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娜
【摘 要】現在的小學語文教學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重點分析了小學中年級階段,語文教學存在的一些困難。同時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教學措施,實現對小學中年級階段語文教學工作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教材;語句;閱讀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推進,教學改革的步伐就從未停止,小學教育階段時間有6年,是各個學習階段最長的,在整個6年階段,學生不僅在生理,心智發展等方面出現了很多變化,而且在心理和人生觀、價值觀方面也出現了很多不同的地方。尤其是在三、四年級這樣一個中年段,教材開始不斷加深,語文生詞量不斷攀升,課本的長度不斷增加,對學生閱讀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不斷向著高年級要求靠近,很多小學生在進入中年級階段之初,都有很多的不適應。在教學過程中有很多細節需要把握尺度,做到既不缺位,也不越位,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克服這些困難,才能進一步適應這種語文課程的安排,實現小學中年級階段的平穩過度。
1存在的困難
現代中年級階段的語文課本內容有一部分是由高年級下放下來的,課本的長度不斷增長,生詞量也比在低年級階段出現得更加頻繁,學生在接受能力方面出現很多差異,給教學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具體問題如下:
1.1教材方面
經過多輪修訂的教材進一步體現了素養教育的本質要求,很多教學目標在中年級階段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在低年級階段,只需要教師根據課本中的生詞量,進行講解。學生只要多次理解,反復記憶,即可掌握相應的生詞,但是進入三年級之后,教材中的生詞量猛增,由于課時的限制,很多生詞教師在上課期間無法詳細解釋,只能通過學生自己查字典,了解其中的含義,這就給剛剛進入中年級階段的小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掌握查字典,了解生詞含義,同時課本的長度也在不斷增加,與低年級相比,很多課本長度是原來的2倍,這樣給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帶來了很多困難。
1.2教學目標方面
在教學目標方面,隨著進入中年級階段,很多學生在生詞的掌握、閱讀水平的提升、寫作能力的培養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第一,生詞的掌握。在低年級階段生詞量很少,但是進入三四年級之后,隨著課本長度的增加,生詞量就猛增,這都是教學大綱要求的生詞,同時大綱對三四年級的學生還要求要進一步掌握《新華字典》的使用,遇到不認識的字就可以查字典,不需要教師再一個字一個字的解釋了,很多課程的講解需要學生課前做好生詞方面的預習工作。上課前,小學生要將教材中需要的不會的生詞一一查出來,并將其含義標注好。這樣的教學過程,給學生增加了很大的壓力。第二,閱讀能力的要求不斷提升。到了中年級階段,教學大綱在閱讀方面的要求也進一步提高,要求學生不僅能夠閱讀片段式的文章,更要適應整片文章的閱讀習慣,不斷向著高年級的語文閱讀習慣靠近,這樣給很多學生帶來了麻煩,這種閱讀能力的猛然提升,學生一般都會出現很多不適應的地方。第三,寫作能力的要求進一步提高。一些學校在低年級開始就讓學生開始寫一些日記,記一記身邊發生的事情,不斷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到了中年級階段,教學大綱對于寫作方面就有很多細節要求,不斷提升學生運用相應的句式,還有一些學過的辭藻來描述自己所見所聞,這也是對其觀察能力的提升,同時需要在所見所聞之后進一步提出自己看法和意見等等,這就是一種個人觀點的表達,需要有著一定的經驗才能提出更為真實的看法。
1.3學生的整體素養出現明顯分化
在低年級階段,由于知識點較少,并且難度不大,很多學生之間的學習成績差距也不是很大,但是隨著進入中年級階段,語文課本難度的增大,教學目標的提升,學生的整體能力有所下降,這是由于對于中年級語文課程難度突出增大的一種應激反應,很多學生在語文的學習中出現了很多差別,出現了語文學習一致保持很好水平的,也有一些學生因為語文學習難度的增大,學習的效果就不是很明顯,成績就有所下降,根據一個調查統計。當學生進入三四年級之后,由于學生生理、心理發育出現了差異,男女對比最為明顯,普遍女生的語文成績要優于男生成績,這是由于女生在語言方面的發育普遍早于男生,這是存在一定的生理差異的基礎上。
2恰到好處的教學措施
針對學生進入中年級階段之后,教材難度進一步增加,教學目標不斷提升,學生之間由于生理、心理上存在的差異而反映出語文學習效果的差異性等問題,需要有既不缺位,又不越位的、恰到好處的教學措施。具體措施如下:
2.1抓住重點語句的理解
針對現代小學中年級階段的語文課文長度進一步增大之后,對于一篇課文的理解,難度不斷增加,這時候到位又不越位的做法就是要求教師在課前準備的時候,將課本中的一些關鍵的語句或者段落提取出來,同時做好這些語句或者段落的解釋準備,上課期間,首先是通讀整篇課本,之后選擇這些重點語句或者段落,要求學生進一步體會理解其中的含義和文學意境,通過這些語句或者段落的交流和溝通,學生進一步了解整篇課本的中心思想和基本情況,這樣可以有的放矢的解決了學習語文課文閱讀問題。例如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本《美麗的小興安嶺》主要介紹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美麗景色,這學習這篇課本的時候,由于篇幅相對較長,我們只要抓住其中關于描述一年四季的句子,加以理解,整片文章的主要脈絡就可以把握清楚了,學習這篇文章的難度將可以大大降低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將課本中的關鍵語句或者段落提取出來,與學生一起分析之后便可以輕松掌握全本。
2.2細化教師用書
教師用書中對語文課本的解釋是最權威的,他們很多專家學者經過相應的研討最終定下來的,具有很強的可信度,也是就是因為教師用書的可信度使得其中的一些解釋和觀點相對比較保守、相比比較粗放,對于一些存在爭議或者可以由多種解釋的語句的理解,教師用書可能就會直接避而不談,或者只探到其中的一層含義。因此,在教師用書的使用方面需要進一步細化,不斷思考其中的一些觀點,因為對于文章的認識一般都不止一種聲音,對于學生提出一些合理的理解也應當加以鼓勵支持。
2.3開拓閱讀領域
開拓閱讀是對學生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的一種拓展性的訓練方式,需要教師根據所上的課本內容進行聯想和開拓,這種聯系和拓展可以是在內容相似方面的,也可以是在文章的結構形式方面的,還可以是其他方面存在形似的聯系和拓展。這個方式進一步增加了學生課外的閱讀,使得其閱讀能力進一步提升,另外相應的寫作能力,也將在被閱讀的文章中得到提高。
3結語
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果最為有效的方法就是掌握語文的閱讀,閱讀是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宏線,一方面閱讀聯系這生字的理解,另一個方面閱讀涉及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升。只有不斷地抓住重點語句的理解、有效地細化教師用書、進一步開拓閱讀領域,才能有效實現小學中年級階段語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何克抗,余勝泉,吳娟,馬寧,趙興龍,袁磊,齊媛,等.運用信息化教學創新理論大幅提升農村中小學教學質量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9,12(02):123-124.
[2]謝玉蓓,朱昱,王桂霞,等.用心插柳,帶孩子進入寫話天地——培養低段孩子寫話的幾點做法[A].2015年3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2015,03:125-126.
[3]劉鳳云,鄭鳳貴,楊志華,張支燕,賀莉,等.關于培養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發展性策略研究的實驗報告[A].2015年2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2015,02: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