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慧,陳碧瑕,林素潔,張遇春
(北海市衛生學校,廣西北海536000)
廣西北部灣地區護理人才需求調查及教育對策
王明慧,陳碧瑕,林素潔,張遇春
(北海市衛生學校,廣西北海536000)
目的通過護理專業人才需求調查,為護理教育提供依據。方法針對廣西北部灣地區24所醫院對護理專業人才的需求進行問卷調查。結果各級醫院最需要年齡段25~29歲的護理人員,所有醫院現有護理人員大專學歷所占比例最高,護理人員必須具備臨床護理知識、專科護理知識和人文素養。中職護理教育既要培養通用護士,也要培養有專業方向的護士。結論護理專業建設要進行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改革,創新教學模式并健全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中職;護理專業;護理人才需求
護理專業是國家十大緊缺人才培養專業之一,為了更好地落實“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思想,實現護理專業與護理崗位對接,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應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和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提高中職護理教育教學實效性。
1.1目的
為了明確中職護理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規格,培養服務臨床一線的高素質實用型、技能型護理人才,縮小人才培養與用人需求的差距,本文對廣西北部灣地區24所醫院進行調查,從了解護理專業對應的職業崗位人才需求狀況入手,宏觀上把握行業、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從而確定專業培養目標,優化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主動適應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
1.2方法
對廣西北部灣地區24所醫院進行全面調查,其中三級醫院4所,二級醫院20所。采取問卷調查法,對象為副主任護師、主管護師、護師、護士和未注冊護士共2 343人。調查內容包括護理崗位需求、護理人員所具備的知識結構和素質能力等。
2.1護理專業職業崗位需求
如表1所示,目前護理專業人才通常在醫療服務機構這3類崗位上從事臨床一線護理工作。如果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從事社區護理工作,必須按我國衛生部的要求進行社區崗位護士培訓和考核,取得社區護士資格證。根據《國家職業標準》,護理專業中專畢業生參加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鑒定,取得相應等級的職業資格證書后,方可從事養老護理工作。有研究表明,目前我國養老護理員缺口300~500萬人,全國持證的養老護理員僅五萬余人,新增老年護理員流失率為40.0%~ 50.0%。因此,大力發展社區護理教育,加強老年服務從業人員職業技能培訓勢在必行。

表1 護理專業主要職業崗位及資格證書
2.2護理行業從業人員結構
2.2.1護理行業從業人員年齡結構調查結果顯示,在護理崗位上工作的護理人員平均年齡為28.8歲,醫院需要年齡段為25~29歲(69.2%)、30~39歲(30.8%)護理人員。可見,護理臨床實際工作要求從業人員精力充沛、身心健康、社會負擔輕,以便承受繁重的護理工作壓力,專注于護理事業。
2.2.2護理行業從業人員學歷及職稱結構隨著醫院醫療護理技術的提高和護理先進設備的引進,對護理人員的職稱、學歷要求也在不斷提高。由表2、表3可知,雖然近年來護理人員學歷有所提高,但廣西護理人力資源分布呈現不均衡狀態,大部分城市人均注冊護士量低于全國水平,農村和經濟欠發達地區護理人力資源不足。廣西護理人力資源以女性為主,年齡集中在25~44歲,具有10年以上工作經驗的注冊護士占55.6%,護理人員學歷和職稱偏低,尚未形成合理的人才結構[1]。
2.2.3醫院相關護理崗位專業知識要求對33位護理部主任的調查結果顯示,護理人員很需要的知識結構排序為臨床護理知識、急救護理知識、專科護理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等;需要排序為社區護理知識、老年護理知識及中醫護理知識等。可見護理人員不但要掌握護理專業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還要重視急救護理、中醫護理、社區護理、老年護理、護理書寫等方面知識。因此,只有加強專科護理知識教育,才能滿足人們的健康需要,具備現代護理人員所必備的專業能力(見表4)。

表2 護理人員學歷結構[n(%)]

表3 護理人員職稱結構[n(%)]

