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貴
【關鍵詞】 學生;人身傷害;原因;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 G6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20—0023—01
學校是人群密集的場所,也是安全隱患比較大的地方。為此,學校應特別注重學生的安全教育,嚴防對學生的傷害,全面分析學校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和類型,采取有效措施,有針對性地預防和應對學生傷害事故的發生。
一、學生傷害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
1. 教學設備及學校生活設施存在安全隱患造成的傷害事故。學校的教學、生活設施包括學校的樓房、墻體、運動器械、實驗器材、道路、場地、電力、消防設備等設施。如果以上設施存在安全隱患,極易引發人身傷害事故。
?2. 因意外事故、突發性疾病、嚴重疾病引發的人身傷害事故。如,由于學生自身的健康原因及異常心理狀態等健康方面的特殊情況造成的學生傷害,這類事故在學生傷害事故中占有極大的比重。
3. 因教師體罰學生造成的人身傷害事故。教師或學校員工在教學或管理工作以外與學生發生沖突,直接實施侵害行為,造成的學生人身傷害。
4. 自然因素及不可抗力造成的人身傷害事故。如,地震、洪水、泥石流、山體塌方、臺風、海嘯、冰雹等自然災害引發的學生傷害事故,其中也包括其他不含人為因素的意外傷害事件。
5. 由各種突發性偶然性事件或其他侵害事件引發的學生傷害事故。
二、學生傷害事故的預防與應對措施
?1. 從思想上增強教師的法律意識和保護學生的安全意識。學校應長期對師生開展法制教育、紀律教育和安全教育。通過各種形式開展廣泛宣傳,使教師清楚地認識到傷害事故的嚴重性及防范的重要性。號召廣大師生、家長重視安全,嚴防事故的發生,樹立時刻注意保護未成年學生安全的習慣。
2. 學校應注重校舍、場地、其他教育教學設施和生活設施的質量安全。通過增加教育投入的方式,改善學校設備和辦學環境,建立相應的安全保障制度,對相應房舍、體育器材、學生活動場所進行定期與不定期的安全排查,及時發現問題,迅速解決問題,防止事故隱患,有效避免事故的發生。
3. 學生是學校人身傷害事故的受害主體,要使學生樹立起自我保護和防范傷害事故的意識,增強自我保護能力。學校應加強法制宣傳教育,請專業人員來學校做法制報告,使學生自覺遵紀守法。根據不同年齡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身體發育水平,按照其認識和接受能力,結合教學實際,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有針對性和時效性地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定期對學生進行法律知識的講授,使他們自覺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自覺形成防范事故的主動性和警覺性,樹立起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
4. 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強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學校通過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疏導不良情緒,及時解決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使他們能夠經受得住壓力、挫折、失敗和困難,消除引發傷害事故的主觀因素,避免學生因心理障礙而導致的學校傷害事故的發生。
5. 開展學生緊急救護和安全避險、逃生教育,增強其抗拒災害的能力。學校可以通過課外活動、專題講座等各種形式組織學生學習和掌握緊急救護的基礎知識和方法,邀請公安消防部門的干警到學校為學生們講解和模擬如何預防火災,以及發生火災時如何安全逃生的方法。通過理論上的教育和實踐中的訓練,培養學生應對意外傷害事故的能力,從而有效地保護自己。
6. 注重家庭管理教育。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細致而復雜的任務。凡是品學兼優的學生究其背景,絕大多數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默契配合的結果。因此,家長要及時了解學生在學校的情況,不僅要明白孩子在做什么,更要感悟孩子在想什么。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幫助孩子充分認識學生傷害事故的危害性,掌握一定的防范事故的方式方法,預防傷害事故的發生。
7. 學校要加大安全常規檢查督導力度,及時排除安全隱患。學校領導是安全工作的第一責任人,應隨時率領各部門檢查各種教學設備及師生的安全行為,迅速糾正各種安全問題,確保師生身心健康。
8. 制定周密可行的安全緊急預案和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簽定各類安全責任書,做到分工合作,責任明確。學校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安全緊急預案,并與相關部門簽定有關責任書。增強各人員的安全責任意識,維護學生的人身健康。
總之,安全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安全重于泰山。我們只有做到安全工作警鐘長鳴,積極預防、依法管理、社會參與、各負其責,才能杜絕各類事故的發生,維護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使學校得以長遠發展。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