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穎
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就是尋找一切有可能進入語文課程、并能與語文教育教學活動聯系起來的資源。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有著如此重要的意義和作用,那么它的特點有哪些,師生又該如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通過哪些方式和渠道去教授好、學習好語文課程,這些都是需要了解和探討的問題。
語文課程資源開發利用創造性一、語文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內涵
課程資源一般被認為是課程的形成因素以及實施的條件,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來說一切有利于實現課程目標的因素為課程資源,狹義來說直接形成課程的因素為課程資源。我們可以按照功能特點將其分為素材行語文課程資源以及條件性語文課程資源;按照空間將其分為課內和課外資源;按照物理存在形式分為文字、活動、信息化資源等;按照存在形式分為隱性和顯性語文課程資源等。
二、語文課程資源發展現狀
(一)教師資源意識淡薄
如今開發和利用課程相關資源的程度并不令人滿意。通過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的一線教師并沒有意識到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重要性,并且對于優秀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仍停留在初級階段,并沒有充分利用。大部分教師對開發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是根據自身經驗和閱歷進行的,并不專業,也缺乏綜合開發的意識,導致資源開發利用處于初級階段。
(二)對語文課程資源挖掘不夠
學生的學習方法較為落后。尤其對于農村地區的學生來說,學校資源十分有限,硬件設施完全之后,經費較少,沒有對活動的保障措施,這就導致學生的課程學習仍舊完全按照傳統模式進行,仍舊只在課堂學習,缺乏相關實踐活動,部分知識完全脫離生活,無法實現課程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除此之外,老師的授課重點在于教材,沒有加入自己的見解和結合生活實際,所以語文課程資源仍然很單一。
(三)區域資源發展不平衡
城鄉之間的教學資源差異顯著。農村的學校的課程資源與城市學校完全無法相比較。由于資金短缺,與教育相關的場所建設、設備投入、媒介構建都十分滯后;同時,對于校外的相關學習資源更是完全短缺。比如,公園、博物館、圖書館、科技館、體育館等,這些場館建設在農村幾乎是無跡可尋的。
(四)教學評估系統很不完善
根據我們對我國部分初中開發和利用語文教學資源的現狀調查顯示,學校和老師們更重視顯性課程資源,如教材和設施;但對于隱形課程資源如民俗風情、鄉村文化則十分不重視;注重物質性的校內資源,但忽視了社會和家長引出的校外資源;重視靜態教育資源,如教材和教輔,忽視其他動態的教育資源;重視學習的成果,忽視了學生的興趣和態度。教師對于開發和利用相關資源沒有足夠的經驗,也缺乏系統的學習和培訓。而且學校并沒有一個完善的體系進行語文教學資源開發。
三、語文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途徑
(一)創造性地處理教材資源
1.創造性處理教材資源的前提是教師充分的理解教材。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很多教師都是被動地執行教材,沒有將自己的理解放入教材中,照本宣科地講教材上的內容,將其傳授給學生。作為教學中最主要的資源教材,不是不能夠被拋棄的,但是如果想要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就必須要求教師充分準確的理解。教師要做到深入淺出。
2.創造性處理教材資源的基礎是結合生活實際。第一,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老師應該根據學生的生活作為教學考慮的首要目標,深入教材,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作為教授的重點。其次,教師教授的內容應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師研讀教材應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將教材內部的聯系清晰明確,由簡亦難的教授。最后,教師教課的時候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每個教師的優勢不同,所以在上課的時候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提高教學能力。比如,擅長朗讀的教師可以通過朗讀督促學生思考,學習。
3.創造性處理教材資源的關鍵是方法的靈活運用。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語文教育的規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對于教材進行整合利用。首先可以對文章、教材內容進行段落和章節的調整。比如,在學校組織春游前教師可以選擇有關家鄉、自然風光的文章進行提前授課,這樣學生就能夠更好地理解課本上的內容,也能夠對所見所聞表達出自己的見解,就達到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
(二)開展豐富多樣的語文主題活動
學校可以根據年級的不同組織多種多樣的語文主題活動。如在初一年級,語文教學的難點是文言文學習,教師為了更好地把握學生的文言文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可以采取文言文朗讀大賽的方式進行活動,因為是比賽的形式,就在最大的限度上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家長也更加重視,老師也能夠從實際意義上明確教學中的不足,加以彌補。
(三)充分挖掘地方語文課程資源
每個地方的民俗不同就造就了不同的文化,這是溝通歷史和顯示的紐帶,是我們精神家園。挖掘地方語文課程資源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充分了解自身的民俗,歷史,上承傳統文化,下接現代文化,是民族精神得到更好弘揚。可以采取旅游綜合活動課,讓學生組成小組搜集整理資料,設計旅游路線,采取班內交流和網上發帖的形式提交成果。還可以進行民俗講解等,讓學生針對一個民俗任務等進行整理搜集,以回報和圖片的形式進行成果展示。此外,還可以帶領學生參觀古城,在班內舉行演講比賽等。
(四)多渠道運用,拓寬學生學習面
第一,開發家庭資源。每個學生的最主要的學習場所不僅僅是學校還有家庭,將家庭中的語文課程教育資源進行開發十分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家長和學生一起讀課外書等,交流書中的內容可以直接提高學生的閱讀量。第二,利用學校內的資源。在課堂上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比如再講人物傳記的時候,可以配合相關的視頻,音樂等,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于課本內容的理解還提高他們上課的認真程度。最后,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比如在社區里進行調查,走上街頭了解一些時事現象等,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也能夠讓他們更加了解社會和生活。
四、結語
理論研究是語文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重點之一,當時實踐探索是語文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關鍵目的。用科學的教育學理論支持教育行為是十分必要的,筆者認為通過開發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能夠將語文教學的空間進行拓展,將傳統的語文授課方式進行了豐富,各個科目與語文學科之間的聯系能夠加強。除此之外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自主學習,查找資料的能力都得到了一定水平上的提高,綜合素質有了明顯的改善。
參考文獻:
[1]那煒筠.初中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8,(04).
[2]唐敏.芻議初中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上海教育科研,2008,(12).
[3]陳紅玉.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淺談農村初中語文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J].海峽科學,2009,(09).
[4]王標.兒童文學與初中語文課程資源開發[J].現代中初中教育,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