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曦
摘要:本文圍繞徐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西藏內地中職班的鋼琴教學實踐,試在教學方法、評價機制等方面提出一些新的聲音。
關鍵詞:西藏內地生 鋼琴教學 改革
藏族中學生到內地求學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全國教育援藏開展的工作之一,一直延續至今。這是由政府組織的大規模人才培養項目,它的宗旨是適應西藏經濟建設的需要,加大西藏人才培養力度。
江蘇省徐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從2010年開始到現在,已經迎來了五屆西藏內地幼師生。西藏生來到徐州幼師,在教學上筆者有很大的壓力,從接手西藏班教學工作以來在教學上傾注了太多的精力和愛,經常加班加點,舍棄了很多與家人團聚的時光。筆者想讓他們短短的三年學習之后滿載而歸,去建設美麗的西藏,所以如何進行西藏班鋼琴教學成為比較棘手的問題,也是筆者無時無刻不在思考的問題,因此展開此研究。
一、鋼琴教學中民族旋律的應用
少數民族高師音樂教育所肩負的責任,那就是“傳承民族文化,維護民族團結,服務當地區域經濟的發展?!蔽鞑睾托陆壬贁得褡宓母邘熞魳方逃葍鹊匾獪蟆K晕覀兊慕ㄗh是在多元文化背景的情況下進行多元碰撞。
(一)讓每一個學生彈奏自己家鄉的旋律
美國音樂教育家雷默認為民族音樂是“一個民族文化的靈魂”,是“使一個民族能最深層地感受自己”的重要方面,因為“音樂如此有力地捕捉了我們文化的色彩、活力和生活特點”,“是一種文化饋贈給我們每一個成員最珍貴的禮物”。藏族是一個以群居為主的民族,藏民能歌善舞,在校園的每個角落都可以看到他們三五成群的放著手機音樂,引吭高歌,這種隨時隨地的表演顯得格外的自然與輕松,甚至有時十幾個學生圍成一個圈跳起了藏族各個地區、不同形式的鍋莊。他們對于自己的民族音樂有著根深蒂固的信仰,且觀念一旦形成,不容易改變。
西藏學生從遙遠的雪域高原來到徐州,途徑了許多的省市,跨越了多種音樂文化,來到徐州后會產生一種“文化中斷”現象,這種現象會使學生產生孤獨感、封閉感,加上生活方面、學習方面與人際交流方面遇到的困難,會使學生情緒低落。遠離父母和朋友的西藏學生到內地后,社會情感支撐系統減弱,想家鄉、想父母、想朋友,自我保護機制增強,隨之心里封閉意識、戒備意識增強。作為剛進入青春期的中學生,西藏內地班學生的心理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情感意志和性格愛好都處于不穩定狀態、學習興趣很容易轉移和中斷。
目前我們正常使用的鋼琴教材中,藏族音樂風格的鋼琴作品比較少。這顯然不適合用在來自農牧地區的藏族學生身上。所以在鋼琴教學的初期,我們在訓練學生手指能力的同時,在樂曲的選擇上可以鎖定藏族的鋼琴曲,或者是讓學生哼出藏族的幼兒歌曲,教師記譜并編配一些簡單的鋼琴伴奏布置給學生練習。每一個學生能夠彈奏自己家鄉的旋律,這樣可以調動起他們學習鋼琴的積極性。世界上許多作曲家給世人留下的優秀音樂文化遺產,就是由于他們了解自己本民族的音樂文化,在1878年3月5日俄羅斯偉大的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致梅克夫人的信中,充分地證明了民歌在他的創作中所起的作用,他說:“至于我的音樂中的一般的俄羅斯因素,即旋律與和聲方面與民歌有血緣關系的一些手法,他們產生的原因在于:我生長在偏僻地區,從小起就深刻體會到俄羅斯民間歌曲典型特征中那種難以言傳的美……”。西藏中職內地班鋼琴教學同其他學生一樣,掌握正確的彈奏方法后,通過鋼琴這一媒介把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傳遞出去。我們的教育就是為了讓民族民間音樂這粒種子在不久的將來結出累累果實。
(二)民族間音樂元素的融合
藏族內地中職班的學生在內地時間長了,會很大程度上漢化,他們對于漢族的學生來說,是個比較特殊的群體,這種特殊僅僅指生活條件不同,宗教信仰不同。但是學習的能力以及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是一樣的,甚至比漢族的同學更具有敏銳的洞察力。藏族學生行為、思想等各方面都受到了漢族同學的影響,所以漢化也是相當自然的事情。
