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蘊曄
[摘要]國內獨立院校越來越多,對英語教材的選擇與評價也應該得到持久的重視。筆者于本文將對所在院校所使用的英語教材《應用型大學英語綜合教程》進行評價與反思,旨在促進教學、引發對教材評價的重視。
[關鍵詞]獨立院校;英語教材;評價;思考與建議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5)14-0163-02
一、引言
全國本科院校中的獨立院校已經超過三百所,學生數量也是隨著高考改革、高校改革而越來越多。進而產生了關于如何為獨立院校選擇適當的英語教材、現有的英語教材是否在獨立院校的課堂中產生積極的作用、教師應該如何靈活使用教材使得學生在學習中產生良性循環等的課題。如果獨立院校使用的大學英語教材與一二本院校使用的大學英語教材相同,顯然是不合理的。筆者所在的廣東財經大學華商學院,是廣東地區年輕的獨立院校之一,現行非英語專業教材為《應用型大學英語綜合教程》。本文將結合實際情況,嘗試給予該教材一些評價及改進建議,目的在于喚起更多對教材選擇和使用的思考,對教學產生積極的持續影響。
二、教材評價的必要性
教材是日常教學及師生互動中的必要元素,雖然不是課堂的全部,卻是最關鍵的因素之一。根據Tessa,一本好的教材可以帶給學生一種清晰感、方向感與進步感,可以免除教師對于“教什么、如何教”的擔憂。在我國的高校里,一般很難做到令不同專業、不同程度的非英語專業學生使用不同的英語教材,能做到的僅僅是選擇一套適合整體水平的教材。既然這種教學條件已定,教師能夠做而且必須做的,則是如何對正在使用的教材進行客觀合理的評價,從而將教材的優點發揮至最大,且規避在使用教材時可能出現的錯誤做法及負面影響。
三、如何進行教材評價的理論基礎
縱觀可得,關于進行教材評價的理論,較為受到認可和推崇的有Shaw提出的將外部評估和內部評估結合的評估體系,Cunningsworth的以“教材應和學習者的需求及語言教學課程的目的和目標一致”為首要原則。而Paul則建議了四個應該在進行教材評價的時候回答的問題:(1)該教材是否適合所在的教育機構;(2)是否適合教師的經驗與教學方法;(3)是否適合學習者;(4)教材本身是否合理。他還指出,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才可以真正評價教材,在使用教材之前的評價通常都是不可靠的。
四、對《應用型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的評價、分析與建議
(一)單詞、詞組、表達的實用性角度
本教材中單詞表列舉出的單詞和詞組大部分都是四六級考試乃至日常使用中的高頻詞。對于一詞多詞性或一詞多義的情況,單詞表上也有清楚地標明。這樣的處理對于十分渴望通過四六級考試的非英語專業學生來說十分必要。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他們更是可以從詞匯表里的英英翻譯更準確地理解這個單詞的意義。但是,詞匯表里列出的部分單詞也略顯偏門,不屬于全國四六級考試范圍,也不貼近生活,如第一冊第二單元里的clodhopper等。因此,既然是課文里有所出現但又非被高頻率使用,教師可向學生作出說明,以減輕學生因單詞量引起的焦慮。
(二)文體豐富程度的角度
以第三冊為例,課文的主題分別為喬布斯的成功之路、探索獲得財富的冒險之旅、愛情與婚姻的真正意義、現代醫生的職業道德、尋找姐妹的偵探故事、對所謂美國式的聰明才智的諷刺、一位全身是病的疑病癥患者、五個經商的至理真言。但其中記敘文占據了大部分,而且風格略單調,句式也比較簡單。根據堂上學生反應,第五單元中為諷刺文體的The One-DayWar稍顯艱澀,接受程度不高;第八單元Top 5 Business Maximsthat Need to Go則被認為具有相當的實用性,學生們普遍樂于接受并認真研讀。另外,第四冊第五單元的Big Bang為說明文,講述的是宇宙大爆炸理論,出現較多復雜長難句,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進行非常詳細的分析。因此總體來說教材中凡是非記敘文的課文難度都比記敘文要大。這種在難度上的不統一,可能令學生對自己的閱讀能力定位產生了一定的困惑。在教材的下一次改版中,應嘗試解決因為文體不一而帶來難度不一的這個問題。對于一些新鮮的文體,在改版時可以考慮替換成其他一些容易理解的文章,對學生起到一個引導性的示范作用。但筆者還是始終認為本教材的課文選材特點比較突出,話題豐富多樣,覆蓋面廣,是學生在離開象牙塔并真正親身探索世界之前的一個很好的體驗多元文化的平臺。
(三)跨文化的角度
McKay提出,英語作為國際語言,同時具有全球化和本地化的特征。在此背景下,多元文化和跨文化是相交融的,在吸收和融合外國文化的進程中,本國文化也應該得到傳播與傳承。本教材選用了較多具有國外多國背景的材料,如第二冊第一單元中,Part 1的課文Thanks for the Best Laugh Weve Had inYears為講述一個英國女人在美國遇到兩位黑人而引發的關于種族歧視的笑話。而在Part 2里面,就采用了一篇這對英國夫婦進行跨洲旅行時打電話給奧地利維也納的酒店訂房的對話作為聽力材料。如果教師在這個單元里再增加一些關于這幾個國家的介紹,比如關于著名城市的概況,這對于學生來說將會是一個很好的了解跨文化知識的機會。但縱觀多冊教材,并沒有出現關于中國文化的材料。這對于有意識學習使用英語來講述中國文化的學生來說,可能是一個缺憾。
