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藝術品收藏的背景與發展現狀,同時運用態勢分析法,以現代產業化發展的視角,從產業經濟與文化產業發展的方向,著重探討小眾的藝術品收藏行為以產業形式存在的可能性,及其經濟、社會、文化層面的意義,最后為藝術品收藏產業提出合理的發展建議。
關鍵詞:藝術品收藏;產業化;市場經濟
一、藝術品收藏的背景與現狀
人類的收藏行為遠在舊石器時期就產生了,希望通過收藏品來顯示自己身份和實現自身的價值。而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藝術品收藏正逐漸成為經濟和文化增長的熱點。在經濟從低級階段發展到高級階段的過程中,人的需求也逐漸從生理需求上升到精神需求。
經濟是藝術品收藏的基礎,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GDP(國民生產總值)逐年攀升,藝術品拍賣的成交總額也呈上升趨勢。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史表明,一個國家藝術品的市場啟動條件是人均GDP 達到1000美元-2000美元,快速發展時期是人均GDP達到4000美元。當人均GDP達8000美元時,藝術市場才能實現。
藝術品收藏不同于其他的市場投資,隨著人們精神世界追求的提高,富有階層的步伐邁向了藝術品投資。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14》與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的數據顯示進入21世紀之后,中國的人均GDP從2000年的7578元上升至2013年的41908元,同時,藝術品拍賣總額也呈現上升趨勢,尤其是在2010與2011年間增長尤為突出,可見藝術品市場的需求量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但是,藝術品成交額這一數值,在2012與2013年間出現突然的下降,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文物藝術品拍賣額較2013年微降”。
藝術品在如此迅猛的態勢之下,依然存在較多的不確定因素,諸如政策、拍賣市場結構制度、互聯網平臺影響、消費需求調整等因素都會藝術品收藏市場出現不同程度的波動,因此,對藝術品收藏市場進行整合,是一項十分迫切的任務。
目前國內的藝術品收藏通常以博物館收藏為主,同時配合有企業收藏,機構收藏以及個人收藏等,由于國有博物館的收藏目前主要集中于國家文物的收藏與研究,通常不參與經濟市場中藝術品收藏產業的參考范圍。后者則是藝術品收藏產業發展的主要對象。一些企業與機構參與藝術品收藏,是為了提升企業的文化水準,營造文化藝術氛圍,通過對特殊藝術品的收藏行為,提升企業的知名度。與企業、機構收藏相比,個人收藏的目的比較單純,主要有藝術品投資和出于對藝術品的青睞從而希望進行保管欣賞的意愿這兩種目的。然而,無論藝術品收藏的動機、目的是什么,如何讓將這些藝術品收藏行為以產業鏈的方式進行整合,才是初步形成藝術品收藏產業雛形的主要研究問題。
二、藝術品收藏產業化的意義
1.經濟意義
藝術品收藏產業化首先能帶來的必然是經濟效益,以藝術品收藏產業化為代表的一大批新興產業正在迅速發展之中,因此,藝術品收藏產業化的經濟意義是巨大的。以藝術品收藏市場為例,市場上的供給魚龍混雜,需求卻十分緊迫,藝術品收藏的產業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規范交易行為,同時避免藝術品欺詐行為,同時藝術品收藏相關衍生行業的發展,能夠促進外圍行業的興起,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
2.社會意義
藝術品收藏的產業化發展,在進行生產經營活動也必然會帶來就業機會,促進產生消費需求。據統計顯示,我國有14億人口,每年新增勞動力人口大約是2000萬人,其中進入社會的新畢業大學生就有600萬人,就業壓力很大,藝術品收藏產業的發展可以解決一部分就業問題,尤其對于高素質人才的就業有著巨大推動作用。
目前,我國還在進行的一項重大經濟改革就是進行產業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政府已經刻意放緩了經濟增長速度,因為過去經濟的增長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對資源的消耗上的,藝術品收藏產業的發展,無疑響應了政府的這一國策,藝術品收藏產業本身作為文化產業的分支,屬于綠色陽光的服務產業。
3.文化意義
藝術品的本源是一種文化,發展藝術品收藏產業就是對藝術文化的傳承和傳播。藝術品收藏產業的發展也能帶動國人的文化熱情,繼承和發揚悠遠燦爛的傳統文化。每一件藝術品中,簡單的期盼所包含的,是一段悠久的歷史和深邃的哲理,對于個人,是修身養性,看淡得失,循序漸進,對于國家,是韜光養晦,厚積薄發,步步為營,可以說藝術品收藏文化,宛如一部厚厚的百科全書,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