近年來全國歌手比賽中,為什么人們對原生態民歌如此偏愛,是因為每一首作品都有著民族特點,甚至有一些瀕臨失傳的原生態已經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行列,當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其中一個最重要的陣地就是學校,學校藝術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出新一代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播者。在徐州幼師,藏族學生的原生態在校園中是隨時可以聽到的,所以隨著藏族同學的加入,為學校的音樂教育,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并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整個學校的音樂文化,從而也影響到了漢族同學各方面的思想、行為模式。鋼琴教育收到的效益也是一樣的,教師們會把藏族的旋律收納到自己的曲庫中,然后為了豐富漢族鋼琴教育的“民族音樂元素的缺乏”,運用到漢族同學們的鋼琴教學中去,從而實現了民族間的音樂融合,做到真正的“漢藏一家”。
隨著教師的教學經驗的積累,還可以將藏族同學們組織起來,進行一些鋼琴曲演奏的錄制工作,做成音像資料,將各種各樣的有關藏族音樂的譜子搜集成冊,這對中國的民族民間音樂的發展大有裨益。即使有一天西藏生從徐州幼師離開,我們還可以將收集好的材料當成校本教材繼續傳授給漢族學生,讓他們體驗藏族音樂的美,讓漢族同學成為新一代的民族民間音樂傳播的接班人。
二、教材的選用
現在徐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幼教專業鋼琴教學的教材大多選用的是幼兒師范院校統一教材,但是筆者認為不適用于西藏班的鋼琴教學上。在平時的教學上,筆者也積累了一些素材,初步形成了一份校本教材,專門適用于西藏內地中職班的鋼琴教學。這套教材具備了以下一些特點:
(一)鋼琴與樂理相結合
幼師幼教專業使用的樂理教材對于西藏內地中職班的學生來說,程度深,不易理解。而且沒有實踐支撐的理論是不易識記與掌握的,所以與其讓學生死記硬背都不會,不如放在鋼琴曲中印象深刻,便于理解。
(二)鋼琴與聲樂相結合
聲樂演唱在很多時候離不開鋼琴的伴奏,不僅是因為傳遞給聽眾優美的豐富的音響效果,更多的注重彈與唱的配合。我們都知道,在幼兒音樂教育中彈和唱是最重要的兩種技能,把握好了這兩個因素,在幼兒教育的工作崗位上感覺是比較輕松的。
(三)鋼琴與即興伴奏相結合
這兩者的結合,在西藏內地中職班學生將來的工作中意義重大,可以說它自始至終貫穿在幼兒藝術教育中,所以在校本教材中加大了此部分的分量,更注重學生的實踐性和應用性。
(四)鋼琴與“三語”相結合
這三語指的是藏語、中文和英語。現在國外引進的用于幼兒鋼琴教學的教材,比如《巴斯蒂安鋼琴教程》、《快樂鋼琴啟蒙教程》和菲伯爾的《鋼琴之旅》等。都采用了雙語教學,在中文學習的大環境下,對英語的理解與記憶都很有幫助。所以,西藏班適用的教材可以加入這樣的元素,進行三語相結合的鋼琴教育模式,在音樂學習中使自己的語言多元化,更體現了音樂的非地域性。
這樣的校本教材,避免了教學的單一性,適合全方位培養學生音樂學習中的各種能力,讓西藏生在音樂學習的各個領域都了解一些,畢業后可以做一個全能的幼兒音樂教師。
三、靈活設計教法,完善評價機制
(一)教學場所從課堂走向舞臺,從教室走向幼兒園實踐
在西藏班的鋼琴教育上,學校領導和各部門教師都積極配合,為西藏生創造一次又一次舞臺鍛煉的機會。他們在舞臺表演上的生命力,熱情奔放的激情,傳神動感的舞姿,傳遞著祖國改革開放,各族人民奮發圖強,漢藏民族情誼不斷交融的時代氣息,傳遞著國家對少數民族的扶持和關愛。同時,他們的民族特性在舞臺上格外綻放光芒,學校的演出也因為西藏生參加而顯得光彩炫目。
