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萬宏
教育不是一方靜止的潭水,而應是一條涓涓流淌的清泉。一所學校是否有活力,是否有長足的發展,需要有一個源頭活水,這個活水應該是教改,只有不斷地改革創新,教育才有活力,學校才有發展。下面,就“一案三環六步”教學模式產生的背景、內容,實踐與推廣情況做一簡單的回顧和闡述。
2014年初,我在全校力主課改,鮮明地提出“三環五步”教學模式,拉開了課改大幕。通過宣傳,一部分教師開始嘗試采用“三環五步”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并逐步在全校推廣。經過一學期的實踐、探索和總結,不斷改進和完善,在此基礎上,又提出了“三環六步教學”模式,在全校推廣。
2015年初,在通過大量的聽課、評課等活動中,我又將“導學案”融入“三環六步教學”模式中,進一步提出了一種更新的教學模式,即“一案三環六步”教學模式。依據現代學習理論以及建立在現代學習理論基礎上的教學論和相應的教學設計原理,“一案三環六步”教學模式將課堂教學中教學目標、學科課型、教學策略這三個重要變量進行優化整合,并通過建立導學型課堂作為承載其整個操作體系,包括教學程序、實現條件、評價方式的一個重要平臺,總體目標是學生學會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實現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轉變,從而實現課堂效率的有效提升。
“一案”指導學案,教師在上課前,通過研究教材、分析學情后并以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為主的一份“教案”,其主要內容包括:明確具體的學習目標,清晰的學習過程,針對性強的當堂訓練測試題以及學生及時總結的學習后記。教師通過正確運用導學案,引導學生在“發現知識”中學習知識,在“發現知識”中使創造性思維和創造能力的培養落到實處。
“三環六步”的主要內容:“三環”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的三個基本環節,即“導、學、練”。“導”即引導之意。教師教的本質不在于教而在于導,導的特點是含而不露,是方法和思維的引導,是價值觀取向的引導,教師通過“導趣”“導思”“導疑”“導創”等方式,牽引學生思維,完成學習目標,實現高效課堂。“學”即學習之意,有主動和被動之分。而“三環”中的“學”,則指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自主探究等學習方式,完成學習任務。“學”是為了更好地“用”,而“用”的過程又是為了鞏固所學知識。學生要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挖掘創新潛能,必須通過“練”來實現,離開了“練”,一是學生對知識無法掌握和運用,二是教師無法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情況,課堂實效性也就無從談起。“導、學、練”三環節之間,是相互關聯、相互依托、相互作用的一個整體,只有把握好和利用好這三個環節,課堂教學才有望實現高效。“六步”指教師在“三環節”的基礎上,按照“預習檢測—合作交流—探討展示—質疑問難—精講解惑—當堂訓練”六個步驟來組織實施課堂
教學。
“一案三環六步”教學模式,各環節之間相互支撐,互為表里,相輔相成,環環相扣,渾然一體,要在學習中感知,在運用中感悟,在實踐中提升。
“一案三環六步”教學模式是在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并對兄弟學校的課改經驗加以借鑒、整合,發展出來適合本校特點的教學模式。它是否有效,需要教師的認同和學生的認可。
為了用好“一案三環六步”教學模式,進一步把課改思想和理念落實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課改的要點是改變教師主宰課堂,學生被動學習的傳統教學模式,其關鍵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怎樣才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需要有一套教學模式做支撐、
做載體,否則,這個最關鍵的教改理念也會變成空中樓閣。“一案三環六步”教學模式,就是牢牢把握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一關鍵。這是讓教師認同和積極實踐的根本原因,它不高深,但有約束,就是離不開學生的活動,每一步有任務、有規則。
對學生來講,也由被動的聽課變成主動地“學”課。一字之差,卻有天壤之別。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生的活動成為課堂的主要內容。這樣的課堂,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才能被不斷地激發,“一案三環六步”教學模式,被學生接納是自然而然的事了。作為學校管理者,就是要強化大家認同了的東西,并且把它變成一種自覺行動。推行“一案三環六步”教學模式以來,我們緊緊圍繞“一案三環六步”教學模式進行多種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動,并且對教師的課堂進行跟蹤管理,組織各種類型的聽評課活動,即“示范課”“公開課”“匯報課”“推門課”和“優質課”。通過“五課”活動使全校教師在運用新的教學模式中得到進一步磨合,使教學水平得到較大的提升。
經過一年多的不斷探索和實踐,我們課改的主要目標之一,實現高效課堂已初見成效,廣大教師正以十足的信心、百倍的努力,把“一案三環六步”教學模式用到最佳,成為促進學校發展最主要的推動力之一,讓教改的活水長流長清。
參考文獻:
[1]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2002-04.
[2]曹繼蒼.“三環六步”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索[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