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青
《新學校,新同學》是學生進入初中后上的第一節思想品德課,這堂課沒有什么難度,也沒有什么考點,但對剛剛進入初中的“小中學生”來說卻是意義重大。因為教師要通過這第一節課讓學生大致了解思品課,甚至喜歡上這門課,了解初中學習的變化并認識到適應新環境的重要性,而初一新生只有盡快調整好自身狀態,完成身份的轉變,才能快速融入新集體,適應初中學習生活的新節奏。當然這所有的工作并不是區區一堂45分鐘的課就可以解決的,更多的工作需要在課后循序漸進地完成。但“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開學第一課給我們打開了新學期的篇章,為教師提供了第一次與學生面對面交流的平臺,所以教師一定要好好把握這個機會,上好開學第一課。
一、課前準備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要上好開學第一課,教師需要做充分的準備。
1.課的準備
開學第一課既然是“課”,教師就要認真備課,組織教學。《新學校,新同學》這一課主要包括三目:“初中生活新體驗”“珍視新友誼”“與新朋友結伴成長”。內容簡單、缺乏新意,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重構教材,針對新生具體情況調整教學內容,而不是生搬硬套。例如,教材中有一個環節是學生向新同學做自我介紹,活動目的在于讓學生快速熟悉新的人際關系。但在實際操作中如果真的任由每一個學生來介紹自己,一是時間難以把握,二是活動單一枯燥,遇到口語表達能力弱的同學還可能達不到預期教學效果。三是其他任課老師可能已經做過類似活動,為避免重復,我們可以采用自制名片的方式,把學生熟悉彼此的過程留在課下,既解決了時間問題,也達到了教學目的。
2.人的準備
人的準備包括兩方面:教師的準備和學生的準備。
(1)教師的準備。學生是很主觀的,要讓學生喜歡一門課,首先要讓學生喜歡教這門課的老師。怎樣得到學生的喜歡呢?第一印象就很重要了。干凈整潔的形象自不必說,這是為人師表最起碼的禮貌,更重要的是向學生展現教師的人格魅力,或溫柔、或幽默、或親切,用風趣的語言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為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做好鋪墊。
(2)學生的準備。所謂學生的準備,并不是由學生來做,而是由教師提前對授課班級學生的情況做一定了解,為“課的準備”打下基礎。初一新生剛進入新身份的轉換,他們對環境的改變既新奇又忐忑。教師應該提前了解和分析學生在新學期開始時的心理狀態和心理需求,做到有的放矢,充分利用學生對新事物的好奇,精心設計教案,用適合學生的教學策略保持學生對課程的新鮮感,從而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克服焦慮,讓學生喜歡上思品課。
二、新課進行
《新學校,新同學》作為開學第一課,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點很少,關鍵是要在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對新的學校和班級產生一定的歸屬感和主人翁意識,幫助學生盡快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以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學習生活。如何引導呢?這就需要教師開展以下工作:
1.用精彩的自我介紹吸引學生
《紅樓夢》中王熙鳳的“先聲奪人”就是這個道理。對開學第一課,學生內心是很期待的,這種期待與其說是對課的期待,不如說是對任課老師的期待,老師的相貌、性別、年齡、性格等都讓學生充滿好奇。所以,得體的著裝、親和的態度、端莊的舉止無疑是初次印象的加分項。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根據個人風格簡潔介紹自己的姓名和經歷以及思品課的學科特點,充分利用學生對老師、對學科的好奇心,打造一個精彩的出場。
2.和學生一起開始新課的學習
如果說開場介紹是教師的獨角戲,接下來的新課學習就是一場沒有排練的對手戲了。在教師精彩出場的鋪墊下,課堂氣氛會變得融洽、和諧,學生也會由拘謹變得輕松,甚至開始有互動的欲望。此時教師可趁熱打鐵,以談話的形式切入,與學生交流初中生活的新體驗,再將這些體驗一一歸納在黑板上,幫助學生總結已經出現或將會出現在學習、生活中的問題與困難,再與學生一同探討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受個人思維和經驗的限制,學生對問題的挖掘可能不夠深入,還可能出現答案簡單、重復,探討的解決方法不夠具體、有效等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在“課的準備”過程中做好教學預設工作,認真設計問題,精確提問、有效提問,注重問題的層次性,幫助學生發散思維。“想辦法”“找辦法”也是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考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會得到初步提升,所以教師切不可越俎代庖代替學生解答。而授課中我們探討出的各類方法,也絕不能止于課堂,要讓這些方法在實際生活中實實在在地發揮作用,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困難。驗證方法可行性的最佳途徑就是實踐。
綜上所述,《新學校,新同學》是思想品德課中非常重要的一課,它的重要不在于它的知識性,而在于它的功能性。上好這一課可以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由小學時的松散狀態很好地過渡到緊張活潑的中學學習生活中去,完成心態的轉換。而能否快速調整適應中學的學習節奏,關系到他們今后初中三年的學習生活能否順利開展。所以,教師對新生一定要做到“三心”,耐心引導、熱心幫助、愛心關懷。教師自身也要進一步了解并盡快熟悉自己的學生,注意在動態中把握學生、引導學生,適應學生的需要。
參考文獻:
齊天智.如何上好第一堂課[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