西藏中職內地班的教學,主要是幼兒教育。在幼兒園見習實踐自然是少不了,將自己學到的兒歌彈唱在幼兒園小朋友面前展露一下,這是非常有成就感的,并且還會幫助他們進行教師角色建立,教師教授的任務不僅僅是教會學生彈會一部分的曲目,而更重要的是教學生如何教學。西藏生畢業后回到西藏是要對當地的幼兒進行幼兒音樂教育的,所以教師一定要利用幼兒園這個載體,以示范課的形式,培養學生教學的能力,做到“教學相長”。西藏中職內地班每個學期都有一次幼兒園見實習,每一次結束后,都會發現學生長大了、成熟了、懂事了,對待學習積極了,練習鋼琴的自覺性也提高了。所以,我們教師的教學不要僅僅局限在教室里,還應該走到活靈活現的教學場景中去。
(二)評價機制由“一對一考核”趨于“小型觀摩會”
教學方法上趨于靈活,同時評價機制也要逐漸完善。現在一般鋼琴教學中更多的還是一對一進行考核,筆者認為這種對學生的評價太死板,成績完全可以從平時的實踐能力觀察中得來。于是在西藏生鋼琴教學考核上面,筆者進行了一系列不同的教學實踐。每兩個禮拜,班級在活動課時間舉辦一次鋼琴技能展演,或者稱之為“小型觀摩會”,西藏生從個性上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喜歡表現,好強,不服輸。筆者恰恰利用這一點,激勵他們學習。特別是一些調皮的男孩子,總是在計劃內完成自己的曲目,學著鋼琴家的姿勢及表演動作,在全班同學面前炫上一把。規定是每個同學必須在一個學期完整的演繹3次,但是每一次同學們都爭先恐后,生怕輪不到自己。從而筆者的教學模式已經使學生從被迫練琴變成了主動學習。另外一個學習的自主性的體現就是,在每一次布置曲目的時候,筆者會給學生一個選曲范圍,讓西藏生自主選曲,這些曲子大都是一些短小精悍的各種形式的小曲目,比如四手聯彈、彈唱、獨奏之類,無形中豐富了同學們的演奏形式,而且增加了自己選擇曲目的自由度,學習過程中的研究性、自主性升高。一個學期下來,有些學生的表演次數遠比還課的教學模式多一至兩次,而且教學效果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學生在學習中不會背負太大的壓力,而且很有興趣,雖然在觀摩會上也會緊張,但還是期待每一次觀摩的到來。而課堂上一次次強壓似的還課,會把學生的一點點學習的激情都消磨掉。
每個寒假,西藏班的學生是不回家的,他們每年只會在暑期回家一次。長達一個月的寒假,除了過年那段時間,筆者還會給他們加課,讓他們合理利用在內地的寶貴時間。然后每個寒假課程結束后,都會組織西藏生在學校音樂廳進行一次專業匯報。做一個階段性的總結,每一次學校領導都可以看到學生很大的進步。學生感到自己的成長之后,學習上也會有動力。鋼琴教育的目的,要求學生不僅掌握正確科學的彈奏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從所彈奏的音樂中領會到更深層的內涵和審美意識?!斑@種審美意識體現出明顯的人本主義思想,并在突出自我性、功利性的基礎上,強調音樂審美的實在性、隨意性和豐富多彩的情感體驗,同時滲透出強烈的群體意識?!?/p>
四、結語
在空前重視優秀民族文化的今天,西藏生的音樂教育是繼承和發展民族文化的根本保證。在學校這個培養音樂人才的基地中,教師肩負著很大責任,我們希望他們掌握鋼琴彈奏技巧的同時,更好的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審美情趣,使他們更加熱愛自己的民族音樂,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研究西藏內地中職班鋼琴教學將作為我長期的一項科研工作去為之奮斗,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參考文獻:
[1][美]本耐特·雷默.二十一世紀音樂教育面臨的挑戰[J].林軍譯.云南藝術學院學報,1998,(52).
[2][俄]柴科夫斯基.論音樂創作[M].逸文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4.
[3]易希平.更新教育觀念與培養我省民族音樂意識的思考[J].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