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飛
隨著各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專業化發展已成為世界教師教育發展的普遍趨勢。依據語言教師專業發展理論模式,結合教師共性與語言教師特性,從標準、校本與伙伴三個層面,提出了中小學英語教師職后階段專業發展的具體策略。
英語教師職后階段專業發展策略一、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與社會生活信息化的加速,我國英語教學事業蓬勃發展,特別是2001年以后,英語課程逐漸在小學三年級開始全國推廣,我國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愈加迫切和必要。如何提高我國英語教師專業發展水平,成為了外語教師教育界一個普遍關心的課題。
教師專業發展不是一個簡單的、線性的遞進過程,而是一個螺旋上升、反復的前進過程。教師專業發展階段至少應該包括職前與職后兩個時間維度。不同的專業發展階段有不同的專業發展訴求與策略。職前教育階段與職后發展階段不論是在學習內容還是發展策略上,都表現出各自的特性與不同的側重。本文著重探討和介紹中小學英語教師職后階段的專業發展策略。
二、語言教師專業發展模式
語言教師學習專業發展模式主要有從匠才/學徒模式、應用科學模式和反思模式三種。這三種模式有其自身的優點與缺點。匠才模式突出教師專業發展中經驗層面的訓練,但過分強調靜止性和模仿性,無法完全滿足知識經濟信息社會對教師教育的要求。應用科學模式雖然彌補了這一缺陷,但它又將理論研究與專業實踐分割開,忽略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地位,而且所謂科學的結論并不能解決所有復雜的實踐困境問題。反思模式則采取了折衷立場,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把教師的科學基礎知識與專業經歷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注重培養教師反省批判意識和行動實踐能力,通過在反省、批判和行動中提升教師專業能力。但是反思模式中主體活動的個性化色彩使個人反思的經驗結論存在著與群體共享的矛盾,很難構建一種適合所有教師的個人反思活動的框架。
所以,在教師教育與專業發展的實踐中,我們應該根據不同的專業發展階段的需求,采取不同的專業發展模式和發展策略。任何一名教師,在入職之日起就必然會經歷新手——熟手——專家型教師這樣的發展歷程。英語教師的職后專業發展不能拘泥于某一種專業發展模式。新手教師更多關注教學成功,期望能從熟練教師那學到課堂教學技巧;熟手教師會關注從語言教學理論中獲得技術基礎,并應用于教學實踐;專家型教師則更多地通過反思或批判的力量來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所以,我國中小學英語教師的職后專業發展模式應該是以上三種模式的綜合。本文要討論的各種專業發展策略,也是基于以上三種專業發展模式的理論視角,而非其中一種。
三、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策略
英語教師專業發展,首先是作為教師,然后才是作為語言教師的專業發展。由于英語在我國是作為一門外語來教學的,因此在英語教師的專業職前發展階段,語言教學的特性要求我們更多地關注語言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語言教學技能的培養與發展上。進入教學實踐的英語教師職后專業發展,表現出與英語教師職前發展不一樣的特點,應更多地凸顯為教師的共性,即教育教學能力。
1.基于職業標準的教師專業發展
基于職業標準的教師專業發展是指英語教師根據相關職業標準開展自主學習,促進專業發展。
第一,依據國家教育法令,堅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職業道德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英語教師應該同其他所有學科的教師一樣,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等教育法令,將職業道德的發展與教師的生涯發展、職業規劃結合起來,使自己在不同的職業生涯階段或專業發展過程中提高其職業道德水準。
第二,依據教師教育標準,提高教師教育基本能力。教師教育基本能力是所有教師專業發展不可或缺的內容之一。中小學英語教師應該圍繞《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和《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試行)》等國家標準的各項內容,切實提高教師教育基本能力。
第三,依據英語課程標準,提高英語教師專業水平。中小學英語教師應該加強對《英語課程標準》的學習與理解,堅持語言交際和思維發展的工具的語言觀,圍繞教師的課程觀念、教學目標、教育角色、課堂管理、教育評價以及學生學習策略上的指標,開展自主研修,提高語言教師專業水平。
2.基于校本培訓的教師專業發展
