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瓊敏
摘要:《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第四部分實施建議中提到,要更加重視并著力加強合唱教學。筆者根據多年教學實踐經驗,從以下三個方面談談如何提升小學班級合唱教學的策略與方法:一是灌輸正確的合唱理念,養成良好的聆聽習慣,培養學生對合唱的興趣。二是有計劃、有目的的進行基礎訓練,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三是教師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關鍵詞:小學 班級合唱教學
合唱是聲樂藝術寶庫里的一朵奇葩,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越來越受到教育部門、學校的重視以及學生們的歡迎。我國《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第四部分實施建議中提到,要更加重視并著力加強合唱教學,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的豐富表現力,歌唱教學可以調動每一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培養其演唱的自信心,使他們在演唱表現中享受美的愉悅,受到美的熏陶。筆者根據多年教學實踐經驗,從以下三個方面談談如何提升小學班級合唱教學的策略與方法:一、灌輸正確的合唱理念,養成良好的聆聽習慣,培養學生對合唱的興趣。二、有計劃、有目的的進行基礎訓練,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三、教師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一、灌輸正確的合唱理念,養成良好的聆聽習慣,培養學生對合唱的興趣
聆聽是基礎,興趣是關鍵,學生不喜歡合唱、害怕合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正確的合唱理念,有些學生甚至不知道合唱是怎么一回事,以為合唱就是齊唱。為了灌輸正確的合唱理念,養成良好的聆聽習慣,培養學生對合唱的興趣,教師可以利用課間十分鐘播放優秀的合唱作品。作品的選擇上可以是教材中的合唱歌曲,也可以是課外優秀合唱團的作品。通過視聽結合的辦法,不但能讓小學生安靜聆聽,還能在多次觀摩中讓學生明白歌唱狀態、歌唱方法、音色處理等完美結合的重要性,讓學生明白一個好的合唱演員是一個好的獨唱演員,而一個好的獨唱演員不一定是一個好的合唱演員,合唱不能缺乏組織紀律性和協調性,在合唱中,發出異樣的聲音會破壞合唱的整體性,和諧、美妙、動聽的和聲可以帶領他們步入豐富多彩的音響世界,受到美的熏陶,渴望聽到合唱美好的聲音,從而產生合唱的欲望。
二、有計劃、有目的的進行基礎訓練,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
(一)在教學中加入節奏聲勢律動
節奏是音樂的骨架,節拍是音樂的脈搏,是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培養學生準確、獨立的節奏感和節拍感,是合唱訓練的另一個重要方面。節奏練習的方法有很多,并能實踐于每一節音樂課堂中。訓練時,加強簡單節奏訓練,提高學生對節奏變化的靈敏反應。比如聆聽歌曲或樂曲時在手心輕輕跟著旋律的拍點打節奏,選擇合適的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利用身體部位打節奏等。根據學生好動的特性,在教學中趣味性的貫穿節奏聲勢律動,帶給學生非常享受的喜悅感。
(二)氣息訓練
呼吸是發聲與歌唱的動力。不會呼吸的人就不會歌唱,由此可見歌唱呼吸的重要性。而學生唱歌時普遍采用胸腔呼吸,存在氣息淺、吸氣抬肩、氣息保持不住等情況,為了讓聲音穩定而靈活,可采用“聞花”式的深呼吸練習;用打哈欠的方法來啟發學生打開喉嚨,放松下巴;同學之間相互檢查氣息狀態。懂得吸氣后再理解氣息怎樣去保持和控制。比如去撫摸熟睡的嬰兒,屏住呼吸輕輕地、慢慢地去摸,這種感覺就是氣息保持。再比如吹蠟燭的感覺,吹氣球的感覺等等。這樣有興趣、有步驟、有規律的方法,學生易接受,從而達到了教學目的。筆者把呼吸分為三塊,整體呼吸、聲部呼吸和循環呼吸。循環呼吸比較困難,要求每個學生在不同的音樂間隙進行不被察覺的呼吸,需要不斷練習才能掌握。氣息訓練可以和歌唱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
(三)音準練習
音準是合唱的重重之重,發聲練習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生進入歌唱的狀態,在發聲練習中指導學生正確的歌唱狀態、發聲方法,學會相互聆聽,辨別音色。音準較弱的學生學會聽邊上同學的音準,及時靠攏。音準較好的學生可以起到引領的作用。音準練習貫穿于所有的歌唱教學中。一、可以有效的利用柯爾文手勢作為一個常規練習,唱音階的上下行,對于素質較好的班級加上音程練習,通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再嘗試音程的雙聲部練習。二、運用“輕聲”高位子哼唱法找音高。在歌曲音域較高的地方,有學生會出現喊唱現象,要改變學生用脖子喊唱的習慣,“輕聲”高位子能避免學生喊唱,有效克服發聲狀態中不必要的緊張和僵硬,采用打呵欠等放松練習,用氣息支撐的力量找到音高的位置,使學生能更加自信地找到音高,準確地唱出來。輕聲演唱還能有效的統一音色,培養學生傾聽和統一音色的習慣。具體做法可以讓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在小腹,松開喉嚨,利用哼鳴,輕聲歌唱。
三、教師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探究班級合唱教學領域,和教師的自身素質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教師要有正確的理念向導和較強的業務能力,要具備扎實的音樂理論知識、較強的聲樂技能、較高的鋼琴伴奏水平、對合唱作品有改編能力、敏銳的聽辯能力和作品的鑒賞能力、合唱總譜的閱讀能力、和聲、曲式的分析能力,還要有較高的指揮能力等等的綜合能力,才能較好的引領著學生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教師可根據學生演唱能力,巧妙設計教學環節,適當進行“合唱教學的加減法”和進行聲部合作的輔助訓練等方法。學生的歌唱水平是老師自身素質的側影,也是老師教學水平的體現。每位老師都應懷著一顆終身學習的心態,提高自身素質,提高音樂素養,提高教學能力,在學習中不斷成長、進步。
香港著名童聲合唱教育家、指揮家唐少偉先生曾說過:“搞好童聲合唱的最基本、最有效的辦法是加強學校普通班級的合唱教學?!边@也是香港童聲合唱發展迅速的基礎。是的,合唱需要基礎,需要方法,更需要熱情。相信,只要堅持和努力,一定會有收獲。讓我們一起努力為提高我國合唱教育教學水平,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盡一份微薄之力。
參考文獻:
[1]楊鴻年.童聲合唱訓練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
[2]鐘維國.童聲合唱的訓練與指揮[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9.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