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俊
摘 要 通信領域的專利申請中常見“處理器+功能”類權利要求,此類權利要求既容易與計算機程序流程類權利要求相混淆,又容易引發能否得到說明書支持的疑問,目前在該類權利要求的理解以及審查處理方式上存在一定差異。以兩個實際案例為切入點,從專利法第26條第4款不支持法條的立法本意及技術領域的實際需求,探討該類權利要求的理解,并給出優選的審查處理方式。
關鍵詞 處理器 功能 權利要求 支持
中圖分類號:G306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z.2015.10.029
Exploration of Processor plus Function Claims in Communication Field
RAO Jun
(Patent Examination Cooperation Hubei Center of the Patent Office, SIPO, Wuhan, Hubei 430000)
Abstract "Processor plus function" claims frequently appear in patent applications in communication field. Since claims of this type are easily confused with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claims or brings problem of being not supported by the description, there are certain differences in understanding and examination treatment about claims of this type. With two practical cases, understanding about claims of this type is discussed, and a preferable examination treatment is given.
Key words processor; function; claims; support
0 引言
在通信領域目前存在很多“處理器+功能”類權利要求,這種權利要求很多時候被理解成既存在實體部件,又包含計算機程序類型的權利要求。而事實上根據審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九章272頁的規定,即如果方法權利要求全部都是計算機程序流程,那么相應的裝置權利要求中的各組成部分必須與相應的流程完全對應一致,該裝置權利要求的各組成部分應理解成實現該程序流程或方法所建立的虛擬功能模塊。這段話有一個重要的含義,即此類裝置權利要求中所有的功能模塊均為虛擬部件,不存在實體部件。那么對于通信領域“處理器+功能”類權利要求該如何去理解?下面將根據實際案例進行探討。
1 引入案例
申請號:2013101308797
發明名稱:可靠地發送控制信號的方法
權利要求4:一種無線通信設備,其包含:
存儲器,其存儲指令,所述指令用于確定響應于所發射的下行鏈路PDCCH而從UE接收到的多個ACK/NACK的屬性,且用于至少基于與所述多個所接收的ACK/NACK相關聯的屬性而從所述多個ACK/NACK中選擇一有效ACK/NACK;以及處理器,其耦合到所述存儲器,所述處理器經配置以執行存儲于所述存儲器中的所述指令。
針對該權利要求,判斷方式很容易出現誤區1,例如:針對該權利要求雖然通信設備包含了存儲器和處理器,但兩者都是僅僅用于執行計算機程序的,因而該權利要求的撰寫方式實質上是在保護計算機程序,其并沒有反映出該無線通信設備內部結構,而僅僅是一個常規的計算機程序運行的載體。因此,該權利要求不符合專利法第25條的規定。
之所以會得出這個結論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將該權利要求理解成既存在實體部件,又包含計算機程序類型的權利要求,其中的“存儲器”和“處理器”為實體部件,而指令則完全被理解成計算機程序,將它們割裂開來,即認為這些計算機指令對存儲器和處理器結構本身沒有實質性限定作用。而事實上該權利要求的存儲器和處理器均為實體部件,因此不能按照審查指南第九章的規定272頁的規定的虛擬功能模塊去理解。可見,該案權利要求的指令部分并不能理解成“全部以計算機程序為流程”。
容易出現的誤區2:認為此類權利要求不符合A26.4權利要求應該得到說明書支持規定。這里“存儲器,其存儲指令,所述指令用于……;處理器,其耦合到所述存儲器,所述處理器經配置以執行……”這些指令方法限定理解為概括了所有能夠實現所述方法的所有方式,而事實上說明書中主要描述的是通過計算機程序實現該方法。因此該權利要求得不到說明書的支持,不符合A26.4的規定。
之所以會得出這樣的結論是因為認為現有技術中沒有別的方式能實現此功能,僅僅只有通過軟件流程的方式來實現此功能。出現這樣的結論的原因是對現有技術的具體情況還沒完全了解全面,當站在本領域技術人員的角度來審視的時候,會了解到其實還可以通過硬件的方式來實現此功能。但是不管怎么樣,從權利要求得不到說明書的支持的角度來分析在方向上是正確的。
在這種情況下,應當根據審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二章3.2.1節權利要求書是否以說明書為依據來審查權利要求,具體的,應當按照功能性限定實體部件來理解該權利要求,參見審查指南145頁的規定:“只有在某一技術特征無法用結構特征來限定,或技術特征用結構特征限定不如用功能或效果特征來限定更為恰當,而且該功能或者效果能通過說明書中規定的實驗或操作或者所屬技術領域的慣用手段直接和肯定地驗證的情況下,使用功能或者效果特征來限定發明才可能是允許的”。①接下來用一個引申案例來證明符合此類權利要求符合審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二章145頁的規定。
