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慧珍
(浙江臺州市實驗中學)
315課改是本校在新課程背景下推行的一項課堂教學改革舉措,這種教學模式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參與,關注學生的學習權和話語權,培養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能力,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而本文論述的思維導圖法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運用更能適應315課改的需要,更能適應新課程的需要。
思維導圖(MindManager)又叫心智圖,是表述發射性思維的有效圖形工具,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
歷史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法有著特殊的用處,思維導圖和歷史教學也可以很好地結合在一起。思維導圖法可使用色彩多樣的顏色,讓人有直觀醒目的印象。
而傳統的歷史教學中以教師為主導,注重歷史知識的灌輸,學生缺乏積極性。傳統的歷史教學方法過時,手段單一,教學方式死板。教師一根教鞭、一支粉筆、一張嘴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越來越抑制學生的個性,影響學生的思維,使對歷史抱有濃厚興趣的學生離歷史越來越遠。
在新課程改革下,在我校推行315課改的前提之下,作為一線教師要更新理念、提高教學水平,讓自己的課堂煥發出新的活力。那運用思維導圖法在中學歷史教學中要遵循一些原則:
(1)主體性原則。任何思維導圖的制作都要學生在充分了解課本知識、積極思考問題之后,再發揮想象力和創新力,充分發揮課堂上學生的主體作用。
(2)主題性原則。歷史課堂上思維導圖的制作基本圍繞一個主題、一個中心,從中心再向四周發射,就像人的大腦的運作。
(3)邏輯性原則。學生制作思維導圖時要遵循邏輯性。邏輯性包括時序性、空間性,任何歷史學習的思維導圖都要有時間先后順序和空間框架。歷史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也要有較強的邏輯性,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的邏輯能力。
現以人民版必修二專題四《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為例說明思維導圖法在歷史教學中如何運用。
《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的內容雜亂,頭緒眾多,有物質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社會習俗的婚俗、葬禮等,時間跨度大,識記困難。如果用傳統的傳授法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不能體現新課程理念。
作為高中生對歷史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歷史分析能力、思維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礎,我校開展315課改也有了一定的時間,教師和學生的理念有了很大的改觀。思維導圖運用步驟:
(1)課前步驟:第一步,上課之前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一定的熟悉,可用導學案了解基礎知識。第二步,教師制作一張本課的思維導圖進行示范,讓學生對思維導圖有一定的了解。第三步,教師提前公布思維導圖構建評價法。課堂評價標準是字跡工整,條理清楚;圖像有創新;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
(2)課中步驟:第一步,學生課堂討論5分鐘后進行構思,構思好后在小組黑板上進行展示。(教室里六大小組均有一塊小黑板)現選取兩小組的思維導圖進行展示,如圖1、圖2所示:
圖1 第一小組
圖2 第二小組
第二步,教師對學生的思維導圖進行及時評價,按之前布置的評價方法進行評價。在本次教學環節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并對學生的生成進行過程評價,刺激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一課運用思維導圖這一環節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首先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每組學生都動手去構建思維導圖,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開發了學生的智力;個別學生上臺板演,鍛煉了學生的膽量,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真正地融入課堂中。
新課程改革下教師在中學歷史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法能取得很大的效果,教師在使用過程中應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
歷史知識繁多是傳統教學難以解決的一個難題,而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可以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轉變教育理念,提高教學水平,讓我們學生學得更好,能力提高得更多。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J.Piaget)認為:“兒童是在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建構起關于外部世界的知識,學習是在自身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在與他人的活動中,利用必要的學習材料,建構自己的意義和理解的過程。”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運用思維導圖法,在與同學的活動中去建構自己新的知識,生成新的東西。這種全新的思維模式和學習方法,改變了應試教育下“灌輸—接受”式的傳統學習方式,注重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自學能力。
教師通過觀察學生的思維導圖可以發現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對本課的理解和認知程度。在思維導圖教學過程中,可以做到既關注整體,又關懷個體,發現并挖掘個體的獨特性,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因人施教。在構建思維導圖時,教師啟發:“思維向各個方向自由發散,自然地表達你所要表達的內容,能想多遠就想多遠。”
新課程改革強調以學生發展為主的評價,那么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構建思維導圖的過程評價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的進展,診斷學生的問題,激發學生對知識的融合度,這就是思維導圖的形成性評價,這也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
傳統歷史教學靠教師的一張嘴、一支粉筆完成,教師多注重知識的傳授,學生普遍認為目前的課堂教學氣氛沉悶,學習壓力較大,缺乏興趣,根本無法體驗到學習的滿足與快樂,很難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的作用主要是對學生進行積極正面的引導,并指導和回答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應用思維導圖教學有利于促進教師角色的轉變,師生在教學中可以比較自由地交流和溝通,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形成和諧、寬松的課堂環境。
本文通過對《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一課運用思維導圖法的粗略想法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任何教學使用思維導圖法時都要注意本課是否適合思維導圖法,思維導圖法在課堂運用時如何評價?學生在短暫的時間里要構建思維導圖法的難度,這些問題的存在還是我們教學中需要攻克的難題!
[1]史小勛.淺析利用思維導圖提高學習能力[J].新課程,2010(08).
[2]孫沖武,向冬梅.將思維導圖應用于生成學習的探討[J].網絡科技時代,2007(08).
[3]沈建強.思維導圖在教學中應用的理論基礎[J].浙江教育科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