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仁杰
【摘 要】學生學習效果如何,教學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如何更加科學地利用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效率。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的參與進去,大腦動起來,才會讓學生有所收獲。第二,要善于在物理教學中引導學生體驗,使學生全身心的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第三,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做好物理實驗教學。
【關鍵詞】物理;教學;效率;課堂
學生學習效果如何,教學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如何更加科學地利用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效率。“有效教學”、“高效課堂”成為當前熱門課題和課堂改革的核心目標。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和認識談談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的幾點認識。
一、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
研究發現,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其教學成效明顯不同,學生掌握率與教學方式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對應關系,大致如下:教師講授—5%左右;學生閱讀—10%左右;視聽并用—20%左右;教師演示—30%左右;學生討論—50%左右;學生實踐—70%左右;學生互教—95%左右。
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選擇合理有效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中心,讓教師的“教”少一些、學生的“學”多一些,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討論、實踐和參與,或者解放一下自己,嘗試讓學生去“教”,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例如在杜郎口教學模式中,每個學生都有一塊版面來書寫,參與教學任務、展示學習成果,并通過學生的講解分享從而達到了知識的內化,獲得了較高的課題教學效果。
二、引導學生體驗,讓學生全身心投入
“聽到了,我會忘記;看到了,我會記住;只有做了,我才理解了。”這里所說的“做”,即“親身體驗”,是指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通過親身參與活動過程,從而掌握某些知識、技能,最終形成能力,建立某些情感、態度、觀念的過程。教師要積極創設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并全身心投入到教學活動,提高學習效果。
例如:在《聲音的特征》教學中,讓學生提前在木板或文具盒上繃上不同的橡皮筋或鐵絲做“樂器”,課上演湊時,學生感受到了“古琴”的韻味,學生會異常興奮;在《透鏡》教學前,可把放大鏡分發給學生“燒紙玩”,授課后再讓他們測實驗用凸透鏡的焦距,學生會興趣盎然……。在這些物理情景面前,沒有學生會分心。
另外,絕對不能為了省時省事而用演示實驗代替學生分組實驗,一定要讓學生親自操作、感受、探究。在探究過程中,學生在真實的物理情境中參與物理活動,不僅要動手、動腦,還要動口、動耳、動眼,即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自經歷。這樣做,表面看費時又費力,學生單位時間內獲得的知識較少,但可以激發興趣,鍛煉能力,增強有效記憶,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厭學,“存儲”了終身學習的愿望與能力,這樣的學生,經得起中考、高考的摔打,更能成為將來社會的合格人材。
三、應用多媒體手段,處理好物理實驗
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能創建一個圖文并茂、視聽一體的交互式教學環境,提供豐富多彩的聲、光、電等信息,創造良好的教學情景,使課堂變得絢麗多彩,學習興趣得到極大的提高,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尤其是物理作為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如果能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生活中的物理現象、處理或模擬物理實驗,就能幫助學生快速建立物理模型,更好地觀察物理現象、分析思考物理過程、歸納物理概念及規律,提高課堂效率。
一是對于課堂中無法再現或不容易直接觀察到的物理事實和微觀的物理現象,可以利用動畫模擬實驗過程,或播放實驗錄像。如:電流的形成過程、自由電荷在在金屬導體中定向移動形成電流、分子運動、船閘原理等等,通過播放錄象或模擬動畫,將這些現象形象地展示給學生,化抽象為具體,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提高課堂實效。
二是對于一些現象不夠明顯或可見度低的演示實驗,可利用實物展示臺、攝像頭等進行放大處理。例如:在演示電流表、電壓表、電能表、溫度計、測力計、天平等儀器的使用和讀數時儀器本身小,刻度也小,可見度差,通過實物展臺或攝像頭將其放大在熒幕上,可以讓全體同學清楚的觀察到,增強了實驗的可見度和可信度,提高了課堂實效。
三是對一些具有危險性的實驗或用到有毒藥品的實驗可以拍成視頻,或制成動畫等來展示給學生看。如:晶體融化實驗(萘)、托里拆利實驗(水銀)、保險絲熔斷實驗、短路實驗等。通過視頻使學生既觀察到了真實的實驗現象,又不會影響到學生的身體健康,既給學生提供了學習的機會,又培養了學生的安全意識,從而提高了課堂實效。
總之,提高課堂實效是課程改革成敗與否的具體體現,是教育工作者必須正視的課題,廣大物理教師應該發揮各自的聰明才智,讓我們的課堂從“有效”走向“高效”。
參考文獻:
[1]王武朝.初中物理有效性教學策略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4(20).
[2]譚洪軍.多媒體下的初中物理教學策略微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