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謀
(陜西寶麟鐵路有限責任公司,寶雞 721004)
理思路促地方鐵路發展助省內能源運輸推陜煤夢的實現
劉 謀
(陜西寶麟鐵路有限責任公司,寶雞 721004)
(1)盤子小、底子薄,基本都處于建設期,自身造血功能有待加強。如:寶麟鐵路、榆橫鐵路等;
(2)參股的部省合資鐵路因占股比較小缺失話語權自身利益很難得到保障;
(3)在地方鐵路建設與管理過程中,缺失政府層面的專業主管部門。如:與國鐵接軌、與地方政府協調等問題。
從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看:陜西地處我國內陸腹地,具有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區位優勢,同時也是連接西北與華東、華北、華南、西南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國家規劃的“八縱八橫”鐵路網中,有“三縱三橫”通過了陜西,這種區位優勢決定了陜西在全國鐵路網中的重要地位;陜西作為資源大省,煤炭儲量1676億噸,居全國第三位。石油和天然氣探明儲量分別達到14億噸和1萬億立方米,分別居全國第七位和第二位。豐富的礦產資源對運輸量大、環境污染小、費用相對較低的鐵路運輸有著較大的需求。
從宏觀政策與頂層設計看:隨著鐵道部的裁撤國家鐵路局的成立,在鐵路建設與后期運行管理的政策制定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一是國家鐵路局于2013年3月10日下發了“三定”方案,《方案》中取消了14項審批權力,和地方鐵路發展密切相關的有“取消企業自備車輛參加鐵路運輸審批,取消企業鐵路專用線與國鐵接軌審批”這兩點對于地方鐵路公司在接軌手續的辦理和自備車輛的購置及在國鐵線路運行提供了法理保障;二是國務院加強頂層設計,于2013年8月19日下發了《國務院關于改革鐵路投融資體制加快推進鐵路建設的意見》(國發〔2013〕33號)文件,這是第一次從國家層面給鐵路行業下發的行業標準,該文件的下發為地方鐵路在發展過程中,法人主體的確立、資金運作、運營管理等方面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對地方鐵路今后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從我省地方鐵路的發展勢頭看:一是部省合資鐵路有序推進。二是自身項目的扎實推進。部省合資鐵路與自身項目建設情況看發展前景一切向好。
(1)在部省合資鐵路中,因占股權比例較小缺少話語權在運營過程中自身的權益很難得到保障。究其原因,仍然還是體制問題,運管模式、行業標準執行、干部任用等方面都必須依照其固有模式或標準執行,導致在運營過程中管理者過分強調安全而忽視了企業的效益,因為管理者認為只要安全不發生問題企業效益好壞不會直接影響自己的升遷——出現了一種高成本保安全的企業管理現象,有悖安全管理與企業健康協調發展的規則,也損害了股東的利益。
(2)在項目建設與管理過程中,存在人才缺失與資金短缺的問題。由于大規模的鐵路建設對資金的需求較大,而我省目前沒有形成一個長效的資金保障機制。
(3)在地方鐵路建設與管理過程中,缺失政府層面的專業主管部門,導致與鐵路總公司及地方政府的協調出現了真空地帶。陜西省鐵路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作為陜西省鐵路建設唯一的出資人代表,企業本著“投資有限、帶動無限”的企業價值觀積極推進本省鐵路建設,但如能在政府層面增加專業的行業管理部門,必將是本省的鐵路建設上一個更高的臺階。
(1)定調子,為今后發展確立方向和目標。按照將地方企業發展“做大、做強、做精、做特”的調子,確立企業今后的發展和目標。
(2)合拍子,轉觀念,強管理,提升自身專業化管理水平,助推陜煤化集團向世界500強挺進。2011年底,陜鐵集團整體劃轉陜煤化集團。整體的融入給陜鐵集團帶來了新的機遇與強有力的支持,僅2012年至2013年陜煤化集團注入陜鐵資金45.2億元,陜煤化集團作為陜鐵集團的上級公司面對煤炭“黃金十年”的終結,正經歷前所未有的困難,作為7個實體專業板塊公司之一,應與集團公司步調一致,氣出一孔,水流一注,轉變思想,強化管理,從細處著眼,從精上下功夫,不斷增加自身造血功能,提升效益來反哺主業,達到優勢互補的效果。
(3)重新規劃人力資源戰略,引適合企業發展的優秀人才。在人力資源運用上應采用“招聘與返聘相結合的模式”,招聘兩種人:一是有管理經驗的技術與管理人才;二是有專業知識的大學生。返聘一種人:即掌握一定社會資源的管理人員為企業外部協調奠定良好的基礎。這樣做的目的:一是降低人力資源成本,規避人力資源風險;二是降低企業薪酬管理成本;三是為公司今后發展奠定完整的管理與技術體系。
我相信在以上三個條件的保障下,地方鐵路的明天一定會更好,必將全面提升省內能源外運能力,為實現集團公司“去雜歸核”戰略奠定良好的基礎,來推“陜煤夢”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