基于校本培訓的教師專業發展主要指教師參加學校所開展的各類校本培訓,通過對自身教學的反思、同事之間的研討交流,以及專業人士的引領,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第一,堅持撰寫教學反思日志,增強反思能力。教學反思日志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活動中具有反思和研究價值的各種經驗所進行的持續而真實的記錄和描寫。教學日志的寫作過程能夠把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沒有意識到的、隱性的想法和教學慣性表現出來,幫助教師質疑、探究和分析教學過程,為教師的反思和分析提供重要的信息和啟示。教學日志還能為教師與同事及監督者之間的交流和分析提供信息,奠定交流基礎。同事之間通過閱讀相互的教學反思日志,分享各自課堂內有效的教學方法,提出相關問題,并通過合作共同探討解決的方法。
第二,主動參與互助觀摩聽課,促進共同提高。教師之間通過開展相互觀摩聽課,密切關注和監測某位教師的語言教學課堂或課堂教學的某些方面,幫助授課教師理解教學,從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這種教師間互助觀摩聽課活動不是以評價為目的,而是以相互學習,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為目標,使授課教師減少教學過程中的焦慮感從而能夠真正地表現自我,既展示自己的優點也不隱藏自己的缺點。聽課教師則以學習者、研究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參與聽課活動,以教學參與者的視角理解教學、理解教師,提高課堂教學和其他課堂行為的有效性。聽課活動后的研討分析能夠使聽課教師和授課教師相互指導和切磋,在討論中不斷實現自我專業的提升。
第三,認真開展小組合作教學,共享教學經歷。小組合作教學是指兩位或幾位教師共同承擔一個班級的教學任務,并在教學活動中全面交流、交換、整合各種教學信息和教學資源,進而促進教學實踐,實現專業發展的過程。在小組合作教學中,學生能夠體驗來自不同教師的語言教學方法和教學風格,獲得與教師更多的單獨交流機會。小組合作教學還能夠幫助教師了解和借鑒彼此的優勢和長處,讓每位教師都能從一個嶄新的視角來審視教學活動。所以小組合作教學不僅是教師共同教學,也是教師共同學習,共同專業發展的一種有效方式。
第四,深刻分析典型教學案例,凝練教學智慧。教師通過生動故事的呈現和描述,將教學實踐經驗以故事的方式轉化成教學案例,并運用教學理論,對課堂典型案例和關鍵事件進行分析,通過把握教學問題的實質、理解和提煉有關教育理念與智慧,來促進其專業成長。典型教學案例分析能夠使教師形成敏銳的教學觀察能力,促使教師找出教學問題,明確教學方向,探索自我發展途徑。閱讀其他教師的教學案例并參與有關案例的集體討論活動,有助于激發教師之間的交流和研討,增強教師的協作意識,培養教師的合作能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第五,積極從事教學行動研究,解決教學問題。教學行動研究是教師為了闡明和解決實際教學問題,通過課堂教學過程實施而進行的課堂研究。行動研究賦予了課堂教師新的角色和專業感以及持續探究的愿望,把教師專業發展的責任由局外人轉移到教師自身。由于行動研究的研究者是教師本人,研究內容是解決教師課堂教學活動中某一具體問題或者探究提高教學效果的途徑和方法,因此行動研究是促進教學實踐與教學理論的聯系,實現教師專業理性發展的一種有效途徑。
第六,自覺創建教學檔案袋,奠定發展基礎。教學檔案袋是圍繞教師自我評價和教師自主學習而構建的由大量與教師工作相關、具有代表性的信息文檔構成的教學檔案文件。教學檔案袋為教師提供了記錄教學過程、教學技能、教學成就以及進行教學整體評估的機會,同時也為教師確定了專業發展的目標。在教學檔案的創建過程中,教師作為創建的主體,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思考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效果,通過與同事的對話、合作進行深度的反思,將反思結果應用于教學實踐,不僅能提高教學效果,而且有助于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能力。
3.基于伙伴支援的教師專業發展
基于伙伴支援的教師專業發展主要是指通過政府、高校給學校提供的支持和援助而建立起來的伙伴關系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這就要求學校通過建立與政府和高校的伙伴支援關系,將教師的專業發展空間延伸到社會,形成立體多維的網絡,凝聚社會校外的力量,促進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
第一,尋求政府支持,積極參加校際間培訓與活動。各學校應主動尋求政府支持與援助,爭取人力與財力,為英語教師專業發展提供發展空間與平臺。具體措施有派送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專業培訓,如骨干教師培訓,國培計劃等;鼓勵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教學比賽;倡導教師參加“送教下鄉、扶貧支教”活動,等等。
