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迎紅
說到直觀教學,大家并不陌生,而且也是廣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利用率很高的一種常見的教學手段。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直觀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所謂小學數學課堂中的直觀教學,就是指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實物、模型、掛圖等教具和學具,通過實際操作、考察、觀察等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
傳統的教學正所謂的說教法,學生都是生搬硬套,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也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如果正確認識了直觀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重要性,并能充分利用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必然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提高整個課堂的教學效率,也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更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一、直觀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直觀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興趣又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作為教師,假如你的課不能吸引學生,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便是一個最大的失敗。直觀教學具有鮮明、生動和真實等特點,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感知的積極性。所以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具有廣泛的適用性,特別是對數的概念的建立,四則運算意義的理解,計量單位和幾何形體特征的認識,以及周長、面積、體積的計算等內容的教學,通常是直接利用實物直觀來幫助學生建立知識表象的。如學生通過觀察紅領巾、三角尺、流動紅旗等表面是三角形,得到三角形的概念。通過對飲料瓶、眼藥水瓶等實物的觀察、分析,使學生初步形成升和毫升的容量觀念,知道1升和1毫升大約有多少……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當初在教學質量單位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動畫給學生講述《稱象》的故事。激發學生對本課新知的求知欲,引出千克、噸質量單位,讓學生知道較重的物體要用噸來做單位。這樣就讓學生在故事中自己愿意去記憶對噸的認識。可見,直觀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對學生學好數學非常重要。
二、直觀教學——學生動手操作有利于學生對數學中公式、法則、數量關系的掌握
數學教學中每一個數學概念的學習,公式、法則、數量關系的分析,都是教學中的難點,學生學起來都會覺得枯燥乏味,不愿意學,因而理解起來會很難。只有讓學生自覺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學生才有可能在體驗成功的愉悅時,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從而形成積極的態度。因此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加強直觀教學—— 動手操作活動來豐富學生的學習活動,讓學生主動學習。直觀教學它具有具體形象,易于促進興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識等特點。它需要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并需要學生獨立、自覺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總之,就是使學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動中掌握抽象的數學知識,既發展學生的思維,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實踐證明,讓學生動手操作參與教學,比看教師拼、擺,聽教師講解獲得的知識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發展學生的數學潛能。如在教學圓錐體的體積一課時,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用等底等高圓錐體往圓柱體倒水,可以倒幾次把圓柱裝滿水,因而自己得出圓錐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三、直觀教學,有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和解決問題
在應用題的教學中,常常可以將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用圖表示出來,使量與量之間的關系清晰明了,便于學生理解。如在教學圓柱體體積一課中,我拿出一個鐵球要學生求鐵球的體積,讓學生應用自己本節課的知識進行解決,學生經過思考后一個學生說:“在一個底面直徑20厘米的圓柱形容器里裝了一部分水,然后把這個鐵球浸入水中,水面上升0.5厘米,就可以求出鐵球的體積。”
通過直觀演示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使學生了解“知識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道理,有利于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應用意識,更好的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正確地進行直觀教學,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堅持直觀原則有利于小學生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培養,合理、正確地使用直觀教學是綜合發展學生觀察力,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和培養學習興趣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