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要武
【摘 要】新課標為培養小學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提供了空間。在“提出問題”的角色中、過程中、環境中培養提出問題的能力;在“問題情境”中養成提出問題的思維方法、養成發現問題的能力,從而養成提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學生;培養提出問題能力
新課標實施對小學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的要求更高了。在美國哈佛大學的師生中流傳著這樣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讓人不斷提出問題。”問題是點燃求知欲、創造欲的火把,問題生長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識的種子,問題是走向卓越、走向成功的開始。新課標要求學科教學中培養小學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而培養小學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是培養創新能力和精神的基礎和組成。同時新課標下小學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和教師教學轉變為培養小學學生提出問題能力提供有利條件。
一、“提出問題”的角色轉變
首先,問題提出的主人地位應做改變:過去課堂上大多是教師提問,小學學生被動應答;問題大多由教師來準備,教師是問題的“擁有者”,問題大多只由小學學生應對,小學學生是問題的“接受者”;教師生產問題,是問題的主人,小學學生是接受式學習。
新課標下小學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自然就是問題提出的“主動者”。問題由小學學生自己主動提出。小學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從根本上實現了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
二、“提出問題”的過程還給小學學生
問題的提出是有條件的。形成問題的過程就是“思考和發現”的過程。過去大多數是教師經歷思考發現體驗提出問題的過程,而小學學生是靜聽,聽經歷,聽體驗,對問題感觸不深,激情不高。反思體驗,領悟建構的過程不是個性建構,多元智能不能實現。不能有效形成提出問題的能力。
新課標下“先學后教”。小學學生通過觀察思考發現問題。而教師是小學學生發現問題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實踐者。教師引導的特點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小學學生由“憤”而啟,由“悱”而發。正是“求學問,先學問;只學問,非學問”。
三、“提出問題”的課堂環境最優化
小學學生提出問題的過程是探究中共生共創的過程。新課標的課堂教學是把課堂建設成一個小學學生學習的實驗室。教師和小學學生一起開發豐富的動手操作材料,鼓勵小學學生多渠道收集和利用信息;注重知識獲取過程中的探索發現。通過討論營造一個勤思善問課堂氛圍。其中發現便成為課堂主要的學習和教學活動。發現是適當的教學輔助下小學學生探索的結果。
提出問題的過程在師生,生生互動中由小學學生發現完成。從而超越傳統教學中的教師中心,課堂中心,書本中心的三個超越。這樣課堂教學中教師尊重小學學生情感態度,小學學生有心理安全感,小學學生就敢問。而且小學學生主動學習,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積極思考,小學學生又想問。
四、創設“問題情景”是培養提出問題能力的把手
問題可分為探究性和評價性問題。合理的問題情景中的矛盾沖突,奇思妙想,問題的產生與發展,在小學學生心理激起層層波浪,引起情感共鳴,促使他們用自己特有的方式進行分析思考,進行質疑釋疑,進行推理論證,進行想想聯想,進行研討辯論,進行喜怒哀樂的不同體驗領悟,在此基礎上激發了小學學生學習情趣,觸發思考、發現或探究問題或評價問題。使他們在入境入情過程中逐步發現,由簡單到復雜;由低層次到高層次的許多問題,或有因果關系的即一系列問題,或特別的問題。因小學學生個體潛在因素不同,關注角度不同,會產生不同的系列問題或特別問題。每個小學學生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觸發,都有自己個性的體驗和思考,都會有問題提出。
五、培養“提出問題“的思維方法
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思考中也需要合理的思維方法,例如通過比較發現問題;在事物共性中發現問題等等。概況起來思維方法有:下定義的思維方法,推理判斷的思維方法,分類的思維方法,假象的思維方法,理想的思維方法,分析的思維方法,綜合的思維方法,具體化的思維方法,公開的思維方法,比較的思維方法,求異的思維方法,求同的思維方法,發散的思維方法,聚合的思維方法,轉換的思維方法,整合的思維方法,還有更高的創新思維方法等。培養思維方法,形成思維能力的條件是聯系實際反復應用這些方法并且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思維品質。例如在創設問題情境時關注小學學生思維方式有意識引導小學學生嘗試,學會使用相應方法
問題提出過程會因為課題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特點:其中有原理性課題中的問題提出過程需由現象追問到原理,引導的過程著重培養小學學生由表及里,由現象追問到規律的思維邏輯品質,形成規律性原理性問題的提出。
特別說明的是,常規思維的特點是復制性思維,是以經驗為基礎的思維,有基礎價值,而更應該提倡創新思維提出問題。例如小學學生學習熔化一節,當教師說熔化需要對物體加熱時,一位小學學生就問還有別的方法嗎?這個問題就很珍貴。
六、在問題解決中發現新問題
提出問題,假設猜想,驗證論證,得出結論,交流評估這一探究過程。就是在解決問題。并且反思上述過程。這又會發現新問題而且是更深層次的問題。科學家波譜爾在回顧整個科學發展史之后,提出:“科學和知識的增長永遠始于問題、終于問題——越來越深化對問題越來越能啟發大量新問題的問題。”這種問題解決的循環遞升揭示了科學發展的奧秘。
總之,小學學生在主動提出問題中發展個性。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新課程理念與教學策略》王義堂田保軍王碩旺編著.
[2]《課程與教學論》河北省教師教育專家委員會編寫;”2014-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