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娜 嚴嘉榮
摘 要:由于新就業大學生本身專業知識較強、對自身發展和企業期望值較高、個性特立獨行等一系列的特征,導致他們對企業的忠誠度相對較低,這是離職率居高不下的一個原因。大學生新員工的流失對企業來說不僅增加成本,同時降低自身信譽,如何在知識經濟時代留住人才,建立針對大學生新員工的培養激勵體制,將是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本文試圖從當今大學生就業形勢、離職原因出發,探討企業如何制定針對大學生新員工的培養激勵機制。
關鍵詞:企業;大學生;新員工;培養激勵措施
一、大學生就業現狀和離職原因探討
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大,社會對勞動力的需求減弱,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饑不擇食,就業的行業或者企業與理想差距較大,工作過程中容易出現各種情緒,同時由于剛畢業大學生處于職業的探索期,穩定性較差,往往采取不斷跳槽的方式選擇職業。根據社會勞動部門和麥可斯公司的調查顯示,高校畢業生待業率較高,并且應屆畢業生并不珍惜所找到的工作,畢業未滿一年就離職的人數占就業人數的三成以上。面對這一現象,企業由于招聘、培訓成本的增加不愿意招收剛離職大學生,進而造成更多的大學生待業或者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形成惡性循環。因此企業在招聘時就要考慮大學生的就業意向、個人興趣、與行業的匹配度等各種問題,篩選出合適的新員工,而不能因噎廢食。在培訓與激勵的過程中,從大學生的角度出發,制定合理的措施,對離職因素提早預防和防范。
根據Price&Mueller模型可以看出大學生離職的原因包括親屬的責任和機會、工作的壓力、參與度、培訓的力度、薪酬、晉升的機會、工作內容的單調性等內容,也即是工作的滿意度、組織的支持、尋找工作的機會三個方面。當前,大學生家庭環境較好,自身經濟壓力較小,加上新員工都處于未婚狀態,社會責任小,對待工作更加看重個人興趣、發展潛力和晉升的機會。企業對員工角色定位模糊,內部體系不健全,對新員工缺乏關注是導致員工離職的直接原因。企業在看到大學生頻繁跳槽缺點的同時,應增強自身實力,在對大學生新員工培養的過程制定有效措施,完善培訓、激勵體系,留住人才。
二、企業對大學生新員工的培訓措施
1.編制合理的培訓計劃
根據公司實際制定合理的中長期培訓計劃,從培訓內容、培訓講師、培訓效果三個層面細化每一步的培訓。不僅包括入職培訓,更要形成培訓的動態管理,實現培訓的常規化,同時可將對新員工的培訓納入績效考核機制,提高培訓積極性,推動新員工培訓的開展。新員工入職培訓是短期培訓,培訓的目的是增強新員工的歸屬感,從內容上要介紹企業歷史、文化、價值觀、組織結構、制度規范、工作流程、崗位職責等,具體做法是可以請講師、企業領導以及老員工為大學生新員工進行專題介紹,讓新員工盡快融入企業,建立良好的團隊和工作關系。中長期培訓可以針對商務禮儀、團隊建設、溝通技巧、專業技術等方面,形成層層遞進的培訓模式,提升員工能力水平,使他們在企業中有所收獲,愿意留下為與企業一起發展。
2.有效控制培訓效果
對大學生新員工培訓效果的有效控制上,可以從入職培訓時就跟蹤培訓的效果,有效控制培訓的全過程。為了更好地提升培訓效果,筆者認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一是及時記錄跟進新員工培訓的效果,可以制定新員工培訓手冊,記錄新員工每周的工作內容,成長足跡以及有待提升的部分,為后續培訓提供參考;二是完善培訓考核,通過考試的方式查看培訓效果,對表現突出優異的員工可以增強其工作難度,提高其績效工資,突出培訓的重要性,同時保證大學生新員工的對工作的參與度適中,在一定的競爭機制中成長,提高工作的積極性,降低離崗率。三是為大學生新員工安排企業里優秀的員工做他們的導師,從知識技能、工作經驗等方面幫助新員工快速成長。四是加強評估,可以采用調查問卷、座談等方式與新員工交流,增進溝通,不僅了解培訓效果,以備后期完善培訓體系,同時表現企業對大學生新員工的重視和關心,從感情上留住大學生新員工。
良好的培訓是企業留住大學生新員工的開始,是促進企業快速發展的助力。不僅能夠增強大學生新員工對企業的認可和歸屬感,降低新員工對工作的恐懼感,解決他們職業生涯初期,因工作壓力大、參與度不夠、主動性不強、情緒消極、人際關系陌生、對發展機會和晉升機遇的擔憂而離職的問題,同時有助于大學生新員工結合企業的發展制定職業發展規劃,從長遠的角度,把大學生新員工人生職業價值和企業價值緊密聯結在一起,從根本上留住人才,二者相互成就,實現共贏。
