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宇等
摘 要:現階段我國正處在全面改革深化時期,在這一過程中的各個領域的改革都如火如荼額進行著,其中關于農民工子女的教育權問題國家也給予了很高的重視,并逐漸對這一問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進行解決。本文主要就農民工子女受教育權內涵以及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然后就農民工子女受教育權保障問題的成因以及優化策略加以探究,希望此次理論研究對實際問題的解決起到一定促進作用。
關鍵詞:農民工子女;教育權;問題
一、引言
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農村的人口逐漸向城市進行遷移,在這一過程中的一些問題也開始逐漸暴露出來。其中的農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權問題就表現的比較突出,所以加強對農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權的理論研究,就能有效推動問題解決的進程,從而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良好的環境。
二、農民工子女受教育權內涵及現狀分析
1.農民工子女受教育權的內涵分析
農民工子女受教育的內容包含的比較廣泛,其中有教育資格權以及受教育學習權和公平評價權等方面。農民工子女享有平等受教育權,主要就是在平等的入學資格權方面要能保證,具體而言就是在達到了規定年齡之后,民族和種族等方面沒有特殊的限制,并且在考試資格權以及平等的評價資格權等方面都有著具備[1]。然后農民工子女在平等的受教育學習權方面主要是在平等的教育條件以及入學升學機會等層面都有著具備。農民工子女受教育權的保障有著理論性依據,主要體現在人的全面發展,也就是受教育權的基礎價值,還有是教育平等,也就是受教育權的應然分析。
2.農民工子女受教育權的現狀分析
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的農民工子女受教育權的發展還有著諸多不完善之處,首先在受教育的機會層面主要就是人口流動比較頻繁化,在義務教育上二元化的特征就有著比較鮮明的特征。從教育機會層面來看主要是在入學機會升學機會方面還仍然存在著不平等的現象。
再者就是受教育的條件相對比較差,體現在農民工子女的教育經費不是很充足,在這一方面得不到有效解決就會造成農民工子女同城待遇的問題出現。還有是教育教學的設施相對比較匱乏,一些農民工學校在軟硬件的設施等方面由于沒有獲得合法的辦學手續,為能夠將成本得以有效降低,就會采用比較節約的方式進行辦學,這樣就造成了軟硬件的設施沒有達到標準要求。另外在受教育的質量層面還有待加強。
二、農民工子女受教育權問題成因及優化策略探究
1.農民工子女受教育權問題成因分析
對于農民工子女受教育權的問題成因方面是多層次的,首先由于戶籍制度的因素就使得和人口流動的需求沒有得到有效適應和協調,這樣也就造成了農民工子女在受教育權方面存在著不平等問題,這對農民工子女造成最大的影響就是受義務教育方式是通過戶口性質作為基礎的。由于戶籍制度農民工子女雖能夠在流入地接受義務教育,但想進入到辦學質量比較高的城市公辦學校就讀就有著很大的困難[2]。
另外就是義務教育體制的影響因素和農民工弱勢群體地位的影響因素,農民工的收入相對來說比較低,并比較缺乏社會參與機制,這樣就造成制約子女平等受教育權實現的一個重要因素。還有就是受到傳統文化以及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等。
2.農民工子女受教育權優化策略探究
第一,解決農民工子女受教育權要從多方面考慮,首先在政府的職能方面進行有效強化,并要能切實的保障農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權。從具體的措施實施上就要在教育財政資源的投入方面得到進一步加大,保證教育經費增長的同時,還要對教育資源分配不公的問題加強解決,并積極倡導社會教育資源的投入。然后在教育監管層面進行強化,并要將相關的教育政策得到有效落實。
第二,對義務教育法的規定結合實際進一步的完善,對義務教育法的可操作性要能加強,將一些具體的措施和可行性要能得到有效保證,這樣才能有效保證農民工子女受教育權的平等實現。然后要能制定專門的流動兒童和少年的教育法。在相關的管理體制層面進行積極的改革,打破現行的戶籍制度壁壘促進城鄉共同發展[3]。
第三,對農民工子女學校的管理層面要能得到進一步加強,明確農民工子弟學校的合法性,并要積極制定合理化的辦學標準。要能對農民工子弟學校的績效評估得到有效完善,加強對農民工子弟學校的扶持,在公辦學校容納力相對有限的階段,要能將農民工子弟學校的作用充分發揮,在管理上得到加強,這樣才能最大化的將農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權得到保障。
三、結語
總而言之,處在當前的教育改革發展階段,對于農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權要能從多方面進行加強完善,充分重視農民工子女的合法權益,這樣才能逐漸的促進城鄉的教育發展。此次主要對農民工子女受教育權的現狀以及問題解決的方法進行了簡述分析,希望對實際的農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權保護起到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周振華,劉義程.農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雙重困境與出路[J].教育探索.2014(03)
[2]韋克難.進城農民工子女教育困境的原因及其對策探討[J].中共四川省委省級機關黨校學報.2013(01)
[3]陳成文,廖文.從制度困境看農民工共享社會發展成果問題[J].甘肅社會科學.2014(01)
作者簡介:
趙宇(1994~),男,北京市人,工作單位:中國勞動關系學院,職務:學生,研究方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