表4 護理專業人才所需知識結構調查[n(%)]
2.2.4醫院相關護理崗位職業能力及職業素養要求對35位護士長的調查結果顯示,行業需要的護理專業人員除了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結構外,更重要的是具有較強的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基礎護理技能操作能力、健康教育能力及良好溝通能力和人文素養,同時還應具有一定的護理創新及護理文件書寫能力。此外,50%以上調查對象認為也需要一定的外語能力及計算機應用能力,因為在臨床處理醫囑需應用計算機操作系統,在職稱晉升中外語和計算機知識也很重要。可見,行業所需要的護理人才的能力及素質是基本均衡的,行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的認知是宏觀的(見表5)。

表5 護理專業人才所需職業能力及職業素養調查[n(%)]
3.1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確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根據調研結果,我校中職護理專業主要培養面向廣西北部灣地區二級醫院、三級醫院、社區醫院以及老年護理醫院,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掌握護理專業知識,具有臨床護理、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能力,能在醫療機構從事臨床護理、保健康復、健康教育等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專門人才。
要達成護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必須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建議與醫院緊密合作,構建新的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使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整體提高,培養適合社會需要的技能型護理人才。
3.2調整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設計,必須本著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對接、專業與行業對接、課程與崗位對接的原則,準確把握市場對人才知識結構與能力素質的需求,與行業專家一起共同分析各工作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確定本專業人才培養規格、工作任務、職業能力和素質要求,以護理崗位能力和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為目標,基礎知識以必需、夠用為度,突出應用性和實踐性。在整個課程體系設計中,應參照行業標準,突顯深度工學結合特色,適當增加實訓比重,注重實踐教學環節,使實踐教學體系和模塊式教學有機結合。
3.3開發和優化教學資源庫
以醫院需求為依據,以促進就業為導向,在需用為準、實用為先、夠用為度、理實一體的基礎上,與行業專家共同開發護理專業實訓教材。在內容上突出應用性、先進性和動態性,體現專業特點和學生認知規律,與教、學、做結合的要求相適應。根據專業基本素質及能力需求設置知識點,整合相關教材的重復性內容,刪除陳舊的、脫離實際的理論知識,適當增加技能和實踐內容,以任務或項目開發為引導,按工作過程組織教學內容,力求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3.4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以護理崗位的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為導向,課程教學方法及模式要多樣化,包括多媒體教室授課、計算機房授課、實訓室實訓、醫院現場教學、醫院兼職教師授課等。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合理設計教學方法,突出理實一體化教學,采用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法、小組合作法、情景教學法等,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讓學生在行動中學會學習,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和綜合職業能力,從而達成教學目標。
3.5內培外聘,壯大師資隊伍
以內培、外聘、優化、提高為基本思路,開展雙師雙崗融通、校院一體的師資隊伍建設,優化教師隊伍素質結構,提高職業教育教學水平。探索專業帶頭人的培養,全面引領專業發展;構建雙師素質專業教學隊伍,作為專業建設的中堅力量;實施教師素質提高工程,全面推動專業發展;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聘請具備豐富臨床經驗、有一定影響力、實踐能力強的行業專家,充實到兼職教師隊伍中。教師與行業專家一起共同完成課程講授、專業建設和課程開發工作,共同指導校內仿真實訓、臨床綜合實訓和臨床實習。
3.6完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打破傳統以考試分數來評價學生的方法,構建多種形式的考核體系,從多個角度對學生實行多元化評價。重視學生過程性考核與評價,根據專業技能標準,制定考核的多元評價機制,使評價真正能夠反映學生的知識、能力與素質。由行業人員根據醫院崗位工作考核標準,制定相應的評價標準,將評價標準的著眼點和落腳點從以學科成績為核心,轉變到以崗位能力為核心上來。
[1]鄒雄,貝為武,黃芳,等.廣西壯族自治區護理人力資源配置現狀及其公平性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10):69-73.
R192.8
A
1671-1246(2015)23-008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