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立波
政治小論文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政治理論觀點,結合當前的社會實際或根據自己實踐經驗,來解決社會實際問題、思想問題、生活困惑,通過融理論和實際于一體,得到新的認識、新的觀點。政治小論文與時政相結合的特點有利于學生關注時事,感受時代的脈搏,養成關注時事、關心社會的好習慣。同時又在分析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綜合運用課本的基本原理,有利于促進學生道德品質、健康心理、法律意識和公民意識的發展,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供有效的幫助。
初中生思品小論文寫作教學中常見的問題:不愿寫;老虎啃天,無處下口,不會選題;不會理論聯系實際。
對以上問題,在小論文寫作過程中,我們采取以下措施,收效很大。
一、利用新聞播報,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構建思想品德理論與社會現實的連結點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綜合性要求教師引領學生關注生活實際、社會熱點問題及重大的國際時事。開展新聞播報,是思想品德課程與社會生活結合的重要途徑之一。思想品德課的“新聞播報”在每堂課的前5—7分鐘進行。由學生自主選擇素材并加以評論。課堂上討論發言,課下整理成文,字數在300字左右。由于初中學生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和分析技巧,我們備課組要求學生評論時結合所學的知識,進行多角度分析。如新聞中涉及的事件,既可從道德、法律角度分析,也可以從其對自己、他人、社會、國家產生的積極和消極影響來分析,既可以倡導個人應怎么應對,也可以為國家與社會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例如,周永康一審被判處無期徒刑的新聞在課堂中播報以后,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學生們的發言可謂一針見血,分別從周永康違法犯罪的主客觀原因、我國法律的本質、社會主義法制的基本要求、法律監督、自覺抵制不良誘惑、提高法律意識樹立法制觀念等角度進行了分析。這樣的分析,既活化了課本知識,鍛煉了思維,促進了表達,又教育了學生,達成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在選擇新聞素材時,在尊重學生主體性的同時,教師有意識地指導學生特別注意和課本知識有聯系的新聞線索。比如對八年級而言,應重點選擇環境污染與整治、食品安全,新交通法律法規的頒布實施等新聞題材。對于九年級而言,新聞選擇要側重于國家大事,選擇關于國家安全、國家重大政策、外交合作、經濟發展、精神文明等方面的新聞。
總而言之,新聞播報的開展,不僅能做到情感態度、知識與能力的統一,而且能夠促進學生在播報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在感悟中交流,在交流中前進。
二、指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溝通課內外聯系,為學生寫作小論文提供豐富的素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社會實踐活動如果能夠得到教師的有效指導,在提升實踐活動的育人功能的同時,對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大有裨益。
所謂教師有效的指導,是說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有益的活動主題,指導學生把社會熱點與自身愛好結合起來,確定自己參加的活動主題。要讓學生明確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目的是要獲得積極的體驗和豐富的經驗,提升資料搜集、整理和運用的能力,發展利用原有知識進行創新的能力,形成科學的態度和適應社會的意識,培養獨立思考和團隊協作精神,養成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常言道,功夫在詩外。要真正地提高學生的思品小論文的寫作水平還應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強化學生的體驗。學生是社會實踐活動的主體,要發揮學生在課題選擇、制定計劃、擬定方案、調查訪問、撰寫報告、組織答辯、總結展示等活動中的主體作用,從而提升其社會實踐能力、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創新能力。道德學習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體驗。有體驗才能有收獲,有收獲才能有成長,有成長才能有表達。
例如,在指導學生魯人版八年級下冊“與大自然和諧相處”這一單元之后,我們思品備課組布置了課外作業——調查與實踐活動,完成調查報告《洋河水的污染與思考》。
活動之前,利用課外活動時間,組織學生詳細討論了這次活動的目的、具體要求、注意事項。由于準備充分,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以發揮,此次活動取得圓滿成功。學生此次活動的調查報告參加小論文評選,獲得地區級二等獎。在活動中,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教會學生不僅要用自己的腦子去思考,而且要用眼睛去觀察,用雙手去操作,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學生觸及大量的社會問題,既有利于培養學生關心社會熱點問題的責任感,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與寫作水平。
近幾年來,我們思品備課組還組織學生參加了模擬法庭、家庭調查、愛護環境、幫父母做家務、走進社區、為采摘節做貢獻等一系列社會實踐活動。活動之后,讓學生把觀察與感悟寫成小論文。目前,這一做法已經成為我校的辦學特色。我們組織學生撰寫的小論文也多次獲獎。
三、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引導學生走出政治小論文寫作的誤區
教師要精心指導學生選題。假如論題太大,結果必然是泛泛而談,說理空洞缺乏說服力。所以選題必須要“小”,這意味著選題的角度要“小”,或從“小”現象切入來講“大”道理。例如,指導學生撰寫有關霧霾方面的小論文,從表面上看,這是講一個小的問題——霧霾,但要引導學生以小見大,從霧霾中挖掘出大的問題——環境問題的嚴重性。
要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深化課本理論。有的人認為政治這個科目很枯燥,解決這個問題,最佳的方法就是把政治理論生活化,寫作政治小論文也是如此。例如,有的學生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資源問題、環境問題、消費者權益、社會公平等社會熱點很關注。對于這些問題該如何寫呢?對于一個初中學生來說,從理論上講如何實現社會公平,結果只會出現文章的理論不夠嚴密,說理又脫離實際的情況。但是,教師如果能引導學生善于觀察生活,如從農村保險制度不斷優化、農村道路硬化、學校建起新校舍等身邊的現象入手,展開討論民生問題、公平問題,就能使小論文既做到以小見大,又能使小論文立刻注入生活的活力。
反復修改,逐步引導學生把握政治小論文的文體特點。文不厭改,政治小論文修改的過程也就是學生思想覺悟和寫作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修改時,既要有教師的悉心閱讀與指點,又要有學生的互相批改與討論,既要有優秀小論文的鑒賞,又要對出現的問題集中點評,既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又要指導學生批改的方法與角度。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