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長山
由于一些學生面對中考升學的壓力,使他們一心只讀“圣賢書”,而忽略對音樂課的學習。針對一些初中生喜歡音樂卻不喜歡上音樂課的現象,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分析了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談了如何使學生喜歡上音樂課的問題。
音樂課教學實踐學生一、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引起學生在思想上重視音樂課
在音樂課教學過程課中,在間歇時,我經常利用一段時間讓學生展開自由討論,討論的內容有音樂與開發智力、音樂與素質教育、科學家與音樂、關于音樂的名人名言、音樂小故事,等等。讓學生充分認識到音樂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是多么重要,如現代的醫學研究證明,音樂有著特殊的功能,它能啟動人的右半腦,開發智力;在事實有很多例證,如我國著名的圍棋高手馬曉春,在下圍棋之余,還最愛彈鋼琴;在名人名言中,如雨果的名言最為生動形象,比喻比較貼切,他說:“開啟人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等等,使之感悟音樂與人生的關系,從而使學生重視在樹上想認識上來重視音樂課。
二、提高教學設計,選取通俗喜聞樂見的音樂作品,豐富教育教學
如今,針對現在的學生喜歡流行音樂的特點,在上音樂課時,我也適當摘取一些能體現現代特征、貼近學生生活的現代流行音樂、流行歌曲引入課堂,提高學生對通俗作品的鑒別力。例如,在欣賞《梁祝》時,我就選擇感人肺腑的《我心依舊》;在欣賞《春節序曲》時,我選擇了輕松歡快的《小蘋果》;這樣對學生現實喜歡唱的一首流行歌曲進行共同欣賞、講評……結果,收到了奇效,學生在課堂上不僅遵守紀律,而且對教材上的內容也有了興趣,真是一舉兩得,一箭雙雕,那樂而不為呢!
三、要搞好音樂教學,就要勤奮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素質
我深知,雖然教材內容的品味和學生審美趣味不適應,是學生不喜歡音樂課的一個重要因素,可是在我看來,我們教師教的不好,不能引起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這才是導致學生不喜歡音樂課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們應勤于學習專業知識,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自身學養。
1.我們教師在自己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動之以情,讓學生喜歡你這個老師。有道是:“喜歡老師,就會喜歡老師的課。”在我們的教育學中“愛屋及烏”的現象是存在的。那么,我們如何讓學生喜歡上自己呢?
(1)在我們的音樂課堂上,教師一首迷人的歌曲、一段動聽的琴聲、一個優美的舞姿,都能在學生心靈深處留下美好的印象,也會使他們佩服你、崇拜你、欣賞你,這是學生喜歡老師的第一要素,更是我們在音樂教學中舉足輕重的一個環節。
(2)以誠相待會讓學生感到你的可親可敬,這樣也會贏得學生的喜愛之情,從而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對音樂產生良好地情緒和強烈的學習興趣。
(3)要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多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讓學生理解你、信任你。和學生多一些共同語言,容易取得學生的信任,在學生們的信任的過程中就能建立良好地師生關系。
2.教師在自己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創設良好氛圍,以此來培養學生音樂興趣。
我們通過為學生創設愉快和諧的課堂音樂氛圍,來愉悅豐富的課外音樂生活,引導學生圍繞自己感興趣的音樂專題開展活動,豐富多彩的內容和生動活潑的組織形式,讓學生在快樂、自由、輕松的氛圍中進入到音樂的世界中,從而激發和培養孩子的音樂興趣,以此促進我們的教育教學。
(1)學會利用資源優勢,來努力為學生創設愉快和諧的課堂音樂氛圍。
①布置好音樂教室。在我們的音樂教室中,比如說,樂譜形象無處不在——地上、墻上、桌上、鋼琴的面板上……墻上掛上一些音樂家的畫像;音樂教具齊全……在這種充滿音樂氛圍的環境中,我們教師帶領學生綜合運用各自聽覺、觸覺、視覺,并通過各種游戲方式來觀察、操作這些環境的材料,學生通過與這種環境的互相作用,容易引發學習音樂的興趣。也使學生的思想情操得到陶冶。
②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多給學生以微笑,讓學生感到你可親可愛,這樣可以消除學生對教師的生疏感、懼怕感,增強其友善氛圍,縮短拉近彼此間的距離。除此之外,我們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還應放手給學生一個充分自由發揮的空間,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一種積極的活躍思想狀態。這樣就可以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使他們學得主動,學得開心。
(2)在搞好課教學的同時,還要努力為學生創設愉悅豐富的課外音樂生活。
所謂的課外音樂活動,它包括校園內音樂活動和校外音樂活動,是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題,開展觀察、收集、整理、練習、交流等活動,來獲取知識,提高技能,在感悟中陶冶審美情趣,在實踐中發展賞析、表現、創造等諸方面音樂能力。在進行課外音樂活動時,我們教師可進行一下幾個方面的工作:指導學生成立活動小組、給課外音樂活動提供主題、建立咨詢、反饋調整、創設展示場所等。
3.我們不斷地更新教學形式,總讓學生感到有一種新鮮感,始終讓學生保持一種學習熱情。
有道是:“熱情就是一個努力達到自己目標的一種積極力量。”熱情對人的活動具有持續、強大的推動作用。我們能不斷地更新教學形式,將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并保持這份熱情。
(1)我們在音樂課堂教學中,要打破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格局,堅持以學生主體,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到音樂教學中來,使他們在音樂中盡情暢想、忘情揮舞。如在教學歌曲《祖國是個大花園》時,讓學生在音樂中,根據自己的特長唱、畫、寫、舞、想祖國的美景,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中參與學習,效果很好。
(2)我們要發揮教師在課堂引導作用,在有計劃組織的前提下,把課堂交給學生。如在欣賞教學《命運》之后,讓學生自行推薦貝多芬的其他音樂作品,并由推薦者進行講解,然后教師進行講評。這種教學形式非常吸引學生,讓他們下載《歡樂頌》等作品,在課堂上講解,在找作品、講作品的過程中受到啟發,得到提高。這種教學形式學生學習興趣很濃,熱情高漲。
(3)我們還要給學生創設表演的舞臺,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創設表演的舞臺,如在歌曲教學后,可進行歌手評選;在欣賞教學后,由學生舉薦其他作品講解等,這種形式使學生在表演中體驗成功的快樂,激發他們的參與學習熱情。
總之,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只要教師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為之創設輕松愉悅的音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相信,學生一定會喜歡上你的音樂課。
參考文獻:
[1]周維妍.主體性音樂學習方式的理論與實踐探索[D].上海師范大學,2012.
[2]蘇紫紅.音樂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初步研究[J].教師,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