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麗國
[摘要]文中首先對現代漢語教學改革與創新的必要性展開論述,其次,對明確現代漢語課程的定位、對預習進行加強指導、改變教學模式、增加教學內容的趣味性與生動性、從實際生活中注重語言應用這幾個問題進行分析,為適應新時期社會發展的需求,結合現代漢語這一課程的特點,并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研究新形勢下現代漢語教學的有效方法,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明確現代漢語的教學目的,提出了改革與創新的教學建議。
[關鍵詞]現代漢語;教學;改革;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5)14-0037-02
引言
現代漢語課通常分為五部分,分別是修辭、詞匯、語法、文學以及文字,作為漢語言文學的一項基礎課程,其不僅內容較為豐富,且其中包括的知識結構也非常復雜,目前,為了更好地培養更多的具備創新能力的人才,就必須要突破傳統的教育模式,不斷地對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隨時更新并完善,要有創新教學的意識,為進一步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水平,我個人認為注重學生的素質、知識以及能力的協調發展是關鍵,以下是針對現代漢語教學改革與創新教育的簡要論述:
一、現代漢語教學改革與創新的必要性
現代漢語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基礎課程,更是核心課程,為了更好地培養更多的具備創新能力的人才,就必須要突破傳統的教育模式,傳統的教育模式大部分就是教師一味講,不太注重學生們是否在聽,或者是否能聽懂,這樣的教學模式必定不會收到好的教學效果,久而久之,學生們就會對此學科出現厭煩心理,因此,對現代漢語教學進行改革與創新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課堂上要定期地將教學內容進行更新,更新過程要以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盡量讓更多的學生對現代漢語產生興趣,通過教師的授課,不僅要讓學生們從中掌握必須的理論知識,還要將學生們的正確的理解并分析,做到合理正確的利用語言知識。
二、明確現代漢語課程的定位
現代漢語課程的專業定位雖然不止一種,但是通過總結歸納,其不外乎兩點:其一,重視“三基”(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的訓練,“三能”(理解語言、分析語言和運用語言能力)的培養;其二是不僅要讓學生對現代漢語的發展方向進行了解,而且還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現代漢語課程是一門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要將兩者有效的結合,這樣的簡單的表述往往會在教學過程中造成不利影響,教師會出現不知道教給學生哪些知識,因此盲目的在課堂上講,而學生更是不知道學些什么,若要改變這一想象,就必須從根本著手,要對現代漢語課程的定位有一個明確的目標,通常我們會將現代漢語課程定位為“三基”“三能”,這一的定位沒有完全的展現出現代漢語的專業特點,這一定位可以說是頗為片面,因此,現代漢語的真正定位要在以上的基礎上,更加完善的加強對學生的初步理論意識的培養,這樣一來,學生才可以目前目標,提高學生對現代漢語的主動學習意識。
三、對預習進行加強指導
學生們通常會有這樣的思想“漢語有什么好學的,人人都會說漢語”,學生們由于認為自己對漢語這一門課程并不陌生,往往會在學習過程中粗心大意,此時,如果教師能夠對預習進行加強指導,學生會對這一門課程變得主動,因而開始積極的學習現代漢語的內容,首先,教師要正確的指導學生對教材的目錄進行預習,從而掌握重點內容;現代漢語從表面上看來,是一個較為完整的知識系統,實際上在知識的外在形態上并非如此,其會給學生們一種邏輯性差的感覺,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課前做好預習,對教材的整體知識列出提綱,對自己的重點與難點做出標記,這樣一來,可以讓學生們做到心中有數,在老師講課的時候能夠及時地將自己認為的難點進行解決;其次,學生們僅僅能夠做到發現問題是遠遠不夠的,學生們除了從預習中標記出自己的重點與難點,通過課堂上得到解決外,教師還應當正確指導學生們有效的分析問題,適當地讓學生們自己去解決問題,教師在預習指導過程中,如學生遇到問題,教師不要急著將問題的最終答案告訴學生,而要將與問題有關的參考資料教給學生,或者是給予一定的問題按時,以此來鍛煉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好習慣。
四、改變教學模式
