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忠華
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和發展,高效課堂目標應運而生,因此在初中政治課堂上如何把政治課的學習效果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是當前的目標。通過對實際教學中總結和掌握的一些提高學習效果方法的分析,以找出更佳的教學方法,提高初中政治課學習效果。
初中政治學習效果措施在高效課堂“深化學科教改,提高課堂效益”這種教育改革目標的推進下,初中政治課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已經進入到我們實際教育教學改革的新階段,我們學校在這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為初中政治課新的教學模式的構建和學習效果最大化提高方法進一步完善和應用,同時也取得了一定的經驗方法。因此,我想把提高初中政治教學效果的一些有效方法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初中政治課教學起到有效的幫助。
一、聯系實際,注重政治課教學中語言的學習
對課程改革的要求,我們學校的政治課教研組經常進行總結和研討,分析當前近期的教學環境中的問題和新的教學模式的構建。因此,我們在上課的過程中就注意對這方面的內容的收集和整理,以便對教學模式的構建得以完善。與此同時,在初中階段,初中政治課程最重要的仍然是讓學生獲得情感、態度、價值觀方向的認知,要讓學生了解“我”的責任、義務,如何與這個世界相處,怎樣對待我身邊的人,如父母、同學朋友、老師,怎樣在學校、社會、國家甚至這個世界上存在。因而小學階段的德育認知是解決是什么、怎么看,初中階段更多的是解決怎么辦的問題。在政治課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下,應該重點關注政治課學習語言的關鍵之處,因為從初一到初三,政治課中的教學語言逐漸的與國家的實事政治相接軌,因此要在語言環境上讓學生感到政治課的不陌生,能夠聽得懂教學內容中涉及的語言環境,讓政治課變得活躍起來。
初中階段是學生的又一個語言高速成長期,初中政治課的學習對學生的語言尤其是政治語言要求越來越高。到了初三,教材上的語言已經與國家時事政策的語言接近了,但初中學生社會閱歷淺,即使死記硬背下來,理解運用也可能出問題。在大腦記憶中也不會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在語言環境上就讓學生充分理解,這樣無論政治語言如何變化學生就都會覺得懂。所以,我們實際的教育教學環境中一定要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和熟知政治語言,要讓學生像學英語一樣學政治語言。
二、初中政治課中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
在初中思想政治課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意識到這門課程的必要性以及有效性,激發學生思考樂趣,同時結合實際,讓學生能夠對政治課充滿活力和動力,這樣態度的轉變,就讓學生轉變了對政治課的學習看法,從而真正理解政治課的科學正確的知識。如何達到學生的這一教學目標,需要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自我能力。我認為對于初中思想品德課要重視的幾項能力:
首先,是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我們所學的政治課知識體系非常龐大,如果不對知識進行歸納概括綜合,學生常常會出現翻開書卻不知道看什么的困惑。當學生出現這種困惑的時候,教師要第一時間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從最根本的基點出發,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同時通過教師的點撥讓學生自己進行分析和總結,形成自己學習的一種能力。
其次,是政治課中學生自我思維能力和辯證能力的學習和培養。我們在以往的中學考試中發現,最能體現學生學習能力的就是對教材和試卷中材料的分析和疑點結合能力,只有學生對現有知識進行整合才能在考試中發揮這兩種學習能力,才能在遇到實際問題時能夠從容不迫的完成考核,這就體現出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有效發揮。
再次,就是我們認為的總結歸納能力,總結歸納能力不僅僅是語言的組織和知識的串聯,同時也是學生自我認識觀點的闡述和分析。當前,我們的初中思想品德課更貼近生活,教學目標也要求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如講到環境問題,就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環境,出現原因是什么,解決方法是什么,做到學以致用,只有在平時的學習中一步一步的讓學生適應和掌握如何總結,如何歸納的方法,這樣才能在實際出現問題的時候躍然紙上的發表自己的看法。
三、初中政治課中學生政治敏感性的培養
初中思想品德課它關注天下大事,重視分析熱點事件,并且會很快在考試的試卷中體現出來。以前兩耳不聞窗外事的“乖孩子”,對時事政治不關注,在這門課的學習上就會落后。學生還要關注家鄉河南和身邊的事。這些年,我省中招考試試卷中出現河南本土特色的事例已成規律。關注河南,關注家鄉,不只是應對中招考試,更多的是逐漸培養愛家鄉的情感。思想品德課屬于社會學科的范疇。社會學科要學好,必須要有開闊的視野和豐厚的知識底蘊。所以,我給學生提了三個建議:一是平時看什么樣的電視節目,二是看什么樣的書籍,三是與同學和成人聊什么樣的話題。希望學生通過電視節目的選擇,書籍的選擇和聊天話題的選擇上,提高綜合能力。
四、初中政治課中樹立正確的情感價值觀
政治課,作為一門幫助學生逐步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終身發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質基礎的課程,作為德育主渠道的一門學科,其有效落實新課程標準的極為關鍵的檢驗標準,就是要看其是否實現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政治課教材中都體現了師生和父母關系的探討,讓學生聯想學習生活實際,促進學生對父母的重新認識和自我發展方向的認識,從感情上回報社會,回報家庭。與此同時,還要正確認識與父母之間的矛盾,學會與父母相處的方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比如,在人教版九年級教材中提到人們的一些消費現象,如某些中學生過生日請同學大吃大喝等現象,我們應該在實際的教學中分析這些現象的成因及危害,讓學生認識這種現象的不正確和樹立正確人際關系的做法。這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樹立,從某種意義上說比知識的學習更為重要。
總之,我們在初中政治課教學中既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的同時,還要調動了學生課堂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相互協調,相互促進,這樣才能提高政治課的學習效果。實踐教學中也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政治教師要在學習外地經驗的同時,積極關注、學習借鑒本土教育教學經驗,學以致用;并在教學中做到求真務實、以生為本,切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在研究反思中不斷提升自己、發展自己、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