第二,建立伙伴關系,密切與高師院校合作交流。各學校還應該主動與高師院校建立伙伴關系,建設類似美國的“專業發展學校”,伙伴雙方在課程改革、在職培訓、共享信息、共同變革及改善教學等方面開展廣泛合作與交流。具體做法有中小學英語教師走進大學校園,擔任一些教師教育類課程的教師、輔助或客座講演者,幫助高校培養職前教師;同時高校營造氛圍,吸引中小學外語教師參加高校教師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和實踐教學改革。雙方共建學術科研論壇,共享學術資源和圖書信息。雙方聯合共建教學實踐基地,為英語教師職前實踐訓練與職后專業發展提供平臺、創造條件。大學和中小學英語教師通過雙方的人員互動等多種多樣的專業發展活動,為在職的英語教師進行教學反思、行動研究創造機會,從而促進英語教師職后專業發展。
四、結語
我國中小學英語教師職后專業發展,一定要依據專業發展階段的不同特點,采取合適的專業發展模式,探索有效可行的專業發展策略。教師職前教育階段,作為教師專業教育的第一階段,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礎,主要是學習與積累有關教師教學所需的學科專業知識與技能,為日后的職業生涯奠定知識與能力基礎。在教師職后發展階段,教師以一個正式教師身份參與到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關注教學成功,還要關注自我專業成長。隨著社會環境、教學環境、自我身份以及所面臨的關系的變化,教師的社會期待、他人的期待以及自身期待也隨之發生變化,因此英語教師職后專業發展應有針對性,突出時效性,積極主動在所從事的專業實踐活動中,有意識地進行職業探索,要以在實踐中所出現的問題為契機,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專業發展活動,通過反思實踐,實現專業發展。
參考文獻:
[1]Banfi,C.S.Portfolios:Integrating advanced language, academic,and professional skills[J].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Journal,2003,57(01):34-42.
[2]McNiff,J. Teaching as Learning: An Action Research Approach[M].London:Routeledge,1993.
[3] Richards,J. C. & Lockhart,C. Teacher development through peer observation[J].TESOL Journal,1991.1(02):7-10.
[4]Richards,J. C. & Farrell.T. S. C.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Language Teachers: Strategies for Teacher Learning[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
[5]Wallace,M. J. Train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A Reflective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6]賈愛武.外語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3.
[7]裴躍進.國外教師專業發展的五種模式簡介及對我們的啟示[J]. 中小學教師培訓,2006,(11):60-63.
[8]王薔.英語教師行動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9]王少非.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專業發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10]魏立明,隋銘才.國外外語教學文獻述評:當今外語教師自身發展的三大模式[J].國外外語教學,1996,(04):38-40.
[11]吳一安.中國高校英語教師教育與發展研究[C].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12]于蘭. 建構主義視闋下第二語言教師專業發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
基金項目:重慶市市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慶市統籌城鄉教師教育研究中心”研究項目;重慶市教育委員會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反思性實踐的小學英語教師教育課程體系研究》(120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