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倩琳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社會鋼琴教學存在著兩個非常具體的目標。第一個是為了鋼琴考級或者升學加分的應試鋼琴教學。另一種是作為藝術特長生,或者是為了提高自身的對音樂的品味和自我的情操而進行的素質化教學。但是在鋼琴的學習過程中,任何一個音樂作品都需要創作者花費大量的時間對鋼琴技法進行練習和掌握。大多數鋼琴的學習對象通常是普通的中小學生,而他們幾乎都是利用課外時間學習鋼琴,在這種有限的學習時間中,還要有相當量的練習時間,在社會鋼琴的學習中,對素質教育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探索。
關鍵詞:鋼琴 鋼琴教學 素質
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社會鋼琴教學存在著兩個非常具體的目標。第一個是為了鋼琴考級或者升學加分的應試鋼琴教學。另一種是作為藝術特長生,或者是為了提高自身的對音樂的品味和自我的情操而進行的素質化教學。
但是在鋼琴的學習過程中,任何一個音樂作品都需要創作者花費大量的時間對鋼琴技法進行練習和掌握。大多數鋼琴的學習對象通常是普通的中小學生,而他們幾乎都是利用課外時間學習鋼琴,在這種有限的學習時間中,還要有相當量的練習時間,在社會鋼琴的學習中,對素質教育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探索:
首先,是在教材的選用上,應該選取將素質培養體現在教材中的教材。社會鋼琴教學中常常出現傳統的經典教材內容,很多教師將這些傳統的經典作品作為教材練習,但在我國的鋼琴學習中,其實可以更多的去關注一些中國本土的作品,在鋼琴練習的過程中,可以選用中國作品和外國作品。比如《兒童團變奏曲》這樣的歌曲,既可以練習變奏,又可以對孩子們對革命進行傳統的教育。《沂蒙山小調》既可以使復調思維得到練習,又可以對學生進行民族文化方面的引導和教育。《風笛舞曲》中既可以練習調音,也可以拓寬孩子的眼界,讓他認識到風笛這種樂器。因此,在教材的選用中,教師對鋼琴教材的選用直接影響著學生對鋼琴的學習興趣和對民族文化風格的感知。
其次,我國現在已經進入信息快速更新的時代,鋼琴的教學也應該隨著時代的進步而不斷的革新。在鋼琴藝術發展的三百年歷史中我們可以發現,鋼琴的教學的內容和形式,早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體系。針對中學生們對鋼琴的學習實踐中我們可以看出,大多數都是把樂曲當練習曲練習,將練習曲當作樂曲進行演奏,常常將四級的作品彈奏出六級的水平。這種把樂曲中的技術難點改編成相應的輔助練習,再加上慢練和分手練,從而達到攻克難關的目的。這種練習,用復雜多變的技術內容塑造出感人至深的音樂形象。
第三,我們需要把素質教育在鋼琴教學的教授過程中得以體現。在鋼琴練習的長期訓練中,視譜讀譜的練習能夠培養學生專注能力,使他們養成對事認真、細致的習慣。教師通過巧妙的方式教授新的樂曲,可以增加學生的好奇心和對新事物的認知能力。教師通過對曲目的反復練習,提高學生的毅力,磨練學生的心態。教師通過講解巴赫、貝多芬等大師們的經典故事和經典作品的賞析,能夠培養學生對藝術的追求和生活的熱愛。鋼琴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家長們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可以適時舉辦鋼琴演奏會和家庭演奏會,讓學生之間相互指點、學習,同時也增加家庭的和睦氣氛,使學生在實踐的體驗中獲得成就感。
鋼琴不僅僅只是一門簡單的技藝,鋼琴教育也是一種審美的教育。李斯特說:“音樂是不借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是純的感情與火焰,它是從口吸入的空氣,它是生命的血管中流通著的血液”。柏拉圖說:“節奏與樂調有最強烈的力量浸入人心靈的最深處,如果教育的方式適合,它們就會拿來浸潤心靈,使它也就因而美化"。在鋼琴的學習中,學生長期練習優美的音樂,耳濡目染,會引起自己內心的聯想和共鳴,這種演奏過程中音樂對學生內心的潛移默化,使得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審美趣味。這讓他們的精神世界、意識和心靈都漸漸升華,練習在不同的流派之間,嘗試著不同音樂家創作的不同的作品風格,不僅提高學生自身的內在修為,更是開闊了他們的視野。
在音樂教育學和心理學中我們知道,音樂具有開發智力的作用。在鋼琴中有雙手彈奏,這種彈奏方法能夠開發彈奏者的形象思維,提高彈奏者的協調能力,加強邏輯思維。雙手可以彈奏出三到四個聲部層次的效果。在鋼琴彈奏的過程中手部力量與身體的協調行,對藝術的想象力,對樂譜的記憶能力都在整個鋼琴教學環節中有條不紊的展開。
因此,在鋼琴的教學中素質教育與鋼琴教育并非矛盾體,鋼琴教師們可以在鋼琴教學的課堂中對學生進行潛意識的素質教育,開拓他們的眼界,增強他們的思維訓練,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讓學習者具備深厚的藝術修養,達到崇高的藝術境界。
參考文獻:
[1][美]賴默.普通音樂課的審美教育[J].普凱元譯.中小學音樂教育,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