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東
上月在泰國清邁舉行的第五十六屆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上,俄羅斯選手鎩羽而歸,無一枚金牌入賬,只取得6枚銀牌,排名第八。而美國隊表現出色,時隔21年后再度奪冠。
國際奧數是各國中學生數學水平的最高角逐,也可以說是各國基礎數學教育實力的比拼。對于本次成績,俄羅斯有關人士難以接受,因為自蘇聯時代起就表現不俗的他們,曾取得16次冠軍。成績公布后,俄羅斯《專家》周刊憤怒地表示:“這一結果對數學教育領域成績輝煌的俄羅斯而言是個恥辱,如同在德國慕尼黑飯館門上貼了‘沒有啤酒字條一樣。”
俄羅斯屬于傳統的數學強國,可謂大師輩出。19世紀俄國數學家羅巴切夫斯基,突破傳統思維束縛,創立了新的幾何體系——非歐幾里得幾何學,即羅氏幾何,這不僅是數學學科的巨大進步,它對現代物理學、天文學以及人類時空觀念的變革都產生了深遠影響。蘇聯解體后,雖然不少俄羅斯數學家移民或改行,人才出現流失斷層,但是仍保持了相當高的行業水準,屢有俄羅斯青年科學家獲得數學界最高獎項菲爾茲獎。
從對國際奧數發展貢獻而言,俄羅斯亦出力不少。俄羅斯一直都有比較完善的培養奧數選手機制,很多國家都有所借鑒。有人說本屆比賽是奧數史上題目最難的一屆,俄羅斯的失利顯然并不源于此:美國得了5枚金牌,中國4枚,韓國與朝鮮各得3枚。
關于俄羅斯失利的原因有很多分析。有人說是因為俄羅斯整體教育水平下降了。曾經擔任俄羅斯奧數代表團團長的數學教師阿加漢諾夫就如此認為。他認為蘇聯時期學校教育的傳統已被逐漸破壞、師資水平下降,因而導致俄羅斯奧數成績逐步下滑。也有人將此歸咎于國家統一考試的出現,應試教育會影響學生的數學成績。
不過話說回來,一次失利帶來的各種闡釋,未免解讀過度。雖然表現欠佳,但俄羅斯隊員每人均有銀牌在手。奧數競賽不僅是智力的比拼,而且也包含心理意志等諸多方面的較量。更重要的是,正像奧數競賽主席史密斯博士表示的:“取得奧數比賽的勝利,獲得獎牌自然是美事一樁。然而我并不認為這是終極目標。”他認為,學習奧數的真諦在于增強人們享受數學之美的意識。
用心觀察,數學之美無處不在。當前熱門的圖像處理、語音識別、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都是以數學為基礎的。
對于一個國家而言,持之以恒重視包括數學在內的基礎科學,有助于夯實長遠發展的基礎。很多世界強國都是數學強國。放眼英國、法國、德國乃至俄羅斯與美國的歷史軌跡,都能看到強盛與重視數學等基礎科學相關的眾多范例。從這個意義上講,俄羅斯人大言奧數比賽“失利之恥”,也大有可以理解之處了。(摘自《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