(四)理論與實境結合的角度
本教材的倡導理念切合“應用型”方向,尤其是作為附加材料使用的Part 2里,出現了應用性極強的語音語調訓練、閱讀,翻譯及寫作的技巧講解等。此外,在課堂里,容易提高學生參與度的有聽寫對話、閱讀文章、單詞訓練等。而在課外,本教材還指引學生進行小型研究項目,例如在第二冊的第五單元中,小型研究項目為觀察英語面試中三位面試者的表現并判斷哪一位最可能被錄取,最后總結出更多在英語面試中取得成功的策略。無論學生的專業是什么,都可以從這種小型研究項目中體驗到做研究的流程及批判性思維的必要性,對畢業論文的撰寫甚至將來的工作都大有裨益。endprint
(五)其它建議
1.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與訴求
獨立院校的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課一般是設置在一二年級這兩年,在此之后基本不會再有英語課程。因此,鑒于他們很多的學習習慣與思路模式都與剛剛過去的高中階段密切聯系甚至是停滯不前,還沒有及時地轉變并適應大學的課堂,在此期間很可能會定一輩子學習習慣和思維模式。很多學生在學習英語時,都會依賴教師和教材引導,說明教材的選擇和使用更應該充分考慮和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與需求,正確并高效地指導他們的英語學習,培養他們一生受用的良好學習方法和習慣。筆者認為,獨立院校的英語教師應該在選擇教材之前展開對學生需求的了解和研究,從他們的實際水平出發,選擇適合當前環境的好教材。而筆者所在的廣東財經大學華商學院,已經參考重點本科學校的做法,開始實行分層次教學,把在高考中英語單科成績較好的一部分學生分至A層班級,有目的性地將A層班級的教學內容拓寬并加深。每個學期開始和結束之前都對師生下發問卷調查,旨在充分了解師生各自的感受及意見建議,以期在分層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更順利、更高效、更符合眼前實際。
2.適當的教學法與課堂活動設置
教材只是一本紙質材料,要使教學氣氛良好、效果突出,還需要配合適當的教學法、設計合適的課堂活動并予以執行。再好的教材都無法脫離各種根據實際情況而使用的教學法和課堂活動。例如,在中國的英語大班教學的大前提之下,教師在為學生解析課文的時候還是比較依賴傳統翻譯法,但教師完全可以在傳統翻譯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對課文中的句子進行簡單的意譯,從而擴充學生的詞匯量和提高表達能力,并確認學生對課文已經產生了正確的理解。程曉堂說過,在廣泛意義上來說,教材不僅僅是在課堂上使用的書本,更應該包括對學習者來說有益處的、可拓寬知識面和發展技能的任何材料。而語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課堂活動方面,教師可以適當引入一些與教材有關但又超出教材范圍的材料,例如第三冊第七單元的課后練習提及了大英博物館,教師不妨事先準備好關于大英博物館的英文介紹,或者某個著名展品如埃及木乃伊的制作方法的介紹,向學生進行展示與解釋,筆者相信學生們一定興趣盎然,預先體驗一把將語言與文化融合的樂趣。
3.教師內部的研討、交流
McDonough提出評價教材的能力是英語教師非常重要的一項職業活動能力。獨立院校里有較多的年輕教師,不同教師對使用教材的心得也截然不同,因此筆者提倡更多的教師內部的研討和交流,對教材進行透徹且長期的研究,以教學促進教學,創造豐盛的教學儲備。
五、結論
大學英語教學中教材的評價是一項需要持久關注的工程,在已定的教學環境下更是需要切合實際、具體分析。《應用型大學英語綜合教程》是一本編寫恰當、設置較為科學合理、能同時讓學生培養學習方法并提升英語能力的教材。筆者認為教師若能結合適當教學法和課堂活動設置,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處理,課內外相結合,必能將此教材的優勢發揮到最大,師生間互相促進,同時幫助學生有針對性地提高英語能力,逐漸形成良好的受益一生的學習習慣,塑造正確的人生態度及積極的生活理念。
參考文獻:
[1]Paul D.Success in English Teach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2]程曉堂.英語教材分析與設計[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責任編輯:章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