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
摘要:生態觀視野下的音樂教育是一種全面、協調、系統、可持續發展的教育方式,能更好的探求音樂教育的走向與本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當前我國的音樂教育中存在諸多問題,對音樂教育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不夠,教育方式過于死板,與家庭和社會脫節。生態觀下的教育是客觀、系統、整體、能動、可持續發展的教育。要發展生態音樂教育要立足本土,符合我國國情,追求生命真諦和發展多元化音樂,實現我國音樂教育事業的長遠、健康發展。
關鍵詞:生態觀 音樂 教育
生態學是研究存在于環境與生物中的各種因素相互作用、相互聯系關系的一門科學。生態觀是一種深層次的、廣義上的價值觀。在生態觀視野下進行的音樂教育研究是在一種開放性的、包容性的態度下,汲取生態學與生態教育學中的研究教育方法,以其獨特的視角,進行的一種音樂教育研究。
生態觀視野下的音樂教育是一種全面、協調、系統、可持續發展的教育,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更好的探求音樂教育事業的走向,為我國音樂教育事業開拓一種新的教育理念。
一、當前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對音樂教育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不夠。在我國學校教育中,從小學教育就開始設置音樂課程,但是面對當前我國的應試教育,教師、學生、家長都普遍重視考試成績的高低,音樂、體育、美術等課程的設置成為陪襯,有的甚至成為擺設,淪為可以被隨時占用的“自習課”。另外,受當前教育形式的影響,音樂教育多是一種技術性的學習方式,學習音樂多為了升學或考級,而不是真正的追求音樂的真諦和弘揚音樂文化。
音樂教育方式機械化或散漫化。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應試教育中的弊端日漸突出,在音樂教育等情感教育學科中表現尤為突出。音樂教育成為一種被動的學習,教師不斷地灌輸,學生被動的接受和機械的練習,從而來應對國家的等級技能考試。有的學校音樂課程成為擺設,音樂課上教師散漫的應付課程,學生學不到任何音樂文化知識和技能,更有甚者,音樂課程成為隨時被調用和占用的“自習課”,根本達不到音樂課程設置應有的教學效果。
音樂教育與家庭和社會脫節。學校、家庭、社會是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在學校上課時間,學生在家庭和社會生活中同樣接觸到形形色色的音樂文化。音樂是藝術的一種,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當前中國的音樂教育多停留在關注學校教育的層面,把音樂教育融入到家庭和社會生活的過程,任重而道遠。
二、生態觀視野下教育的特點
系統性。生態觀視野下的音樂教育是一個教育生態系統,這個系統中的各個主體、環境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在處理教育問題時,要做到用系統的、全面的、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問題,追求整體的和諧、統一和可持續發展。
能動性。教育的主體是人,人具有主觀能動性和社會性。在學習和受教育過程中,不是被動的接受教師灌輸的各種知識,而是運用自身已有的知識去構建新的認識和知識。因此,在音樂教育過程中,應尊重主體,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
客觀性。同自然界的萬物一樣,人的一切活動都離不開自然范疇并受自然規律的約束。在教育中,只有教育觀念和理念符合自然界的客觀規律、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才能更好地實現教育的最終目的和意義。學生生活在學校這個大社會中,學生的發展要遵循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才能全面發展。生態觀視野下的音樂教育,要求充分尊重學生主體的個性差異,在音樂教學中做到因材施教,充分發掘學生的潛質;另一方面,尊重教師的個性差異,充分調動其積極性,以便更好教學。
三、生態觀視野下的音樂教育
生態觀視野下的音樂教育應立足本土,符合我國國情。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文明和歷史,民族音樂文化的發展也源遠流長,極具中華民族特色。在音樂教育中,首先要對本民族的音樂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認識,另外要對中國的國情有正確的認識,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出有內涵的音樂文化。我國為社會主義國家,崇尚民主與科學,我國的音樂教育必須要符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傳遞令人向上的正能量,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這樣的音樂教育和音樂作品才能源遠流長。
在經濟和社會發展日益全球化的當今社會,我國的音樂教育應與世界接軌,倡導和發展多元化的音樂文化和音樂教育。音樂課程的開設不僅是要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欣賞水平和對音樂文化認知。還應增加對包容性多元文化的理解、認知。了解和學習來自不同國度,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樂文化作品,有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水平和其對多樣化世界文化的認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使其身心全面發展,真正達到生態觀視野下音樂教育的目的。
音樂要求追求生命的意義與真諦。音樂中蘊含著濃厚的情感,能給人們帶來情感的享受與共鳴,指引人們尋找生命的意義與真諦。在音樂教育中,教師要讓學生學會音樂技巧和音樂品鑒能力,生態觀視野下的音樂教育更是要讓學生能夠學會和領悟到音樂背后所表達的情感,體會音樂真正的價值與生命力。
四、結語
當今社會逐步發展為生態文明社會,社會的主旋律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生態觀下視野下的音樂教育應當順應時代和社會的發展,在生態觀的視野和思維下重新審視和完善我國的音樂教育體制和方式,同時不斷地學習、批判與自我批判,完成我國音樂教育體制的構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錢俊生,余謀昌.生態哲學[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4.
[2]董云.生態觀視野下的音樂教育[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3]王喆,李婷婷.基于生態式教育觀下的音樂教育[J].音樂探索,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