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暉
古往今來,教師被喻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人類文明的建設者和傳播者,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這些都從不同角度說明了教師職業崇高和偉大。要當好一名合格的教師,不但要具備過硬的業務素質,而且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尤其小學教師的工作對象是接受初期階段教育的兒童,他們的向師性、可塑性很大;給他們的人生道路鋪墊堅實的基石,使其健康成長,全面發展,每個教師責無旁貸。教師只有不斷加強自身修養,才能為學生奠基美好的人生,擔當起祖國教育事業的重任。
一、加強業務修養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
時代在變化,教育在發展,當前這個知識日新月異的時代,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新時代教師的教育思想要與時俱進,教法要不斷創新,必須不斷提高業務素質。這就要求教師鉆研教育教學理論,用理論來指導實踐工作,從而提高業務能力。時刻關注教育信息,教育動態,開闊視野,不斷洗腦,充電,給自己輸入新鮮的血液,力求成為新型的人民教師。在學校這個小圈子中,有的教師不但不主動參與教研活動,不讀書,不看報,而且不思進取;不注重收集教學信息,致使思想僵化,觀念滯后,不僅影響了教師業務素質的提高,而且還影響了教學績效。
反思能力的養成是確保教師不斷學習,不斷提高的最基本的條件。教師在個人反省過程中,才能尋找工作差距,發現個人缺點,總結教學經驗,從而拓寬視野,激發不斷追求超越的動機。在我們教師中,一些教師只所以教育教學能力難以提高,主要原因是缺少反思。他們對工作確實盡力了,但效果不佳,究其原因是缺少反思,常把問題看在學生身上。沒有認真思考:學生為什么不喜歡自己所教的學科,為什么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成績為什么不能提高?僅僅是因為學生太淘氣,太笨,家長不能很好地配合嗎?教師沒有責任嗎?
小學教育雖然是學生受教育的初期階段,但同樣需要教師使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需要教師具有嫻熟的教學技巧,掌握現代化教學技術,需要教師具有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前提是要求教師廣泛地學習科學知識,無論講什么課,多角度去思考,多方面舉例、論證,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求教師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與意識,保持開放心態,將學校視為自己學習場所,通過工作與學習的結合,不斷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研究,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重新組合,解決自身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從而提高業務素質。
二、不斷提高職業道德素養可使教師人格更具魅力
既然選擇了教師職業,就應該愛崗敬業,具有奉獻精神。愛崗敬業,是教師最基本的職業道德。奉獻精神是教師一種崇高的教師境界。教師不但要立足本職崗位,認真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培養學生全面發展,而且要在自己的崗位上播撒愛心,講究職業良心,用自己高度的自覺性、責任感、榮譽心、上進心來激勵和約束自己,在工作中精心施教。我們一些教師,隨意備課、上課、批改作業應付了事,隨意遲到早退,中途離開課堂,課堂上打手機;把自己的情緒帶到工作中,隨意發牢騷,說怪話,這不但影響自身威信,影響教學效果,甚至影響學生對人生的態度。有的教師多干一點工作生怕領導沒看見,事事想到報酬,談何愛崗敬業和奉獻精神。
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是教師高尚道德情操的體現。關心、愛護全體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所在。師生關系的和諧性,直接關系到教育過程的進展和成效。教師的工作對象是學生,如果對學生沒有愛心,師生關系不協調,試想教育教學工作該如何開展?這樣的工作有什么意義呢?因此,教師必須了解、理解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地對待學生,嚴格要求學生,做到不遷就、不偏袒、不放任自流,不隨意給學生下定義。多層面調整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教學手段,用發展的眼光看學生。
團結協作,是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之一。教師勞動雖有獨立完成的個體特點,但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又必須圍繞教育目標規定的培養人的整體性要求進行。這就需要各部門,各學科,各年級的任課教師上下配合,各方協作,共同努力。任何一位教師都不可能單獨完成教育目標規定的培養人的全過程,只有團結協作才能完成全面培養人的教育工作。教師作為集體中的一員,學校的興衰榮辱與每個教師的工作、學習、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每個教師要識大體,顧大局,個人利益應該服從學校利益;尊重學校領導,與領導關系和諧,嚴格遵守學校規章制度;任課教師之間相互體諒,互相幫助,寬容忍讓。為一些工作瑣事斤斤計較,別人有成績時嫉妒,挖苦,諷刺,在別人背后搬弄是非,說長道短,任意擴大別人身上的缺點,對學校制度及領導不屑一顧,如此等等,都與教師職業道德相悖。在團體中,老教師要為年輕教師做好表率,像對待自己的晚輩一樣去關懷他們;擺老資格,妄自尊大有損自己在年輕教師中的形象。同樣年輕教師只有尊敬年長教師,虛心向他們學習教育教學經驗,才能有助于自己的專業成長。
為人師表是職業道德的關鍵所在。小學生向師性特別強,這就要求教師事事做好學生的榜樣,時時注意表情、神態、服飾、言談、舉止,用自己的精神風貌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在學生面前態度冷漠,舉止粗俗,不修邊幅,邋遢古板,或者過于妖艷,透、露,這些都很難體現教師高雅的儀表風度和精神狀態、生活情趣,同時在美的追求方面對學生造成不良影響。
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是我國傳統的教師道德規范。如我國教育家孔子所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而不行,不正身,如何正人”;它強調教師在培養人的時候,必須先造就自己是一個人,一個值得學生學習的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只有具備過硬的專業本領,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才不愧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才能真正體現“人類文明的建設者,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的價值。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