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屹
堪薩斯州大學著名的哈特.里斯雷的一項研究表明:孩子智力的差異主要取決于語言環境。孩子愿意說得更多,就會變得越聰明。而課堂氛圍,也叫課堂氣氛或課堂心理氣氛。它是課堂精神環境的要素,是學生課堂學習活動賴以發生的心理背景,是由師生雙方在學習活動中的情感、心境等因素交織而形成的一種氛圍。它直接影響到教師教學積極性、學生學習的參與程度和學習任務的完成。良好的課堂氛圍有助于教學雙方情感交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所有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那如何才能在小學數學課中創造談話氛圍呢?
【案例一】:《年、月、日》
師:同學們,我們搬進了新學校,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面學習、玩耍,你們高興嗎?
師:老師和你們一樣,也非常高興!讓我們記住這難忘的日子吧!
師:今天是哪年哪月哪日?(生齊聲回答)
師:同學們都是祖國媽媽的好孩子。有誰知道,祖國媽媽的生日是什么時候?
生:1949年10月1日。
師:你們還記住了哪些難忘的日子?(生各抒己見)
師:從剛才同學們的回答中都提到了哪幾個相同的字?
生:年、月、日。(板書課題)
師:關于年、月、日你已經知道了哪些知識?
生:一年有12個月。
生:一年有365天。
生:有些月份是31天,有些月份是30天。
……
師:除了這些,你們想知道關于年、月、日更多的知識嗎?大家都帶來了年歷卡。下面,以小組為單位,認真觀察這些年歷卡,看看還能發現什么?同時把書上的表格填寫完整。
(生自由發言)
年、月、日的知識實際上是生活中的數學知識。所以上課伊始我就從孩子們身邊的變化入手,在輕松愉快的氛圍里與學生交流,從與孩子們的談話中自然而然地揭示課題——《年、月、日》。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現了“小課堂,大社會”,感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接著我讓孩子們說出自己已經了解到的關于年、月、日方面的知識;以小組為單位,在自己獨立學習的基礎上小組合作交流觀察到的結果并完成相關表格。最后孩子們在全班暢所欲言進行交流。這樣既激發了孩子們的參與興趣,啟發了孩子們積極進行思考,又讓孩子們感受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老師沒有講新知識的時候,自己都已經知道了,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嚴,感受到獨特存在的價值,在這樣一個平等的談話中,學生更能體會到一種成功,自然也就更愿意表達自己的意見。
【案例二】:《認識物體》
師:孩子們,想不想知道這里面是什么嗎?(老師把一個箱子搬上講臺)
師:老師給每個小朋友們準備了一個小禮物,現在請孩子們依次地來取,每人取一件。(孩子上臺取禮物)
師:仔細觀察拿到的禮物,能給你的禮物找到好朋友嗎?(孩子開始找朋友)
師:為什么你們要站在一起呢?
生:我們的禮物都是方方的、平平的。
生:我們的禮物都是長長的、方方的。
生:我們組的禮物都是圓圓的、光光的。
生:我們組的禮物都有兩個平平的面,可以滾動。
……
師:你們的好朋友都找到了,可以為他們取個名字嗎?
生:圓圓。
生:正方體。
……(學生各抒己見)
上課伊始我就拿出一個大箱子放在講桌上,孩子們感到很好奇,特想知道里面是什么,一開始就調動起了他們的興趣,當我說出是給他們準備的禮物時,教室頓時炸開了花,孩子們躍躍欲試。在每人手中都有一個的時候,讓他們仔細觀察,根據觀察到的現象找到好朋友,并說說你的理由。根據低年級孩子的認知特點,在游戲中學習新知,在觀察中發現與自己禮物有共同特點的朋友,在比較中發現每種物體的不同。接下來匯報交流的過程中,我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們,沒有將物體的特征和名稱直接告訴他們,而是放手讓他們大膽地說出各種物體的共同特點,進而創造性地給它們起名字,孩子們在這時往往能產生積極向上的情感體驗,在課堂上就能大膽地表現好奇心、挑戰心、想象力等等,也就會回答出一個個富有個性的答案。
實踐證明,教師努力營造一個生動活潑、生活化的課堂氛圍,師生之間建立起民主、平等、賞識的人際關系,學生就能積極主動、身心愉悅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才能暢所欲言、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展示個性的舞臺,表現自我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