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淺白色
愿望清單
文_淺白色
有些事情,你一輩子只會經歷一次。
或許是意外的遭遇,或許是奇妙的經歷,或許是荒誕的小事……你總以為下一次會比這一次更令人難忘,可它們往往都僅此一次,不會重來,而其中的一兩件一定發生在上大學時。
2002年夏天的某個傍晚,剛剛結束了第一次訓練,我頭昏腦漲地跟著系辯論隊的學長學姐們一起下樓吃晚飯。走出學院大門,他們幾個之間仿佛有某種默契,沒有商量便在一家麻辣燙店的外賣窗口排起了隊。
接下來,我在詫異和忐忑中看著他們一個接一個無聲地拿菜、等號、端走,目不斜視,彼此之間也不交流,仿佛集體進入了靜音模式。我簡直要懷疑自己置身于某個突如其來的集體行為藝術項目中。我驚魂未定地跟隨他們的節奏買好了晚飯,大家仍舊筆直地排隊站在店外,那種氣氛完全不是“詭異”二字可以形容的:一行人面朝馬路,背對小店,沉默地站在綠化帶邊,手里還端著打包碗,一動不動。
我實在是憋不住了,扭過頭小聲問站在身旁的學姐:“我們端去哪兒吃?”
他們甚至沒給我問完整句話的機會,我剛說出“我們端去”,就被身旁爆發的一陣歡騰的起哄聲打斷,這幾個“木頭人”突然活了過來。領隊的學長一按手表,大聲宣布我堅持不到7分鐘就說話了,沒有打破隊里歷屆新生的挨整紀錄,心理素質低于平均水平,必須受罰。
兩種懲罰方式,自己任選一項:一、蹲在綠化帶旁邊,在路人的圍觀下吃完手上的麻辣燙;二、隨機攔住一個路人,向他字正腔圓地朗誦隊友寫的紙條。
選第一項相對沒那么丟人,但時間持續得比較長;選第二項雖然尷尬,但長痛不如短痛,丟人30秒,總好過蹲在路邊吃10分鐘。
“臉皮不厚,上場沒救。”
這是大一的我從大四學長那里聽來的第一條人生經驗。
于是,那天傍晚,我懷著“明年看我加倍還回來”的心情,手握紙條,攔住路過的陌生人,深情地朗誦:“同學!我的熱情,就像一把火,燃燒了整個沙漠。太陽見了我,也會躲著我,它也會怕我這把愛情的火……”
從那一刻起,我才算真的成為他們的隊友。
“都沒在一起丟過臉,那最基本的信任從何而來啊?”這句話也是學長的“名言”。
四年里,我們系隊贏過、輸過。學長學姐陸續畢業,新生也陸續加入。
大二時,我終于獲得了整人的資格,只是8個老隊員畢業了5個,空缺全由新隊員來填補,整新生的傳統似乎也不再有存在的意義。當舊日氛圍不可避免地被稀釋,我們再也沒能還原出當年那個詭異又“奇葩”的情景。
大四那年,當我和學弟學妹們備戰畢業前的最后一次校際比賽時,我才猛然發覺,當年參與過“麻辣燙事件”的隊友,除了我之外都已經畢業離開了。曾經在場上互相配合、在場下做陪練、在每一場比賽前為彼此系領帶的隊友們,經過四年,也換了一批又一批。
那一年,我們一路闖進了總決賽。在頒獎的時刻,我感到一種難以名狀的孤單。
有些事情,你認為明年會比今年做得更好,只不過,曾經的小伙伴很有可能已經不能再陪在你身邊。
接受改變是成長的一部分,珍惜當下更是初入大學的你需要明白的第一件事。
會有前輩和導師指導你如何規劃未來,而我所能給你的唯一的建議是:不要因為太過在意未來而忽略了現在。你有一輩子的時間去成熟和變老,而在還能犯傻的年紀,應該去做一些再不做就來不及了的事情。有些事,你一輩子只會做一次,即使荒誕,它也是一生一次、不會重來的記憶。
假如還能夠重來一次,我會在進入大學的第一天為自己列一張“愿望清單”,寫下所有能讓每一個當下過得不后悔的小事:
遇到一個能一起丟臉、一起犯傻的小伙伴,記住我們做過的所有“奇葩”事,并且永遠都不要和他(她)失去聯系。
至少一次,毫無顧慮地尊重自己的獨立和自由,在不該妥協時絕對不因為任何原因向任何人讓步。在社會將我變得更能容忍之前,學會勇敢地拒絕不公。
暗戀一個人,以不求回報的心態,去體會愛帶給自己的最強烈的快樂和失落,最艱難和漫長的等待。沒有什么比毫無保留地去愛一個人更能讓你真正了解自己。
跟“學霸”做朋友,在我們羨慕“學霸”成績好的時候,“學霸”或許也在羨慕我們真會玩。
做一份適合自己的兼職工作,尤其是當你不知道畢業后應該做什么時,提早體驗工作的感覺,可以幫未來的你排除掉很多不適合或不喜歡的職業。
一個人旅行一次,去看這個世界,也學會對自己的安全負責。
至少加入一個學生社團,選擇喜歡的活動并投身其中,在人生最新鮮和最具活力的年紀,在還無須理會現實的負擔之前。
不將挫折和失敗當成好事來接受,因為它們本來就很糟;不原諒故意傷害自己的人,因為故作高尚只是對惡意的縱容;不浪費時間跟三觀不正的人做朋友。對自己誠實一點兒,大學這四年會過得更坦然、更快樂。
圖/小森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