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迪 黃自鑫
(武漢紡織大學體育課部,武漢 430000)
在上世紀末國家對體育作出改革申明后我國體育行業才算真正的得到了改變,也是從那個時候起,我國體育才形成了多種項目共同發展的格局,才行成了向產業化方向改革的趨勢。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我國高校體育開始尋求新的經營模式,逐漸在傳統的純粹的教學觀念中添加市場因素,使其向產業化的方向轉變。
與其它行業相比,高校體育產業有三個特性:一是經濟性,近幾年全國各高校都在擴招,學生增加的同時學校也在擴建,設施也在不斷完善,這就為高校體育在經濟上的發展創造了硬件條件;二是社會性,目前高校的建設有這樣一個趨勢:政府與高校合資建設,合資重點就是高校體育。這就使得其體育設施與資源并非僅限于在校師生,而是對外開放的。憑借全民健身這一切入點,學校可將高校與社會聯系起來;三是教育性,高校體育其本質還是教學,它是在完成育人的前提下才去進行產業化發展的探索與改進,這是高校體育與其它產業甚至與社會體育的最大區別。
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將高校畢業生看做一種“產品”,其原料是高中畢業生,在大學這個機器里,通過教師這個刀具的加工后,形成了畢業生這個“產品”。產品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有價值,能形成產業化的產品會帶動該行業的整體發展,高校體育也應該如此!體育畢業生在畢業后也應該有自己的價值,應該形成自己的產業化發展模式。
我國高校體育在教學觀念上一直是以增強學生體魄為主,并沒有將產業這一概念注入到教學中去。在培養學生過程當中,所教給學生的僅僅是一門體育特長,將來可以憑借這一特長生存下去。只有當出現某個很有天賦的學生時,才會考慮競賽,才會將經濟與體育掛鉤。在這一傳統觀念的影響下,高效體育設施存在的目的只有一個:供教學使用。所以在對體育硬件作出資金投入時,沒有將市場因素考慮進去,這一方面導致了高校在教學之余資源的嚴重浪費,另一方面這使得后期在體育設施的開發利用上存在很大困難。
學校教學過程中出現的這種觀念其形成原因要追究到整個社會。只有當體育產業化的觀念在全國得以凸顯,整個體育行業才會有質的變化,國家的體育環境才能得到改善。在國家發展方針尚未涉及到高校體育產業化的前提下,高校只能憑借自己的能力對體育產業作出努力,但這種努力的成效是很小的。
政府在各行各業的發展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政府針對某一行業指定的政策直接決定著該行業的發展寬度與方向,它能對國內行業起到宏觀調控的作用。但是,僅僅有政策是不夠的,政策僅僅是說明能不能發展該行業,當行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問題、瓶頸時,假若沒能得到政府的進一步幫助,那么發展就會陷入舉步維艱的地步。
我國體育產業形成初期,政府便制定了一些政策,這些政策涉及到該產業的結構、組織、技術、布局等諸多方面,這對推動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起到了顯而易見的作用。但是當時我國的國情決定了國家中心不可能放在體育的發展上面,所以因為政府扶持的缺少,體育產業目前仍處于發展初期階段,其行業標準、經營模式均沒有達到成熟的地步。在已經制定的政策中,涉及到高校體育的更是少之又少,對于高校體育激勵作用最大的是我國的金牌政策。高校體育生要么是為金牌而戰,要么是為生存而戰,而作為運動員,退役意味著失業,同時,在尚未退役的一段時期內運動員所獲得的并不能為他們以后的生活提供一些好的幫助,政府能提供給體育生的選擇權又太少,這就使得體育對于后來者的吸引力不足,阻礙著體育的連續性發展。
但社會畢竟是在一直向前發展的,隨著習主席的上臺,高校體育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特別是在足球方面,這也給廣大體育從事者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眾所周知,一個產業體系能得以形成最主要的因素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存在供需關系,而體育產業在市場經濟背景下,這種供需關系很脆弱。從供應方來看,企業規模小、經營方式落后、組織形式不規范、營銷手段單一、市場反應速度緩慢。從需求方來看,現在人們體育消費能力和水平較低,對體育活動的認知還存在陳舊觀念,體育消費觀念未能深入人心等。
市場經濟背景下資源的閑置是一種極大的浪費,只有合理使用資源,讓已有的有限資源發揮出最大的作用,才能推動體育行業的產業化進程。高校體育的管理者,應該摒棄傳統的教學思維,要意識到體育不僅僅是一門學科,它不同于其它高校專業,不能僅僅作為一門課程,通過這門課傳遞給學生的也不應該僅僅強身健體的方式和以后安家立命的手段。
在高校教學中,教學始終是第一位,但在教學的同時,要將經濟因素考慮進去。傳統的教學指導思想只能作為參考,學校的資源即使在寒暑假也不能空置起來。體育老師的教學對象也不應該僅限于學生,學校周邊的居民、校內其他崗位的老師,都應該是其教學對象。對于高校而言,學校體育設施的充分利用,可以使學校的氛圍更加和諧,有利于形成一種相互學習的風氣。
政府對一個行業的政策能決定其發展方向,而政府對一個行業的扶持能決定該行業能否成功發展起來。這里所說的政策與扶持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政策,指的是國家作出的一些規定,這些規定說明了某一行業的合法性;而扶持指的是某一已經合法的行業在發展過程中,政府對其給與的幫助。假若將某一行業看做一個嬰兒,國家看做父母,那么政策的作用是給予孩子生命,而扶持則是對孩子后期的撫養過程。
眾所周知,21世紀的主導的地位在知識上,人類文明也將進入知識時代,在這種背景下,作為“朝陽產業”的體育產業必定會得到快速發展。在我國,綜合國力是在近二三十年內才開始得到發展的,這也就導致國內體育產業起步較晚,與其它起步較早的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所以,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要結合我國市場經濟的實際情況,不斷完善發展機制,將高校與社會聯系起來,將教育與生產聯系起來,挖掘體育產業在社會上的潛在發展空間,在政府的協同扶持下,努力將我國體育產業發展成為具有中國社會特色主義的新型產業。
[1]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體育管理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
[2]龍佩珠,錢海平.論加入WTO與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化的發展[J].體育文化導刊,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