2 引申案例探討
申請號為2012800020752發明名稱為“串擾抑制方法和裝置”的權利要求13為“一種串擾抑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儲器,用于存放程序;
處理器,執行所述程序,以用于:獲得第一電信號,所述第一電信號用于指示光收發一體模塊中的激光二極管LD輸出的第一光信號代表的數據比特流;獲得所述光收發一體模塊中的光敏二極管PD輸出的第二電信號;根據預先獲得的PD的傳輸參數,對所述第一電信號進行調整,獲得第三電信號,所述第三電信號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電信號中所述LD發出的第一光信號經所述PD轉換輸出的電信號;對所述第二電信號和所述第三電信號進行減法處理,獲得所述第二電信號中由外部信號源輸出的光信號經所述PD轉換輸出的電信號。”的案例。
實審階段被駁回,駁回理由為:“權利要求13得不到說明書的支持,不符合專利法第26條第4款的規定。權利要求13請求保護一種裝置,其中存儲器和處理器是用了方法步驟來限定,其概括了能夠所述方法能實現的所有方式,而說明書中只公開了采用計算機流程來實現所述方法,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說明書的內容不能明了還可以采用說明書中的其他等同替代方式來實現該方法。因此權利要求13沒有以說明書為依據,不符合專利法第26條第4款的規定”。
對于此類“處理器+功能”的權利要求,筆者結合審查專家觀點,②從兩個角度來論證該類型權利要求撰寫的合理性。
第一方面,從分析權利要求能否得到說明書支持的角度來看:權利要求1屬于流程的處理方法來限定的產品權利要求,盡管說明書中主要描述的是通過計算機程序實現該方法,但是從技術實現的角度而言,比如利用FPGA和DSP這種本領域技術人員熟知的可編程芯片技術,根據本發明所描述的方法,能夠實現該產品。也就是說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合理地預測到,除了計算機程序之外,還可以用FPGA或DSP來實現該方法,由此可見,根據說明書結合本領域的技術常識,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合理地預測到實現該方案的其它替代方式,而并非像審查員所說的僅能通過軟件來實現。
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樣的寫法滿足審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二章145頁的規定,即該功能能通過本領域的慣用手段直接和肯定地驗證。
第二方面,從技術領域的實際需求來看:申請人在實現發明技術方案時,通常是利用可編程技術,將計算機程序燒制在處理芯片中,通過芯片執行該方法。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對于一個芯片,用結構特征來限定其作用顯然不如由其所能夠實現的功能特征來限定更恰當。況且從微觀結構上來說,將不同程序燒制在芯片中時,芯片的微觀結構也是會發生變化,也就是說,信息處理方法的不同將會導致芯片的結構也不同。在不適宜采用結構特征限定的情況下,可見申請人撰寫出這樣的產品權利要求,也符合技術領域的實際需求。
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樣的寫法滿足審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二章145頁的規定,即當某技術特征用結構限定不如用功能性限定恰當的時候那么可采用功能性限定的方式。
綜合以上兩個角度的分析,滿足審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二章145頁的規定,即該功能是否能通過本領域的慣用手段直接和肯定地驗證,并且當某技術特征用結構限定不如用功能性限定恰當的時候,那么此時采用功能性限定的方式是合適的。
當然,“處理器+功能”類型的權利要求撰寫也必須滿足另外一個條件,避免純功能性限定。所謂純功能性限定即假設我們將上述權利要求13修改成“一種串擾抑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處理器,執行程序,用于:獲得第一電信號,所述第一電信號用于指示光收發一體模塊中的激光二極管LD輸出的第一光信號代表的數據比特流;獲得所述光收發一體模塊中的光敏二極管PD輸出的第二電信號;根據預先獲得的PD的傳輸參數,對所述第一電信號進行調整,獲得第三電信號,所述第三電信號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電信號中所述LD發出的第一光信號經所述PD轉換輸出的電信號;對所述第二電信號和所述第三電信號進行減法處理,獲得所述第二電信號中由外部信號源輸出的光信號經所述PD轉換輸出的電信號。”,即將“存儲器”去掉,此時權利要求就是一個純功能性限定,這樣的權利要求也是不合適的。
3 結論
本文從兩個實際案例出發,對于通信領域“處理器+功能”類權利要求進行了詳細分析。首先明確該類型權利要求指令部分不能理解成“全部以計算機程序為流程”,而應該按照功能性限定實體部件來理解該類型權利要求;另外從權利要求是否得到說明書支持的立法本意及技術領域的實際需求分析得出“處理器+功能”類型的權利要求的撰寫方式是可以得到說明書支持的。當然這有個前提,“處理器+功能”類型權利要求的撰寫不能是純功能性限定。在此前提下,該類權利要求應該去特殊化,采用與普通產品權利要求相同的審查方式。
注釋
① 審查指南[M].知識產權出版社,2010.
②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業務指導組討論記錄.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