三、藝術品收藏產業化的問題分析
1.藝術品收藏雖然受到推崇,由于缺乏專業鑒賞知識,更多的投資者向往藝術品收藏領域的投資價值,卻是望而卻步,藝術品收藏只是小眾的投資形式。該行業具有較大的投資風險,在藝術品市場中,只要預期會有更大的買家愿意花更高的價格買下藝術品,就愿意不論藝術品的真實價值,將其進行短期收藏,以期以更高的價格將其賣出。
2.源于藝術品的某些特性,存在以下劣勢:一是流通性差,與證券股票相比,藝術品的流通性相差很多,缺乏彈性的交易時間與彈性的交易場所,交易形式靈活,但是缺乏保障措施,容易產生欺詐行為。二是藝術品保管困難,對于特殊的藝術藏品需要特殊的保管方式,稍有差池,也許會使藏品遭遇貶值,這也是藝術品收藏產業的一大先天劣勢。
3.誠信問題。無論市場如何進化、如何發展,如果缺乏了這一基本信用的支撐,市場經濟就會在高成本的交易中土崩瓦解。誠信也是整個藝術品收藏行業的關鍵問題之一,中國藝術品誠信機制的建設是一項工作量艱巨、困難重重的社會系統。中國藝術品市場在發展進化的過程中,商品化的進程不完善、不徹底,更多地依靠民間力量發展生長起來的藝術品市場,無論是從其歷史傳統還是當下的發展態勢,信用缺乏問題從來就沒有間斷過。
四、建立藝術品收藏產業的措施
1.產業鏈的建立
所謂產業必然要有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完整成熟的藝術品收藏產業鏈是一個涉及到藝術品生產與發現、藝術經紀、營銷宣傳、專業知識培訓、拍賣收藏交流活動組織、收藏信息匯總等許多環節的大的系統。在這個系統中,藝術品的生產與發現為核心環節,而相關的活動組織,如藝術品營銷宣傳、藝術品專業知識培訓、藝術經紀、相關媒體參與等,這些衍生環節的產生,使得藝術品收藏有了產業化的趨勢,并且有形成完善的外圍層衍生產業的可能,每一個環節都蘊含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各環節之間相輔相成。只有整個產業鏈的全面良性發展,整個藝術品收藏產業才能實現真正的大發展。
2.深化相關組織機構的作用
藝術品收藏產業的相關機構組織主要有文化交易所,中國目前的文化交易所僅有中華文化產權交易所(中國香港)、南京文化交易所、上海文化產權交易所、北京文化產權交易所、天津文化產權交易所、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六所,場所數量有限,而且機構職能不夠完善,受眾開發不夠廣泛,無法真正推動藝術品市場繁榮,也無法發展發展藝術品收藏產業。深化這類機構的改革,完善其相關職能,同時擴大機構影響力是建立藝術品產業的重要改革點。
3.發揮互聯網的作用
2013年夏天,亞馬遜開通了亞馬遜在線藝術銷售平臺,宣布進入藝術品領域。隨后,淘寶、蘇寧、國美等電商企業均高調宣布進入藝術電商市場。尤其到了2014年,國內更多資本涌入了競爭行列。目前,藝術品電商正在走過Web1.0時代,向Web2.0時代進發,而誰能率先走向互聯交互決定了誰能第一個占領藝術品電商的巔峰。
相對于藝術品電商的推廣,藝術品收藏領域的電商推廣相對落后,由于其目前盈利渠道單一,因此尚未與互聯網系統充分的融合。選擇合適的途徑將藝術品收藏與互聯網微平臺進行結合是亟需思考的問題,“微信朋友圈”與“微博”這些碎片式的信息推廣渠道較為適合初期的藝術品收藏產業的推廣。
五、總結
綜上所述,藝術品收藏產業目前尚未完成,同時也存在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如何把握其產業特點,成立完善的機構組織進行操作,充分發揮其文化產業中重要產業的作用,并且為國家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文化價值、社會價值,是今后的實踐中需要去解決并完成的論題。僅以本文提出藝術品收藏產業化的思路,同時論述個人的思考與建議,希望藝術品收藏產業能夠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部分向社會展示其應有之義。
參考文獻:
[1]梁驍.淺談藝術品收藏與投資的全民化趨勢[J].杭州(生活品質版),2011(04):12-13.
[2]王槄.藝術品電商:開啟互聯網財富盛宴[J].上海信息化,2015(01):21-23.
[3]趙思有.論市場經濟中的藝術品收藏[J].華東經濟管理,2002(01):40-42.
[4]鄭翼村.中國藝術品拍賣行業發展的SWOT分析[D].廈門大學,2007.
作者簡介:陳柳青(1991- ),女,漢族,江蘇省鎮江市,南京財經大學藝術設計學院2014級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創意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