說:“怎么,你們對老師有意見嗎?不贊成老師這么做嗎?”班長一下子站起來說:“老師,你做得很好!是你讓我們明白了相互的尊重,明白了一種平等,和諧與理解,我們為你剛才態度的轉變而驕傲。我相信,這件事對每個同學教育很大,在今后的做事中,都會全方面考慮,都會以課堂為主,我的課堂我做主,不利于課堂的事,絕不會再犯再做!”教室里響起了掌聲,同學們也重復著剛才的那句話“我的課堂我做主”,我也順便板書在了黑板上,這時陸續有學生回到了教室,我指著那七個字,對同學們說“同學們,看到這七個字,結合今天的課堂,我想你們一定有許多想法,我希望你們能開誠布公地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無論長短,只要發自內心就好。”至此,學生心有所想,情有所動,融入剛才情景,自由表達。
這節課給我提供了很大的思考空間,當我聆聽完學生的表達與認識,我頓悟了,明白了,教師應以平等寬容的姿態對待學生,多了解他們的動態,了解他們的心思,處處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應明確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只有把學生的“情”與“愿”與教師的“寬”與“容”緊密結合,才可相互撞擊出最美最和諧的課堂之音。
教師是“傳道與授業”的統一體,因此,只有我們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我們的角色,拋開傳統的“師道尊嚴”,盡可能地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從內心感到一種存在的價值,感受到精神相遇的愉悅,感受心靈成長的幸福,就能真正實現生活、生存、生命、生態,真正譜奏出以人為本、讓課堂回歸生活的教學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