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興龍
摘 要 據2005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的一份調查報告稱,在我國約3.4億的18歲以下青少年中,大約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突出表現為人際關系、情緒穩定性和學習適應方面的問題。這些學生很多都被老師和家長列為后進生行列,成為家長和老師眼中的“問題孩子”。因為是學困生,他們無法得到老師的青睞,成了班級可有可無的人,他們無法與老師和家長溝通,自暴自棄,不思進取,有濃重的厭學情緒,做事沖動,不考慮后果……因此,學困生的心理問題及幫助學困生意識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自覺地實現自我轉化,對教育者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數學學困生 學習狀況 轉化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1-0103-02
人們常說,數學是國民經濟和各學科的基礎,然而在這樣一門基礎學科的教學中,我們總會遇到基礎相對薄弱、數學素質較差的學生,他們認為數學太抽象難學,枯燥無味,因而缺乏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并逐步發展成為數學學習困難的“學困生”。在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今天 ,轉變數學“學困生”,讓他們脫困樂學,既是擺在我們數學教師面前的艱巨任務 ,也是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經過幾年的教學觀察與調查,其實這部分學生在其他學科中也同樣處于落后的行列,就此問題,談談幾點看法和感受。
一、熱忱相助,做“學困生”的知心朋友
正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學生往往會因為喜歡一個老師而去喜歡他所教的課程,而不會由于喜歡一門課程而去喜歡一個老師。融洽的師生感情是調動學生學好數學的強勁動力。當師生情感處于十分和諧狀態,學生就會感受到上數學課是一種“歡樂”和“享受”,從而也樂于傾聽老師的講解。在教學中時常會遇到有的學生對很容易的題目也不會做的情況,特別是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來說,教師應告誡自己千萬要克服急躁情緒,不要流露出任何不耐煩的表情,更不能挖苦,批評,指責學生。要知道,很多“學困生”是在自己鼓足了勇氣之后才敢向老師提出問題的。對待數學“學困生”,教師應注意從他們提出的第一個簡單問題開始,就給予他們最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并耐心熱情地幫助他們找出困難所在,引導學生一起分析,探討解決問題的途徑,使學生感到教師和藹可親,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這樣才有可能聽到他們提出的第二個、第三個直至更多的問題,最終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善于鼓勵,給“學困生”以動力之源
由于“學困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多,挫折也多,因而常常對學好數學感到灰心喪氣。俗話說“哀大莫過于心死”,當一個學生對學好數學學科徹底失去信心時,任何說教都是難以讓他接受的了。因此,教師應善于發現并肯定學生的每一個優點,及時表揚其在學習中的每一個微小進步。教師更應該多與后進生談心,讓他們從自己的優點、興趣、愛好中獲得自信,從而鼓起學習數學的信心和勇氣。同時,教師還應善于把“后進生”的每一點微小的進步和對他們的表揚之辭及時轉達給家長,讓家長分享子女進步的喜悅,使后進生感受到來自老師和家庭的溫暖和愛護,使他深信自己能夠學好,從而將這種信心轉化為學習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精心組織,創設良好的課堂學習環境
“學困生”的形成與填鴨式、滿堂灌的陳腐教學方式不無關系。那種由教師唱獨角戲或平鋪直敘、枯燥無味的說教,壓抑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勢必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敢于打破常規、標新立異、摸索創造型的課堂教學是教學改革的一項長期任務。如何構建民主開放的教學氛圍,找準新課的最佳切入,設計最好的問題情境,誘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是我們教師應始終把握的方向。教師要針對中學生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特點,啟發學生發表看法、提出見解,鼓勵學生大膽提問、質疑。有的時候教師還可以將問題擺出來讓學生爭論,盡量避免將問題結論直接捧給學生,給教學留下陰影。其次,教學要發揚民主,要給學生以足夠的活動表現機會。課堂上師生平等、優生差生平等,這樣才能使學生思維不受壓抑、無拘無束,更給后進生提供了十分寬松、愉悅的環境,有利于形成活潑、和諧、競爭、互補的教學局面。在課程設置上,應鋪設階梯、降低坡度;分解難點、降低難度;照顧差生現狀和接受能力。導入新課時,應盡可能聯系舊知識,在舊知識上滾動拓展,以舊引新,以舊帶新。這樣既便于學生復習回憶舊知,彌補后進生的知識斷層,消化夾生層面,又不影響新知識的學習。教學上應優、中、差有別,因材施教,互相兼顧,注重實效。提問、上黑板板演等都應該既考慮優生,又不冷落后進生,但對后進生要求不能過高,難度要適中,使后進生解決得了,讓他們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布置作業應分必做和選做題,選做題對后進生不作強求,要適當減輕后進生的學業負擔。
四、培養興趣,提高“學困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為了調動起“學困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改變他們上課注意力渙散的狀況,提高聽課效率,教師應善于結合課堂教學講些數學發展史,介紹數學的最新成果和數學對人類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有些知識點的新課引入應盡量以學生摸得著、看得見、有親身感受的生活實踐作引例 ,使學生明確身邊處處有數學,生活中的社會離不開數學,以引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重視和興趣,增強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無數事實證明,“興趣和愛好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學習目的明確后,只要肯下功夫,數學成績就會明顯提高。
五、加強指導,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
對于學習方法不當而造成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應指導他們學會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其指導內容主要包括 :(1)數學各環節的學習方法(怎樣預習、聽課、復習、作業和總結) ;(2)在數學學習中如何啟動智力因素(如何觀察、記憶、類比、聯想、猜想、歸納、轉換等);(3)在數學學習中如何調動非智力因素(如何激發動機、磨煉意志、錘煉性格、提高興趣、培養情感等);(4)在數學學習中如何制定計劃、謀劃解題策略;(5)如何吸取數學思想和培養思維能力。展開學習指導,讓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使他們學得輕松、學得愉快。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結合教學內容,將蘊含其中的數學思想、數學能力挖掘出來,通過點撥、啟迪、暗示、歸納等途徑傳授給學生,使學生不僅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獲得能力和方法。要做到這些,教師在平時備課和教研中,不僅要認真地“備教材”“研教法”,還要認真地“備學生”“研學法”。
總之,轉變數學“后進生”,使他們由“厭學”變為“樂學”,是每一位數學教師時刻面臨的一項艱巨的任務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要真正做到這一點,不僅要求我們具有淵博的知識、無私的愛心和奉獻精神,更要求我們掌握精湛的教學藝術,三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才能不辱我們數學教師肩負的神圣使命。
(責任編輯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