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丹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探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培養發散性思維的重要條件。興趣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了強有力的推動力。它可以充分發揮智力的作用,使其感知力敏銳、思維活動、想象豐富,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有不少教師在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時都談到,只要是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哪怕是難度再大,他們也都愿意去主動學習,在課堂上善于思維,表現積極。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想辦法激發學生興趣。
一、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重視師生交流,創設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學是一種雙邊活動過程,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活動。學生只有在一種充分交流的民主的氛圍中,才能懷著濃厚的興趣去學習,帶著好奇心去研究。因此,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在教學中重視加強與學生間的交流,了解學生,熱愛學生,和學生溝通感情,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性和積極性,創造和諧的教學意境。一個具有高度責任感、高超教學技巧和熱愛學生的教師往往能贏得學生的尊重和喜愛,而融洽的師生關系又能進一步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人需要關懷需要愛,人需要得到別人的尊重和信任。師生之間也一樣。中學生情感豐富,教師在教學中要懂得以情感人,特別是“差生”更需要教師的關懷、愛護。
教師在教學中,要借用表情、眼神、嗓音等非語言形式,讓學生感受到信任和友愛。每個學生都有追求上進的愿望,但學生間總存在著個體差異,教師要主動了解他們的學習、興趣、愛好等,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如在提問、練習中,可根據學生的能力差異分層設計,讓不同的學生都學有所得,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以此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濃濃的師愛,充分的理解和信任,在這種和諧的教學氛圍中,學生在情感上容易與教師產生共鳴,將大大激發他們奮發向上的求知欲。
二、教師要構建創造性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興趣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交際工具,需要教師使用各種方法和手段來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當代教學論一致認為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所組成的教育活動”,就英語而言,“教學的實質是交際”,聽說讀寫四種技能是語言教學特別是外語教學的專利。在現實生活中多數人際交流是聽說交流,而傳統教學模式培養出的學生都是“聾子”“啞巴”。
從全盤考慮英語教學的角度來看,聽說交際能力的提高勢必為讀寫創造條件。因此聽說交際活動應作為外語教學突破口。有的人認為學生開口就算交際,在課堂中要求學生背詞組,背對話,背課文就算交際。顯然不是。
課堂內聽說訓練分為語言能力訓練和交際能力訓練,前者重掌握語言,后者重運用,要學生有真正意義上的交際和交際能力提高是創新教育一大目的。
在英語教學中采用情景交際法有助于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如在剛剛開始上課或下課閃,使用情景交際性游戲,調動學生的內在潛力和積極性,讓學生興奮起來,并讓他們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備課時教師要精心準備,周密組織,那么效果會錦上添花。
三、教師要為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增強學習信心,提高學生興趣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即使是一個小小的成功,也會增強人的自信心和熱情,激勵人們去追逐更高的目標。同樣,學生對學習總是抱有一定的成功期望。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要把給予學習者取得成功的歡樂看作是教育工作的頭一條金科玉律。”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不同類型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給他們展示自己,表現自己的機會,達到要求時給予肯定和贊揚,并不斷鼓勵他們,要讓學生經常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四、指導學生學習方法,激發學生興趣
心理學的研究和教學實踐表明:采用生動的,適合學生心理發展水平的教學方式,可以成功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多用英語組織教學,開辟英語語言環境,再配以大量的感性材料和電化教學手段,多給學生提供英語對話、表演、朗讀的機會和時間,使學生在語境中學好英語,始終保持濃厚興趣。例如,教師可以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每節一講。教師可在每一節課的開始或結束前,請一名同學用英語講一個小幽默笑話、小故事等。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英語口語、聽力,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心理素質。在很大程度上,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英語的興趣。
2.每日一積累。教師可結合教材內容中的重點、難點,給學生布置“每人每天五句漂亮英語”的任務。剛開始由教師根據當天所學內容提煉“五個具有一定鼓動性的地道的英語句子”,要求學生熟讀,一直達到脫口而出的地步,并且創造機會讓他們都炫耀炫耀他們的漂亮英語,地道的英語句子。經過一段時間的引導以后,開始逐漸地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地道的英語句子。這一任務的經常性,使學生慢慢地形成了作讀書筆記的習慣。幾乎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句子財富"。有時,他們甚至會因為報刊雜志上的某個精彩句子而興奮不已;有時,他們甚至會一天找十幾句漂亮英語,弄得我經常求他們允許我“盜版”。
3.每日一句佳句。每人每天準備一句諺語或名人名言,結組交流。各小組每天評一個最佳諺語或名人名言,在課前寫在黑板上供大家欣賞。
4.每周一篇好文。教師可引導、指導學生每周閱讀欣賞一篇好文章,從中汲取精華為我所用,并把它融會貫通,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生在研讀這類文章時,不僅提煉出其中的精華消化吸收,而且漸漸地體會到“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感覺。
5.每周一首好歌。教師可充分利用錄音機、電腦等電化教育學段,教會學生了許多英文歌曲,如:Yesterday Once More;Say You Say Me;Old Black Joe;The Red River Valley;Whatever Will Be Will Be;My Heart Will Go On and On等。
6.每月一本好書。每月讀一本英文故事書。要求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英語水平選讀至少一本英語故事書。很多世界名著的簡寫本都成了學生的心愛之書,如:A Tale of Two Cities; One Million-pound Note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 Robin Hood; Stories by William Shakespeare Treasure Island; Tom Sawyer; Jane Eyre; Oliver Twist等。
這些做法,可以培養學生自信心,使學對英語學習產生成功的喜悅感,使學生感受到知識增長的喜悅,促使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進一步加深,真正學到知識,提高能力。
此外,教師還可以采用多種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興趣,比如恰當運用多媒體等,還可開展豐富多樣的課外活動來培養學生更廣泛的英語興趣等,總之,在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本,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能力,促進他們健康地成長。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