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寶瑞
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民和鎮五里初級中學
初中文言文自主閱讀模式探索
姜寶瑞
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民和鎮五里初級中學
初中文言文自主閱讀策略主要通過“自讀自疑——互問自答——自譯自品”的模式,充分體現了學生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在“自主閱讀”課堂中,教師要改變教學策略,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等認知活動凸現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文言文;自主;閱讀;模式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由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教師首先針對學習內容的特點,給予學生相應的學習方法的指導。它可以放在語段學習的前面,也可以放在單元知識里集中講解。這一環節,就是學生初步接觸課文,旨在掃清語音、句讀障礙。可采用“錄音帶(或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正音——讀課文——教師糾正語調、句段——學生順讀課文——學生提出疑問——學生進行效果檢測”的教學流程。接下來學生以個人為單位,充分利用工具書和課下的注釋自我閱讀,自我解決力所能及的字詞句的問題,疏通文意,概述全段或全文的大意。在此階段,禁止學生相互討論交流,以此培養個人自主閱讀的能力。這一步的主要教學目的:一是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通過對學生學法的指導,特別是就文段中有別于現代漢語的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特殊句法等文言文語言特點,給予閱讀解析方法上的強調、提示,幫助學生掃除語言障礙。例如,在教文言文《愚公移山》時教師就這一環節在學生活動方面分三步來設計教學流程:第一步,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第二步,因為是一篇文言文,雖比較淺顯,但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無論是在疏通文意上還是在文章內容的理解上肯定存在某些障礙,所以教師讓學生用圈點批注的方法把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自己不懂的詞語或句子作標注以備討論;就文章的內容和寫法自己有什么困惑的地方可以設計成問題的形式提出來,同樣把問題寫在課堂筆記本上。第三步,四人一個小組就剛才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先解決一部分問題,小組長記錄下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還未能解決的問題,也可提出新的疑問,以便在全班集體討論。教師活動方面:在學生自讀文本時教師要積極關注學生的自讀情況,引導他們養成圈點批注的良好習慣,了解學生自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調整后面的教學環節。
在“自讀自疑”的基礎上,學生前后左右開始就“自疑”的問題彼此提問,相互解答。這是一個學生自覺的互動合作的過程。它以“自讀自疑”為基礎,又對“自讀自疑”起著強化補充深化的作用。對學生之間互動交流的內容,教師不發表任何看法,只發揮組織作用,以激發學生人人有“問”、人人有“答”的欲望,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這一步的主要教學目的:一是培養自覺質疑的習慣。教師串講模式中的問答,大都是老師問學生答。老師的問是提前預設的,學生的答是受教師提問限制的,所以“問”未必真是學生的疑問。在“自讀自疑”基礎上的“互問自答”,是學生彼此之間根據自己閱讀的感受和疑問進行的自覺的無遮攔的問答,它是一種真實、有效的問答。這有利于學生“養成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增強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二是提升集體思維的品質。互問互答,是以全班學生共同參與為基礎,合作思維、共同解決疑難的過程,因而也是培養合作精神和集體思維的過程。三是培養學生正確批評與自我反省的意識,學習批評方法。相互質疑問答是一個相互批評指正的過程,它不但能使學生樹立科學的批評意識,學會恰當適宜的批評方法,而且有利于心理承受能力的培養。學生根據對方的解答,校對自己在自讀自疑中的理解,調整自己的認識思路,使思維品質不斷得到完善。久而久之,學生閱讀文言文時質疑提問的習慣就培養起來了。
“自譯自品”就是學生根據課文注釋自讀、自譯課文,讀譯結合。旨在讓學生在讀懂課文注釋的基礎上了解課文大意。可采用學生個人自譯自品、小組內讀譯聽評的形式。這一步驟只要求學生了解課文大意,不要求學生作機械的文白對照,否則又落入了傳統的文言演繹白話的費時費力的窠臼。讓學生自己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對課文進行分析、品味、賞析。教師要對課文中有關作家作品、文體特征、創作背景等內容作簡單的介紹。然后讓學生談談對課文層次、情節、人物、筆法的理解。還可讓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的基礎上由一小組主講人談出理解。如“品味鑒賞語言”這一環節意在讓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和鑒賞能力。具體做法如下:
(1)誦讀課文的精彩語段,一篇文章,總有它的亮點,往往有一些公認的精彩段落。對于這些段落,要讓學生反復朗讀,直到熟讀成誦。在朗讀中,要指導學生讀出語氣語調,讀出抑揚頓挫,讀出感情色彩,朗讀的方式也可以多種多樣。
(2)抓住關鍵詞語品味欣賞。在描寫寫景的文章中,抓住能體現景物特點的詞語,體會作者用語的妙處,領會文中抒發的思想感情。
(3)體味語言的深層含義。有些詞句含義豐富而深刻,抓住這些語句,能引導學生作更深層次的思考,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去品味其豐富的含義,從而理解文章的主旨。
“自主閱讀”教學充分體現了學生主體性,但如何做到課堂活而不亂、大而不散,這還需要教師充分發揮主導性。要求教師設計合理、調控有度、點撥到位。在“自主閱讀”課堂中,教師要改變教學策略,由以講析解譯為主轉變到以藝術設計、藝術調控、藝術點撥為主。以上自主閱讀策略不僅是古詩文閱讀教學的新型課堂模式,而且可作為學生課外閱讀古詩文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臻于更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