三、企業對大學生新員工的激勵措施
1.實現物質的激勵
物質的激勵方面最直觀的就是完善薪酬體系。由于大學生新員工知識、技能、個人興趣不同,薪酬體系應充分考慮員工特長和薪酬需求,薪酬與個人能力、學歷聯系起來,績效工資與差異化相結合,充分調動大學生新員工的積極性。其次是福利待遇,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學生新員工更看重時薪,月薪、年薪已成為過去時,他們更看重工作每小時的產出和生活的質量,工作中增強時薪,減少加班,創造相對自由的工作環境,同時增加住房公積金、交通補貼、餐補等,給他們一個良好的工作體驗。最后在辦公條件、工作環境上,要營造整潔、舒適、輕松的辦公環境,而不是壓縮辦公空間,緊蹙、擁躉的辦公環境更容易讓90后們感到對工作的不滿意。
物質的激勵僅僅是大學生新員工激勵的一個方面,隨著物質水平條件的發展,物質已經不能完全滿足激勵需求,必須在精神上激勵。
2.精神激勵措施
大學生新員工離職原因調查顯示,他們更看重人興趣與職業的結合,看重公司晉升體系和人文關懷。因此精神的激勵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是企業盡快了解大學生新員工個人興趣和特長,在安排崗位時盡量與其個人性格、興趣相結合,同時注意培養發掘其他方面能力,讓新員工在工作中鍛煉能力,發揮特長的同時彌補短板,提高綜合素質。
二是不斷完善企業晉升制度,大學生新員工充滿活力和工作的激情,叛逆、反對“權威”,更看重晉升制度和晉升的空間。因此企業要建立科學的晉升制度,突破論資排輩對新員工的限制,打破企業“官本位”的思想,大膽提拔表現優異的新員工,擴大晉升的空間,提供新員工工作的積極性。
三是增加人文關懷。當前大學生新員工以獨生之女為主,在呵護中長大,經歷的挫折較少,內心比較脆弱,企業制度要人性化,對他們進行精神感化,以平等的姿態對待他們的工作,尊重他們,用心栽培,對他們不離不棄,關心他們的生活和工作。在剛入職時,企業內部可以利用網絡信息、內部窗口、各類通知和活動搭建新員工尋找信息的平臺。增進溝通,在他們遇到困惑時耐心解答,言傳身教幫助他們適應工作環境。當他們生活上有困難時要及時出手相助,讓他們感受到企業的溫暖,比如提供新員工周轉房、班車、集體訂餐等服務,幫他們度過過渡期。
綜上所述,企業要充分結合大學生新員工的特點,在物質激勵的基礎上進行精神激勵,制度管理與人文關懷相結合,采取個性化、多樣化的激勵措施,為新員工提供舒適的工作環境、與能力匹配的薪酬,一定的晉升空間以及認為關懷,切實實現激勵效果,鞭策大學生新員工在工作崗位上發揮聰明才智,在企業提供的優越環境中實現人生價值。同時企業在留住人才基礎上為自身發展提供動力。
四、結語
新進大學生員工自身可塑性較強,本身又具備豐富的專業技能,是企業創新的重要力量,他們的新想法、新思路為企業發展注入活力。企業在招聘大學生人才時也都非常注重對他們的培養,投入了一定的人力和財力,因此,大學生新員工的離職對企業的影響比較大,包括:增加直接成本、工作效率下降的間接成本、整體團隊的不穩定因素、員工的信心受挫、企業形象和品牌美譽度下降以及企業發展的動力減弱等。本文通過對大學生就業現狀、離職原因的分析,從培訓措施、薪酬體系、晉升制度、工作環境、人文關懷等激勵措施提出了筆者的看法,目的是進一步增強大學生新員工對企業的認可,幫助企業留住人才。
參考文獻:
[1]趙輝.關于企業培訓當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分析[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8).
[2]袁樺.人力資本投資視角下的企業培訓需求分析——以某企業管理人員培訓項目的實證為例[J].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4(9).
[3]毛蔚.論企業培訓在現代企業發展中的價值與作用[J].新經濟,2015(1).
作者簡介:王艷娜(1979- ),女,河北秦皇島人,管理學碩士,講師,順德職業技術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向:高職教育、人力資源管理;嚴嘉榮(1987- ),男,廣東佛山人,碩士研究生,助教,順德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