首先,教師要改變以理論為主的教學模式,因為,教師一味的理論教學,會讓學生產生厭惡感,因而對此學科失去興趣,教師應當正確的引導學生結合實際,必要時可在課前進行一些有意義的口語訓練;其次,教師要結合各種現代化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語言指導,教師可充分發揮自己的外語能力,培養學生對不同語言的對比分析能力,從而更進一步的加深學生對漢語的印象,在我國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即使是學生也無法回避五音雜色的干擾,此時,就需要教師抓住這一有利特點,將漢語教學和現實有效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們不僅可以順其自然的接受語言知識,而且還能夠自發地把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和現實的語音想象有利結合,這樣,大大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此外還要培養學生解決分析語言問題的能力,要正確的把漢語和英語進行對比,通常兩種有差異的語言,從廣泛的理論體系上講是相通的,但是畢竟是兩種不同的語言,其由于適用地的不同,以及文化背景的差異,必然會有不一樣的表達方法,隨著學生們對外語知識的不斷了解并提高,在漢語課堂上,進行漢語和英語兩種語言的對比分析是值得實行的,此時,漢語教師要合理的利用語言優勢,把漢語知識進行貫通古今與縱橫中外的有效授課方法,從而加深學生們對漢語知識的印象,通過此方法,學生們不僅會覺得自己開闊了眼界學到了更多的知識,最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激發起學生們學習漢語的積極性。
五、增加教學內容的趣味性與生動性
學生們從小就開始接觸現代漢語,加上課文中的詞匯、句子以及一些修辭手法,對于學生們來說并不陌生,這就容易導致學生們對現代漢語這一科目缺乏新鮮感,他們會認為自己以及已經對此科目非常的熟悉,并不缺少這方面的任何知識,再加上現代漢語的語言并不同于其他科目有生動的內容因而容易引起學生們的注意,現代漢語自身具有較為枯燥的特點,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提高教學內容的趣味性;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現代漢語的社會意義,從而將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出來,要從語言學的特點方面引導學生從廣泛意義上了解語言推動社會發展的重大作用,從而使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現代漢語在科學體系中的重要作用;其次,教師要不斷地對教學內容進行完善及創新,使教學內容盡量具有趣味性與生動性,這樣較易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例如:在講到枯燥無味的片段時,為了避免學生的厭煩心理,教師可靈活運用笑話或者小品的趣味性,將其融入到教學中來,選用有關的詩文及寓言故事學習詞匯,還可適當的讓學生對名篇佳句進行賞析,從而指導學生體會文中的句式句型,這樣就可以使學生輕松的提高語言的運用能力。
六、從實際生活中注重語言應用
現代漢語課不僅僅是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其實踐性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理論脫離實踐,將會失去其原有的價值,不止是現代漢語,其他任何學科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應用,不面向應用就沒有任何學習的意義,現代漢語更是如此,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現代漢語的教學必須要遵守三個“面向”原則,才會充分發揮其作用,即面向時代、面向社會與面向應用,首先,在課堂上,往往教師的授課內容及授課方法,并不能很好的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由此以來,就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情況,因而導致學生對學習的意義持有懷疑態度,最終出現學習興趣減弱的狀態,針對此類現象,在教師過程中要注意關注鮮活的語言事實,且要不斷對自身的口語水平進行完善,現代漢語教學不能僅限于課堂教學,要適當的走出課堂、面向社會,從而對學生生活中語言運用中的實際問題進行解決,將授課內容盡量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貼近,這樣授課內容才能進入學生的學習視野,才能達到學習的目的;其次,現代漢語的課本應當是和社會密不可分的兩個載體,但是就目前情況而言,現代漢語與其他課程相比,反而離實際生活更遠,這是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最為現代漢語的教育人員要讓此學科牢牢地抓住時代的脈搏,讓學生可以感受時代前進的步伐,實際生活中,學生與教師相比,前者可以更加敏銳地感受到時代變化給我們帶來的語言詞匯的不同,只是學生沒有充分的理性認識經驗,針對此現象,教師可組織學生積極的收集日常生活中的各類新型詞語,教師可對這些詞語進行語言規范化的指導和討論,這樣既能增加學生的詞匯量,又能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詞句。
(責任編輯:封麗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